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中医治疗消渴证的体会.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医治疗消渴证的体会.doc

上传人:学习的一点 2022/9/27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医治疗消渴证的体会.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中医治疗消渴证的体会 】是由【学习的一点】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中医治疗消渴证的体会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中医治疗消渴证的体会
邱英明阮祺[关键词]消渴;糖尿病;中医药;治疗;经验;体会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1(a)-085-01
消渴古今有异。古之消渴,有典型的“三消”症状,而今之消渴(糖尿病),大多以肥胖为基础,其体质为气阴两虚,湿、热、瘀内留,降糖药、胰岛素的广泛使用使高血糖迅速控制,患者往往无典型的三消症状,故治疗上不应拘泥于三消辨证。
1消渴证的治疗原则
临床见许多消渴证患者无典型三消症状,仅见血糖、尿糖高于正常范围,或症状错综复杂且西药难以控制。在整体调治中,治疗主要围绕以下三条主线:

脾乃先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灵枢?决气篇》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若脾胃虚弱,运化失职,升降失司,清气不升而化浊入血,故见血糖升高。肾为后天之本,脏腑阴阳之根。《景岳全书?三消干渴》曰:“有阳不化气,则水精不布,水不得火,则有降无升,所以直入膀胱,而饮一溲二,以致泉源不滋,天壤枯涸者,是皆真阳不足,火亏于下之消症也。”若肾之真阴真阳亏虚,固摄失权,则精微下注,故小便混浊而味甜而见尿糖阳性。

因脾虚失运,不能转谷为津,湿浊内生;气虚不运,血行不畅而留瘀,津液亏损,脉道不充而成瘀,两者为“因虚致瘀”,阴虚燥热,可灼血成瘀,所谓“因实致瘀”,故消渴病程多挟湿挟瘀。

益气养阴的滋腻之品,常可加入鸡内金、谷芽、麦芽、山楂、砂仁等,以健运脾胃、流畅气机。
2复方玉泉饮在消渴证治疗中的应用
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对于无典型三消症状或服西药血糖控制不佳者,拟定了治消渴病的基本方:复方玉泉饮,治疗以基本方为基础,加减用药。复方玉泉饮组成为:太子参、黄芪、酸枣仁、白芍、炙甘草、怀山药、枸杞、菟丝子、苍术、葛根、麦芽、鸡内金、陈皮、丹皮。本方以太子参、黄芪益气养阴;酸枣仁、白芍、炙甘草酸甘化阴;枸杞、怀山药共调补肾阴;以菟丝子温阳暖肾,意在“阳中求阴”,“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绝”;并于众多滋腻药物中加入香燥灵动健运脾机之品――苍术,健脾化浊;以麦芽、鸡内金流畅脾胃气机;再入葛根以鼓舞脾气升清;陈皮理气健脾燥湿,丹皮清热活血化瘀。终使后天得健,清气得升,阴液生化有源;先天得养,固摄有权,不致精微下泻;气血行而湿浊瘀得以化。对于消渴兼证的治疗,如消渴日久,出现肢体麻木不仁,于基本方中加入鸡血藤、络石藤、威灵仙等养血活血、祛风通络之品,以改善阴亏血少,脉道滞涩;若兼见胸闷胸痛、心悸气短者,则以温通心阳、活血止痛治之,于基本方中加入桂枝、桃仁、丹参等;有兼见视物模糊者,以杞菊地黄丸加减补肝肾明目。
3病案举例
陈某,男,62岁。2007年5月20日初诊。糖尿病病史4年,长期服用达美康、二甲双胍,并饮食控制治疗。刻下:咽干燥,口渴多饮,易饥而食后饱胀,寐差多梦,头昏耳鸣,腰膝酸软,手足心热,疲乏无力,尿多有沫,大便秘结,夜尿3次,舌质暗红,苔薄黄腻,脉细弦。,,证多气阴两虚,湿热瘀互结。宜润肺、健脾、益肾治其本,化湿清热活血治其标,重在整体调理。处方:黄芪30g、太子参20g、生地黄15g、山茱萸10g、怀山药20g、白芍12g、桑螵蛸20g、地骨皮30g、酸枣仁15g、白僵蚕10g、苍术10g、知母10g、天花粉12g、鸡内金10g、葛根20g、丹参20g。服药1周,诸症轻减,去知母、天花粉、桑螵蛸,加砂仁4g,续服2个月,症状消失,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弦。查血糖示:,。嘱续服巩固疗效。
4讨论
从本例证候剖析可见,疲乏无力、食后饱胀、咽干口燥、手足心热、腰脊酸软、寐差耳鸣等外在见症,反映其病本脾虚气弱,肾阴不足。而口渴多、易饥、便秘、尿多有沫、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反映湿热、燥热、瘀热的不同程度存在。本病病变中心在脾肾,涉及肺、心、肝,基本病机在气阴亏损,燥热、湿热、瘀血内留。辨治上以健脾益气、滋肝补肾、化湿清热活血等整体调治。本方用黄芪、太子参、酸枣仁气阴两补以润肺宁心,黄芪配酸枣仁,一兴奋一抑制,可以调剂昼不精、夜不暝的焦急失眠。生地黄、苍术合用以降血糖大便不稀;黄芪、山药合用升脾精以敛尿糖,山茱萸、白芍强肾利以利机关益肾气养肝阴,苍术、地骨皮、知母、天花粉、僵蚕、丹参等清热化湿、活血通络。葛根升发脾胃之气,鸡内金健脾助运,配少量砂仁流气布津。本方治疗不佳时,可在方中加肉桂一味,可获意想不到的效果。怔忡失眠,可纳入《韩民医通》交泰丸,黄连清心,肉桂滋肾使水火既济。
(收稿日期:2007-08-20)
61164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