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3
文档名称:

产业扶贫工作总结.doc

格式:doc   大小:54KB   页数:6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产业扶贫工作总结.doc

上传人:老狐狸 2022/9/28 文件大小:5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产业扶贫工作总结.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产业扶贫工作总结 】是由【老狐狸】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产业扶贫工作总结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产业扶贫工作总结
产业扶贫工作总结1
2023年以来,我镇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一号工程来抓,坚持“种养结合、长短结合、三产融合”的进展思路,紧紧围绕百亿乳都和全域旅游两大战略重点,依托特色资源,创新进展模式、拓宽增收渠道,不断扩大产业掩盖面,为贫困户脱贫和贫困村退出供应了有力支撑。现将我镇2023年度产业扶贫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任务完成状况
(一)深化“菜单式”脱贫,强化产业支撑
2023年全镇1017户贫困户进展了点菜,。其中,实施特色种养业工程贫困户是268户,占全镇2023年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中的40%;从事种植业进展548户,占全镇2023年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中的81%;从事电商、其他产业的9户,占全镇2023年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中的1%。共计进展烤烟169亩,,养猪256头,鸡2910只,羊3234只、牛357头、马137匹,蔬菜200亩,向日葵80亩、苹果25亩、油菜200亩、药材19亩、苗木1亩、、秋杂粮40亩、蜂716箱等,经营小吃1户,电商1户,木器加工1户、自主创业7户。,。2023年脱贫户进展产业361户;2023年脱贫户进展产业251户。通过菜单式脱贫,每户都有了一项中长期增收产业工程,为实现稳定增收奠定了坚实根底。
(二)实施产业工程,稳固进展根底。
全镇围绕奶山羊养殖、食用菌、中蜂等产业,积极申报实施产业工程,共计实施产业工程16个,,,实现了集体资金增值,为相关村奠定了坚实的产业根底。支持铁塬村、八龙潭村中蜂养殖产业、八龙潭村和王家庄村食用菌产业向标准化绿色生产基地方向进展,张家山建立了2个标准化奶水羊养殖场,推出了一批农特产品,掩盖建档立卡贫困户2221户。为村级集体经济进展建立了坚固的根底,为下一步产业全面进展供应有力的支撑平台。,195户贫困户分红户均1500元;,每户获得分红500元;XX镇王马咀村种植高粱100亩,100户贫困户户均分红350元,供应就业岗位20个。
(三)“双百基地”带动,扩大增收渠道。我镇现已建成“双百基地”8个,其中养殖基地2个,烤烟基地1个,旅游基地3个,种植基地2个,8个“双百”基地共流转土地500余亩、直接带动贫困户1540户,778户贫困户入股、参加基地务工人数762人,8个基地分红金额到达40万元,贫困户人均分红到达300元。根本实现“双百基地”镇域范围全掩盖。特殊是关山旅游公司双百基地带动成效明显,实行旅游经营、债券分红、基地带动、入股分红、就业务工等5种方式,直接间接带动贫困户600多户,带动户均增收2023元左右。2023年八龙潭村,范家台村,店子村120户贫困户入股关山旅游公司,每户分红700元,直接兑付到户;,每户获得分红180元。新天地奶山羊养殖工程收入到达30万元,149户贫困户入股分红每户350元。新型经营主体通过产业工程实施,增加基地带动力量,扩大产业进展规模,提升基地建立水平,优化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群众增收。
(四)推动产权改革,壮大集体经济。
6月份以来,我镇10个行政村统一根据“建立工作班子、制定工作方案、宣传发动培训、清理核查资产、评估资产价值、明晰产权归属、编制清产核资报告、公示公开结果、审查上报数据、健全治理制度、验收清查结果”等十一个程序步骤,对清产核资工作进展查遗补漏,开展“回头望”,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清查,根据时序进度推动每个环节的各项工作,、,,。目前,正在完善档案,进展系统录入。根据“折股到人,量化到户、便于操作”的原则,要求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对股份重新量化,根据1人1股设定了人口股,根据1户1股设定了扶贫优先股,全镇共计设置人口股13133股,扶贫优先股1289股。结合今年行政村撤并工作,对上寨子、王家庄、韦家庄、关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按程序进展了合并,准时更换了登记证书、印章和银行账户等。组织各村按要求悬挂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吊牌和相关制度牌,明确了特地办公场地和人员,确保机构正常运转。
