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机械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格式:doc   大小:293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机械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上传人:260933426 2017/8/13 文件大小:29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机械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专业代码:080201)
一、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主要研究现代机械制造的理论、方法与应用。现代制造设备、技术、工艺与计算机有机地结合是本学科的核心内容,涵盖了机电产品的数字化、信息化设计、虚拟样机模拟、制造信息系统、机床数字控制技术等先进制造技术。我校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于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制造信息系统的集成技术和方法。重点研究制造信息系统中的CAD/CAPP/CAM/ERP/MES的集成化模型及系统分析、设计、实施技术;研究集成化质量系统;研究可重构制造系统等。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切削加工技术、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以及特种加工技术等。重点研究绿色切削加工技术中的***技术、润滑技术;精密和超精密研磨技术、纳米加工理论及方法;研究机械零件的冷挤压成型技术等。

CAD/CAE/CAPP/CAM/PDM、智能设计和优化设计、虚拟设计与虚拟制造、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数字化测量、数字化装配、并行工程、逆向工程的关键技术、快速原型制造技术、数控技术及网络化制造技术等。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生产过程及相关系统的建模与优化方法。以系统工程理论、现代优化理论为基础,重点研究生产过程、制造系统、物流系统等的系统建模与分析技术、系统优化及仿真技术等。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坚实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基础理论,了解国内外在机械制造领域中先进制造技术、方法、模式的发展动向,掌握有关机械制造技术的专业知识
;能结合与本学科有关的实际问题进行有创新的研究;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学科的外语文献资料;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可在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中从事本学科或相邻学科的教学、科研、技术和管理工作。
三、培养方式及学****年限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实行学分制,一般在导师指导下按照有关学科、专业的培养方案要求选修课程。研究生的科研及论文工作实行导师组(或导师)负责制,原则上都要形成以导师为主的导师组集体培养方式。课程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主要为:在校学****全部课程,论文选题报告、论文中期报告、论文预答辩和论文答辩等非课程环节和大部分论文研究工作一般在校内完成,但鼓励和提倡同生产或科研单位组成双导师双基地的培养方式。
,最长修业年限为5年。
四、课程设置及简介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分学位课和非学位课两大类型,非学位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硕士研究生所修课程总学分应达到28-34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不少于18学分,非学位课学分不少于10学分。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课程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备注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6
1

必修
自然辩证法
54
2

必修


基础英语
104
4
Ⅰ、Ⅱ
必修
口语听力
40
2
Ⅰ、Ⅱ
必修
计算方法
60
3

必修
数理统计
40
2

必修
先进制造技术
40
2

必修
(任选2门)
现代控制工程
40
2

测试信号分析
40
2

超精密加工技术
40
2

现代设计方法
40
2

(续表)
课程
类别
课程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备注




专业英语
20
0

必修
计算机应用基础Ⅰ
40
2

选修
运筹学
40
2

必修
(任选1~2门)
模糊数学
26
1

数理方程
40
2

随机过程
40
2

试验设计及数据处理
30


必修
机械振动
30


选修
机械故障诊断学
30


选修
机电系统计算机控制
30


选修
切削实验技术
30


选修
弹性力学与有限元分析
30


选修
工程数据库技术
30


选修
现代数控技术
30


选修
CAD/CAPP/CAM
30


选修
人工神经网络
30


选修
制造系统建模与仿真
30


选修
科技论文写作
20
1

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