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
感染管理科
1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 CR-BSI )
带有血管内导管或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寒战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2
CR-BSI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3
置管使用的器械、器具和辅料等须达到灭菌水平
正确消毒穿刺点皮肤
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进行置管操作
置管时
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
置管人员戴口罩、帽子、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
首选锁骨下静脉
严格执行手卫生
洗手并戴手套;
破损或污染立即更换;
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
2%洗必泰或安尔碘;
自穿刺点由内向外以同心圆方式;
消毒范围大于敷贴;
消毒后穿刺点皮肤避免再次接触;
消毒三次,待干后再行置管。
4
穿刺操作时采用最大无菌屏障
5
6
置管后
保持三通锁闭的清洁
选择敷料
穿刺点覆盖无菌透明、透气的专用贴膜;
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选择无菌纱布
更换敷料
无菌纱布1次/2天,无菌透明辅料1-2次/周;
纱布或辅料出现潮湿、松动或可见污染时立即更换
接触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严格执行手卫生
接触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严格执行手卫生
注射药物前消毒接口,待干后注射药物;
如有血迹等污染时,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