,以资金入股形式投入运营,。
(五)打造特色亮点,创新新型模式。以通过一年来的实践总结,打造出了旅游、中蜂、奶山羊三种载体和模式。
一是“全域旅游+产业扶贫”模式。依托关山草原旅游公司,实施五种带贫机制。旅游经营。实施核心景区经营脱贫工程,发动6户贫困户经营蒙古包、农家乐,带动户均增收3000元;引导39户贫困户标准经营马匹,带动户均增收2023余元。债券分红。县财政局以投放扶贫债券的形式向关山旅游公司注入1千多万元,签订《扶贫资金三方协议书》,6村526户贫困户连续3年享受景区分红,每年600元。基地带动。在秋菊山庄段,流转土地158亩,打造百亩菊花种植基地,,并供应就业岗位,作为基地日常管护人员,获得土地租金和花卉务工两份收入。
入股分红。3村120户贫困户以每户5000元产业扶贫资金入股关山古帐营,每年分红700元,连续分红5年。就业务工。吸纳200余名贫困群众从事景点治理、卫生保洁、餐饮效劳、商品零售等旅游效劳,。
二是张家山村奶山羊进展实行“党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贫困户与合作社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务工收入,共有长期务工、短期雇工、工程用工3种方式。饲草种植收入,带动全村74户贫困户种植苜蓿、玉米520亩,每亩增收900元。分户扩群收入,合作社将积极推广“赊羔还羊”模式,引导鼓舞贫困户分户扩群。入股分红。合作社吸纳150户贫困户入股75万元,至少按保底7%进展分红。资产收益,2个养殖场220万元资产全部已量化到户,可为每户增加资产6600元。
三是铁塬村中蜂养殖产业实行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带贫脱贫效果明显。为全村形成了又一个新的主导产业,估计将来可带动100多户群众参加中蜂养殖;培训68户贫困户把握养殖技术,直接带动33户贫困户个人养殖中蜂333箱,;带动20户贫困户在合作社务工增收(现已有8名贫困户就业,工资根据5300/3300元的两个标准执行);合作社和农户蜂蜜全部有长城公司高于市场价回收,解决销售难题;盈利无偿安排,全年盈利扣除治理费用及必要支出,其余盈利全局部给贫困户。,为195户贫困户每户分红1500元。
二、各级反应问题整改落实状况
根据中、省、市、县关于产业扶贫工作的部署安排,坚持以省、市、县产业扶贫督导考核发觉问题为导向,以提高贫困群众依靠产业增加收入为重点,结合“百日行动”,实行有力措施,举一反三,狠抓整改工作,全面提升我镇产业扶贫工作整体水平。
一是连续加强对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进一步增加全部经营主体的带动脱贫力量,总结提炼产业扶贫特色亮点,形成品牌效应。二是全镇对产业脱贫户的帮扶措施进展一次“回头看”,施策不准的准时调整到位;对进展产业力量缺乏,不能自主进展产业的贫困户准时引导通过参加经营主体等方式实现产业进展;催促完善村、户产业脱贫帮扶台账及贫困户产业进展规划。三是依据全县产业脱贫“110”指挥体系和技术效劳百日大行动的总体部署,根据技术“效劳到村、指导到户、精准到人”的总体要求,镇上准时与10名技术包村干部(贫困村各1名,非贫困村共2名)进展了对接,干部准时到村到户,对贫困户产业培训需求进展了摸底并制定了相应的培训规划,以贫困户为单元,分类施策,精准效劳,坚持贫困户缺什么补什么原则,争取对270户产业脱贫户,开展全方位、多轮次的技术效劳,确保每个脱贫户把握1门生产技能,每个脱贫村培育1名技术能手,增加贫困户自主进展产业的力量。
三、对产业扶贫工作意见建议
一是产业进展层次比拟低,农夫持续增收难。现在大多数特色产业分布零散,集中连片的基地少,没有形成规模和产业体系。产业基地的专业化、精细化、标准化建立水平不高,局部产业基地还处在比拟原始的粗放式经营,种植治理水平低,经济效益不高。
二是市场融入效果不明显,产品销售不稳定。产业扶贫在详细操作过程中,对于市场的调研考察不到位,导致产业进展政策导向明显,有一窝蜂的现象。要积极引导各方面力气来积极参加产业扶贫,围绕解决资金、技术和市场等方面来着力做好产业扶贫,系统地推动精准产业扶贫,为贫困户增收夯实根底。
产业扶贫工作总结2
在州经信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县以加快转变经济进展方式为主线,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围绕目标任务不放松,扎实开展工作,开拓进取,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建立,全县工业经济呈现出平稳较快进展的良好态势,效劳企业、争资立项、各项工作有效推动,极大促进了我县工业经济增量提质,转型升级。结合我县工业产业扶贫工作实际,制定了实施方案,并仔细开展了相关工作。现将我县1—8月工业产业扶贫工作推动状况报告如下:
一、目标任务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开展工业企业经营治理人才素养提升培训,完成培训3期10人次。3月底前,完成拟定工业企业技能人才培训方案;6月底前,完成工业企业技能人才培训1期2人次;9月底前,完成工业企业治理人员素养提升培训2期6人次;12月底前,完成工业企业技能人才培训3期10人次。
