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礼仪规范培训教材4.doc

格式:doc   大小:24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礼仪规范培训教材4.doc

上传人:xreqing 2022/9/29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礼仪规范培训教材4.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礼仪规范培训教材4 】是由【xreqing】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礼仪规范培训教材4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1
泰安市老师职业道德标准和礼仪标准
培训教材
泰安市教育局
二○一四年八月
2
第二篇老师文明礼仪标准
第一章礼仪概要
第二节老师礼仪
老师礼仪是儒家文化在师生关系上的表达,对于弘扬尊师重教、塑造学生人文精神、重建社会道德秩序、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曾说:“没有良好的礼仪,其余的一切成就都会被人看成骄傲、自负、无用和愚蠢。”作为一名合格的当代老师,不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广博的知识经历、现代化的教育才能和安康的身心,还要有为人师表、受人尊重的礼仪形象。
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甚至一颦一笑,都蕴含着教育的力量。老师适当的形象设计,优雅的举止,潇洒的风度,是影响教育活动和教育效果不可无视的重要因素。在现代社会中,,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为本,,更是传承文明的导师,教书育人的园丁,以身作那么的楷模。老师应当努力使自己成为讲究礼仪的典范,言传身教,努力传承和弘扬荣耀传统。
一、老师礼仪的特点
(一)老师礼仪的示范性
4
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是神圣的,尤其是对于自己喜欢和崇拜的老师,学生不仅会认真地学****该老师教给的学科知识,还会模拟老师的行为形式和思维方式。因此老师的知识、眼界、品格及一言一行等,都对学生有重大的影响。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老师自身形象能直接影响学生形象的塑造。学生年龄越小,这种影响就越大。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老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典范.”在施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因此新时期的老师,不仅要使自己成为学生为人处世的楷模,还要成为社会文明礼仪的代言人.
(二)老师礼仪的平等性
我们通常说“礼多人不怪”,假设你尊重别人,别人可能就尊重你。礼仪的“仪"字顾名思义,仪者仪式也,即尊重自己、尊重别人的表现形式。在人际交往中,尊重是前提,.
清晨,在校门口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学生对着走进学校的老师有礼貌地说:“老师好”,每当此时,总会有个别老师不知道什么原因,对这一声真诚的问候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学生更听不到那一声来自老师的“你好”的回敬语。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第一小学林灿洪副校长提出“礼仪教育不妨从老师主动向学生问好开场"。在他们学校,自从老师主动向学生问好后,许多学生惊喜地发现,每天在学校碰到老师,还没有来得及向老师敬礼,老师已经脸带微笑地向自己打招呼了。老师主动向学生问好,使许多学生感到一股暖流涌向心头。
5
老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一个真正有修养的老师,绝不会把自己抬得高高的,凌驾于别人之上。这个“别人”,容忍同事有不同的教学设计,有不同的教学形式;容忍学生的过失,容忍学生的不完美,不对学生恶语相加,总是积极地寻找处理问题的对策。在全国著名特级老师靳家彦的课堂上,每当他让学生答复以下问题的时候,对学生的称呼是“您”。常听到这样的话语:“这位同学,请您来说.”老师的言行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一个“您”字,传达的是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展现的是名师的修养和魅力,而学生也从老师身上学会了如何做人。
(三)老师礼仪的审美性
老师礼仪的审美性主要是指老师职业的文明礼仪对学生和别人的感觉、领悟方面的影响。他主要表如今老师端庄的仪容、“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当其内在的学识修养和外在的衣饰打扮和谐地统一起来,让人于朴实大方中见高雅的情趣,于整洁得体中见丰富的修养,老师就会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和感染.
