1 / 6
文档名称:

中医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疗效观察.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医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疗效观察.doc

上传人:学习的一点 2022/9/27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医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疗效观察.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中医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疗效观察 】是由【学习的一点】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中医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疗效观察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中医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疗效观察
乔风【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疗效。方法选取114例DM皮肤瘙痒病患采取中、西医分组治疗,比较不同疗法的治疗效果。结果中医组整体治疗效果优于西医组P<,具统计学差异。结论采取中医治疗DM合并皮肤瘙痒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同时也证明中医经多年治疗DM皮肤瘙痒症经验积累,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皮肤瘙痒;中医治疗;疗效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965-02
糖尿病皮肤瘙痒是DM多发合并症之一,多发于老年DM病患体群;且冬夏为多发季节。同时,DM皮肤瘙痒可分为局部性瘙痒及全身性瘙痒。全身性瘙痒多见于老年DM病患,%左右;而局部性瘙痒而多见于病情未控制的中年DM病患,尤以女性DM病患居多。本文结合以往中医治疗DM皮肤瘙痒研究及治疗经验,针对57例DM皮肤瘙痒病患采取中医治疗,并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2012年9月就诊的DM皮肤瘙痒病患114例。将其分为中医组57例,西医组57例。男63例,女51例。年龄39-72岁,平均年龄(±)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年。
,加强锻炼,补充各种维生素,有效调节、改善病患饮食结构和生活****惯。
,如***苯那敏,每日一次,10mg/次;同时在瘙痒处以复方醋酸地塞米松外涂,每天2次。
、苍术30g、鱼腥草20g、熟地黄15g、生地黄15g、当归15g、黄芩15g、黄柏15g、五味子10g、黄连10g;刺蒺藜15g,每天1剂,分两次煎服。中、西医组疗程均为20天。
:病患临床症状、体征彻底消失。显效:病患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或明显消失;80%以上皮损消退;有效:病患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或明显消失;50%以上皮损消退;无效:病患临床症状、体征无变化,甚至加重。
3讨论
DM皮肤瘙痒是DM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主要因机体缺乏胰岛素受体之后,角质形成细胞不能有效进行诱导分化,并造成皮肤病理性损害,不同程度上影响创面愈合。另外,高血糖病患其皮肤IGF-1水平表达能力降低,造成葡萄糖转运调节能力降低,影响到病患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糖的有效摄取,进而抑制了角质形成细胞的正常增殖,并促进其分化,这也是导致DM出现皮肤并发症的原因。DM皮肤瘙痒可分为局部性瘙痒及全身性瘙痒。全身性瘙痒多见于老年DM病患,%左右;其多因病患自主神经功能出现衰退后,并伴随出汗减少所造成的皮肤干燥而发痒;或因病患的感觉神经出现反应性改变而引发全身皮肤瘙痒。而局部性瘙痒而多见于病情未控制的中年DM病患,尤以女性DM病患居多;其瘙痒部位多发于***以及肛周部位;这极可能因尿糖局部产生的刺激作用或并发真菌感染所致。
我国古代中医对DM皮肤瘙痒症没有明确指明,只对瘙痒症具较多的论证。《内经》:“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疡科心得集》提出“诸痛为实,诸痒为虚”之说等。近年,国内的一些学者通过中医临床研究与探讨,对DM皮肤瘙痒症的治疗有了进一步地辨证论治分析。如聂焱等通过中药消渴止痒方进行了56例对比治疗分析,在止痒及控制血糖上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其中以土茯苓、白鲜皮、地肤子、白蒺藜达到防风清热利湿、疏风止痒的功效;同时以鸡血藤、当归、紫草茸、丹参养血活血;蝉蜕、苍耳子祛风止痒;利用白芍、生地予以补肝肾、养血祛风。通过以上诸药的共同达到养血润肤、祛风止痒的作用,%[1]。喻红兵等人通过自拟中药活血止痒方,%,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2]。而在姚志远等人的研究中,通过具有养血润燥、化湿解毒以及止痒祛风的湿毒清胶囊进行了DM皮肤瘙痒症的治疗研究,其研究结果提示:“湿毒清胶囊对于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具有较好的疗效,服药2周时有效率为55%,服药4周后有效率达到85%”。可见,姚志远等人在DM皮肤瘙痒的中药治疗过程中,认为应适当延长治疗时间来提高治疗效果。谢文皎则在对DM皮肤瘙痒症的中医辩证论治中,明确指出该病症属中医学“痒风”以及“风骚痒”范畴。其主要病因是血浆中葡萄糖使得微小动脉及静脉的微循环出现障碍,造成皮肤表层细胞脱水,导致病患皮脂腺、汗腺出现分泌异常,进而刺激皮肤神经末梢,最终形成了皮肤瘙痒的症状[4]。可见,DM皮肤瘙痒症的辩证分型以及治疗方面,只能在充分继承前人治疗的经验之上加以分析,尚没形成共识。谢文皎提出:“脏腑兼证辨证治疗”,通过脾肺论治、肝肾论治两个方面,对DM皮肤瘙痒症进行了分析与论证。卢志刚则利用穴位注射及中药外洗相结合的方法,避免了长期服药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并通过外洗直达病灶,也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而本研究的中药汤剂也在DM皮肤瘙痒症治疗方面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本文通过利用黄芪、苍术、五味子、鱼腥草、刺蒺藜来发挥其化湿解毒、养血润燥以及止痒祛风的作用,可有效地作用于DM皮肤瘙痒症,并可提高其治疗效果。同时,又考虑到生地黄、熟地黄以及当归的滋阴养血之功;黄芩、黄连、黄柏可泻病患上、中、下焦火,使其阴液得固,加之黄芪还可益气固表、当归益血、活血、通络的作用,这样对DM皮肤瘙痒症具有祛风止痒、化湿解毒、养血润燥的作用,从而全面提升了对该病症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中医在治疗DM皮肤瘙痒症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也为临床治疗DM皮肤瘙痒症提供了更多的中医治疗方法。但由于中医治疗该疾病的远期疗效报道较少,同时又缺乏统一的疗效标准;这就需要我们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及研究成果,从多角度、深层次地去探讨中药的作用机理,并建立起一套健全、完善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为DM皮肤瘙痒的治疗创造一条新途径。
参考文献
[1]聂焱,[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07).
[2]喻红兵,[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9(02).
[3]姚志远,汪晨,尤立平,潘德海,郑占才,张晓艳,[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8(12).
[4]谢文皎,郭太品,杨凌,[J].中医临床研究,2012,(07).
[5][J].中国针灸,2008(09).64039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