二、推动方式和取得的成效
一是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月底前,完成了《20xx年县工业产业扶贫实施方案》并上报州经信委。截止目前已组织县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县庄园农业文化有限公司、县永康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县光伏发电有限公司、县东藏文化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合作社、县粮油收储公司完成8期14人次培训工作,已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二是通过工业产业扶贫实现贫困人口就业增收。20xx年以来已协调解决贫困人口临时就业518人次,长期就业19人,实现增收2228002元。其中县光伏发电有限公司20xx年4—7月解决乡一村、二村,乡村、乡四村、一村、乡四村等临时就业283人次,实现增收1089190元;县永康绿色食品有限公司20xx年1—7月解决乡二村、乡三村贫困人口长期就业3人,实现增收49000元;县绿色食品有限公司20xx年1—7月解决乡村、乡村贫困人口长期就业4人,实现增收84000元;县庄园农业文化有限公司20xx年1—7月解决乡三村贫困人口临时就业51人次,长期就业5人,实现增收137000元;县生原食品加工厂20xx年1—7月解决乡、乡贫困人口长期就业6人,临时就业8人次,实现增收142200元;县乡光伏电站20xx年1—7月解决乡村贫困人口长期就业1人,临时就业176人次,实现增收726612元。
三是通过工业工程实现土地流转增值。县光伏发电有限公司在乡二村修建光伏电站,乡二村通过租赁草场约700亩(以实际占地面积为准)给县光伏发电有限公司,实现每年20万左右的财产性收入,目前已签订协议。
产业扶贫工作总结3
依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全力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总体要求,严格根据《20xx年赤壁市农业产业扶贫工程实施方案》文件要求贯彻落实。现将XX镇农业产业扶贫工程建立工作总结如下:
一、根本概况
工程实施地点坐落在XX镇泉洪岭村和葛仙山村。主要引导永丰专业合作社和随阳山种植专业合作社参加基地建立。XX镇永丰种植合作社社址在XX镇白羊村,于20xx年成立,通过流转承包白羊村、泉洪岭村和方秀畈村土地共2800亩。随阳山种植农夫专业合作社社址在XX镇葛仙山村十一组,20xx年通过流转承包荒山荒地800余亩,种植了300亩优质有机高山茶,开发了100亩自然野生茶。建立了1500平方米的养鸡厂,饲养土鸡、蛋鸡等。
二、扶贫措施
一是召开发动大会,煽动农户积极参加。对有劳动力量和劳动积极性的扶贫对象,供应信息、技术、效劳等方式,通过“合作组织+农户”的模式,发动扶贫对象以土地、山场、水面及劳动力等生产资料入股的形式参加到农业产业扶贫工程中来。
二是开展农户培训,提高农户种养殖技术。由XX镇人民政府牵头专业合作社参加。邀请农业局技术员和畜牧局技术员对一般农户和特困户进展了种养殖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培训人员共计18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320份,提高农户的专业种养殖技术及就业创业力量。
三是不断扩大规模,带动农户脱贫致富。永丰合作社20xx年在泉洪岭村新增建立品种为“黄金牙”的绿色生态有机茶叶基地500亩,新栽种茶苗480万株,投入肥料60吨,共计投入82万元。随阳山种植农夫专业合作社新增茶叶、猕猴桃、葡萄等果树基地共计200余亩,投入有机肥32吨,。茶苗11万株,。新挖了两口精养鱼池200亩,年产鱼3000斤以上。增加了农户就业时机,让农户依靠自身力气脱贫致富。
三、主要成效
一是确立种植基地劳务增收。农业产业扶贫工程新增种植面积700亩,鼓舞合作社连续秉承“绿色、有机、安康”的进展理念,使特色产业更加具有“特色”,该工程的投入掩盖了73户,215人,解决了146人就业问题。其中特困户15户,36人,年人均增收6500元。
二是确立养殖基地带动致富。农业产业扶贫工程新增养殖基地200亩,年产鱼3000斤以上。帮忙18人就解决了业问题。工程掩盖了农户32户,108人,其中特困户9户,21人,年人均增收6700元
三是工程资金使用安全有效。我镇严格按工程资金使用的要求,建立工程资金治理制度和工程专账。将工程资金主要用于购置种苗和人工劳务支出。让每一分钱都用在工程上,让每一分钱花的合法合规。
农业产业扶贫工程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农业部门的技术指导下,该工程的新增茶叶等种植面积700亩,养殖面积200亩,投入掩盖农户105户,人口323人,解决了164人就业问题,其中包括特困户24户,共57人,年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我镇将连续致力于农业产业扶贫工程建立,努力为百姓寻求发家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