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中医“运脾化湿法”在功能性腹泻患者中的应用研究.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医“运脾化湿法”在功能性腹泻患者中的应用研究.doc

上传人:学习一点 2022/9/27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医“运脾化湿法”在功能性腹泻患者中的应用研究.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中医“运脾化湿法”在功能性腹泻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是由【学习一点】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中医“运脾化湿法”在功能性腹泻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中医“运脾化湿法”在功能性腹泻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崔文海徐根山姜庆贺【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运脾化湿法治疗功能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功能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5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65例给予自拟中药汤剂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4周及停药4周时的临床症状。结果:%(54/65),%(46/65);%(52/65)%(44/65),但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结论:中医运脾化湿法治疗功能性腹泻的近期疗效与远期疗效均满意。
【关键词】功能性腹泻;运脾化湿;中医中药
功能性腹泻是消化系统常见病,西医认为该病发病机理复杂,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可能与精神心理因素、社会因素、饮食结构改变、肠道微生态系统、胃肠动力及内脏感觉异常、个体免疫及植物神经功能异常等有关,尚无有效针对性治疗方法[1]。笔者在中医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方面有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功能性腹泻发病关键是脾主运化功能受损,湿蕴难化为标,病位在肠,主病之脏属脾,同时与肝、肾密切相关。在诊治上以辨证与治法相统一,用药特点注重标本兼治,运脾化湿、寒热并用。笔者通过近2年的临床观察,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中医科门诊及住院的功能性腹泻患者130例。根据就诊顺序,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前提下,按照随机数字化原则分为两组。观察组65例,其中男29例,女36例;年龄21~64岁,平均(±)岁;病程3~15个月,平均(±)个月。对照组65例,其中男28例,女37例;年龄23~65岁,平均(±)岁;病程6~16个月,平均(±)个月。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具有可比性。
,均忌油腻、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与用药****惯给予丽珠肠乐1亿U、2次/d,谷维素30mg、3次/d,维生素B120mg、3次/、3次/d[2]。观察组患者则根据中医辨证给予以下中药治疗方法。治法:运脾化湿、寒热并用。方药:乌梅18g,黄芩12g,黄连9g,肉桂12g,干姜15g,煨诃子15g,党参18g,炒白术18g,茯苓20g,薏苡仁20g,砂仁12g,合欢皮12g,夜交藤18g,焦三仙各15g。以上药物,水煎服,日1剂,连服4周。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泄泻常见症状分级量化表[3]。分别是大便泄泻、肠鸣腹胀、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神疲懒言、嗳气、腰膝酸软、形寒肢冷等症状。按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3级。分别计2、4、6分,治疗4周、停药4周时各进行症状评分1次。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疗效评定标准分以下3级[3]。显效:症状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症状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
2结果
(P<),与对照组治疗4周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对照组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积分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但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两组停药4周后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具体见表1。
%,%;%%,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见表2。
3讨论
从功能性腹泻的病因、病机的角度来说,功能性腹泻属于功能性肠病范畴,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持续性或反复性发作排松散便或水样便,且不伴有腹痛或腹部不适的一组症状群[4]。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大多数医家将本病归于祖国医学“泄泻”范畴,病因病机主要为脾胃素虚、情志失调、外感寒热、劳倦、痰浊食积等因素致使脾、肝、肾三脏功能失调而发病[5],笔者除认同这些观点外,又指出功能性腹泻更重要的应考虑脾主运化之功能,若脾之功能受损则湿从内生,升降失常,水谷并走于下而为泻;病位在肠,主病之脏属脾,脾虚失运为本,湿蕴难化为标,同时与肝、肾密切相关。
从中医辨证分型的角度,功能性腹泻大致可分为肝脾不和、脾气虚弱、脾肾阳虚、食积痰浊等4个证型[6]。笔者认为其基本病理应是脾虚失运为本,湿浊久蕴不化为标,临床用药紧扣这一基本病理,则可持简驭繁。笔者在治疗本病注重辨证与治法的统一。笔者认为在临证只有辨证正确,治法的针对性才能明确和具体,根据治法谴方用药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辨证与治法是相互为用,密不可分的。如患者既往有精神刺激病史,症见情绪较低落、常因情志刺激而发病或加重病情,辨证属肝脾不和的,治法当以疏肝健脾为主,主方中适当加重调节情志药物的剂量如百合、合欢皮、夜交藤、木香等;如有明显脾胃虚弱表现,症见纳少、腹胀、倦怠乏力、肠鸣失气,辨证属脾气虚弱的,治法当以健脾益气、化湿止泻为主,主方中当以健脾药物为主,如党参、白术、云苓、山药等;如患者久泄不愈,肠鸣即泻,完谷不化,腹部喜温,形寒怕凉,腰膝酸软,辨证属脾肾阳虚者,治法当以温肾健脾、涩肠止泻,谴方中当选用如乌药、当归、肉桂、乌梅、诃子等。从用药特点的角度来看,笔者注重标本兼治,运脾化湿、寒热并用。笔者认为本病以脾虚为本,湿胜为标,此类患者大多由于劳倦、情志不畅、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或脾胃素虚,生活失于调摄所致。其病之初多为脾虚失运,湿浊不化。然而久泄不止,脾阳渐衰,日久及肾,命门火衰,寒从中生;又因久泻伤阴,阴虚生内热[7]。故其病日久则多表现为寒热虚实错杂,笔者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论治功能性腹泻标本兼治,运脾化湿,寒热平调。
乌梅性味酸、涩、平。归肝、脾、肺、大肠经。功效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用于久泄、久利,正伤邪恋之际。《名医别录》曰:“无毒。止下痢,好唾,口干。”笔者认为涩肠止泻固然是其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取其至酸至柔之性,缓肝、泻肝,肝气畅达则自能助脾胃后天运化之功。正如近时朱良春言:“梅占春先,得生发之气最早,味虽至酸,然与兜涩之品不可同日而语。”现代药理研究乌梅可刺激唾液腺、胃腺分泌,对胆囊有轻度收缩作用,可促进胆汁分泌,并可改变胆汁酸碱度。乌梅煎剂对离体兔肠有抑制作用,对奥氏括约肌有弛缓作用[8]。乌梅为本方之君药。
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本草备要》曰:“泻火除湿。”笔者认为黄芩泻肺火,治脾湿,苦燥而坚肠胃,故湿热黄疸,肠癖泻痢,为必用之药。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有抑制肠管蠕动的作用[9]。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清热泻火、泻火解毒。笔者曰:虽然苦寒药多可致泄,然黄连虽性寒而燥,能够厚肠胃而止泻,《名医别录》曰:“主治五藏冷热,久下泄澼、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厚肠……。”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连提取物具有抑制胃液分泌、抗腹泻的作用[10]。黄芩黄连为本方之臣药。
肉桂味辛、甘,性大热。归肾、脾、心、肝经。功效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通经、活血止痛。笔者认为肉桂辛热之性,温肾暖脾,尤其对于腹泻日久、迁延不愈、脐腹喜温畏寒者,常配伍乌药、小茴香、川椒等,效果较好。现在药理研究亦证实肉桂对胃肠平滑肌的自主收缩有抑制作用。干姜味辛,性热。归脾、胃、肾、心、肺经。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温经止血。《神农本草经》曰:“味辛,温。主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辟下痢。”笔者喜用干姜,认为其气薄味厚,半沉半浮,可升可降,脾恶湿,干姜能燥脾而补脾,主入脾胃而长于温中散寒,健运脾阳以除湿止泻。俗语曰“干姜无附子不热”,常配伍少量附子,对于久泄患者,效果良佳。肉桂干姜亦为本方之臣药[11]。
煨诃子味苦、酸、涩,性平。归肺、大肠经。功效涩肠敛肺、降火利咽。《本经逢原》:“生用清金止嗽,煨熟固脾止泻。”煨诃子酸涩性收,善能涩肠止泻,笔者常与乌梅、五味子配合使用。现代研究认为其所含鞣质有收敛、止泻作用。党参、炒白术二者均味甘,性平或温,主入脾经。为补气健脾之主药。《本草经》曰党参:“补中益气,和脾胃……”《本草通玄》曰白术:“补脾胃之药,更能无处其右者……”。笔者认为其味薄,作用缓和,常配伍山药,适用于脾胃本虚、湿浊蕴脾之腹泻。茯苓、薏苡仁:二者均味甘、淡,性平或凉。主归脾胃,兼入心经或肾经。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清热。笔者认为二者味甘而补入脾经疗脾虚;味淡则能渗,助脾运湿,使湿邪从下而走,为“健脾不忘利湿之良药”。砂仁味辛,性温。归脾、胃经。功效化湿、行气、温中、安胎[12]。《本草经》云:治虚劳冷泻,宿食不消,赤白泄利,腹中虚痛,下气。古人曰其:“醒脾调胃要药。”笔者认为砂仁辛散温通,气味芬芳,能够温脾化湿暖胃,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慢性腹泻。以上药物均为本方之佐药。
焦三仙具体为焦山楂、炒麦芽、炒神曲,消食化积行气,特别适用于脾胃虚弱,食积不化、湿痰内生所致腹泻患者,为本方之使药。合欢皮、夜交藤两者均为宁心安神之药。《神农本草经》曰合欢皮:“味甘,平。主安五脏,和心志,令人欢乐无忧。”《本草正义》曰合欢皮:“治夜少安寐。”笔者根据多年诊治经验发现,多数腹泻患者睡眠质量一般,不同程度上处于一种情绪紧张或焦虑状态。宁心安神药物的应用有助于上述症状的改善。
综上所述,中医运脾化湿法治疗功能性腹泻的近期疗效与远期疗效均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07-313.
[2][J].中国医疗前沿,2009,4(6):24-25.
[3][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41-143.
[4]刘浩瑞,[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1(3):85.
[5]Ⅲ诊断标准[J].胃肠病学,2006,11(12):762.
[6]罗高俊,、寒证的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2(5):72-73.
[7][J].中医临床研究,2010,2(20):46-47.
[8]艾辉,[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1):3422.
[9]马秀丽,[J].陕西中医,2011,32(5):542-543.
[10]王玉玲,聂向荣,甘兰庄,[J].河北中医,2009,31(9):1341.
[11]林德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12):241-242.
[12][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4(6):67.
(收稿日期:2013-08-06)(本文编辑:蔡元元)6448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