老师优雅的风度也表达了老师礼仪的审美性,风度是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是学生认识老师、评价老师的最重要的因素。老师的品德、才学只有通过详细行为表现出来,并且富有一定的文化艺术意味风度的时候,才能给人以强烈的美感。有品德和学识才能的老师有可能缺乏风度,但真正风度美的老师必然是品格高尚、才学俱佳的。老师风度美是其内在素质,即才学、品德的感性显现。学生是具有丰富精神生活的人,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他们富于情感,热烈地追求着美,美的事物对他们始终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诱发力和感染力。一个具有优雅风度的老师,往往能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有个学生这样评价自己的老师:
6
“老师优雅的风度,散发出独特的人格魅力,给我留下深化的印象。在她身上,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如何做一名高尚、完善的人,我喜欢上这位老师的课。”
,马上就会拉近和学生的间隔。一名好老师,他文明的举止,乃至一句口头禅,都会成为学生争相效仿的对象。因此,老师只有自觉地提升自身的修养,努力养成良好的礼仪****惯,方能给学生以良好的示范,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的审美价值,于无声处发挥出老师的引导示范作用。
二、学****老师礼仪的意义
(一)有助于老师塑造自己优雅的职业形象
礼仪是显示老师的人格修养、文化背景等道德风范的窗口,可以帮助老师塑造一个整体的职业形象。职业形象包括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言谈举止、行为、服饰等属于外在形象,外在形象是表现性的,老师的人品、情趣、气质、风度等属于内在形象,内在形象是描绘性的。曾有一位女企业家去拜访一位很有成就的40岁左右的女校长,在办公室外等待的时候,想到女校长的名气和出色的业绩,不禁有些紧张。当被请进办公室,见到这位女校长的时候,她心中的紧张感立即就没有了,并且平添了几分自信。她看到这位女校长穿了一身超短的套裙,并且还穿了一双露着脚趾的凉鞋。她对女校长的印象立即大打折扣。这位校长不协调的着装一下子就影响了在别人心目中的职业形象,由此可见老师应注重老师礼仪的重要性。
6
作为老师,良好的形象易使学生萌生好感,也有助于进步自己的威信,这是一种宏大的教育力量,将对教育教学起到积极的作用。许多老师就是因为抓住了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从而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有助于老师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因此,人际关系的变化开展决定于双方心理需要满足的程度。人际关系的建立是在人们的交往沟通中实现的,礼仪具有沟通功能。在人际交往中,假设双方都自觉地遵守礼仪标准,这样才能沟通互相之间的感情,从而使交际获得成功。老师礼仪是人际关系和谐开展的调节器,老师在人际交往中按老师礼仪标准去做,将有助于加强老师之间互相尊重、友好合作的新型关系,,而情感的表达离不开一些特定的礼仪形式。节日里送一束美丽的鲜花;或一张写满祝福的贺卡;相遇时友善的目光、亲切的微笑;聚会时得体的举止、文雅的谈吐,都会让老师彼此建立好感和信任。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礼仪,恰是一条无形的纽带,会拉近老师和同事、学生、家长之间的心理间隔,营造愉快和睦的人际关系,会让老师更多地感受到工作的快乐和生活的幸福.
7
(三)有助于进步教育教学效果和学校形象。
目前老师完成职业任务的主要途径仍然是言传身教。假设老师不仅口说而且能真正身体力行,必然能留给学生良好的老师形象,获得学生的尊重。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利于老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进步工作效率和教育实效。
一般而言,老师的礼仪素养反映其素质,,老师的礼仪素质直接表达着学校的文明风气,,一定是一个和谐的校园,也直接影响学校的社会声誉。试想,哪一位家长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文明人,不想让自己的孩子生活在一个文明的学校里?
9
三、礼仪学****的一般途径和方法
金正昆教授在《现代礼仪》一书介绍了如何学****礼仪的途径和方法。建议人们学****礼仪时,不仅要重视礼仪的学****途径,也要掌握礼仪的操作方法。一般来说,,进展理论学****利用图书资料、播送电视、互联网络等方式系统全面的学****礼仪知识。其二,,不仅可以使人加深对礼仪的理解,强化对礼仪的印象,而且还会检验礼仪的作用,据此评判个人掌握、,向礼仪方面的专业人士学****礼仪专业人士的共同点是对礼仪有一定的理解,或具有一定的理论经历和心得体会。向他们学****可以取长补短,学的更标准。
学****礼仪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四种。
其一,联络实际。礼仪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学****礼仪务必要坚持知和行的统一,要注重理论,将自己的礼仪知识运用于理论,并不断向理论学****其二,重复渐进。学****礼仪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对一些有关的详细标准,要求,只有反复运用、重复体验,才能真正掌握。其三,自我监视。学****礼仪,应进展自我监视,对自己既要有所要求,,找到缺乏,将学礼仪、讲礼仪、,多头并进。学****礼仪时,应将礼仪学****和其他学科、,还有助于个人更好的讲礼仪、用礼仪。
10
考虑和练****br/>“绝缨之宴”的历史典故,分析一下该事件中礼仪所起的作用,和故事中表达了人际交往的哪些礼仪原那么。
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战乱不断。楚庄王依靠名将养由基一次平定叛乱后大宴群臣,,轻歌曼舞,美酒佳肴,觥筹交织,直到黄昏仍未尽兴。楚王乃命点烛夜宴,还特别叫最宠爱的两位美人许姬和麦姬轮流向文臣武将们敬酒。突然一阵疾风吹过,筵席上的蜡烛都熄灭了。这时一位官员斗胆拉住了许姬的手,拉扯中,许姬撕断衣袖得以挣脱,并且扯下了那人帽子上的缨带。许姬回到楚庄王面前告状,让楚王点亮蜡烛后查看众人的帽缨,以便找出刚刚无礼之人。楚庄王听完,却传令不要点燃蜡烛,而是大声说:“寡人今日设宴,和诸位务要尽欢而散。现请诸位都去掉帽缨,以便更加尽兴饮酒.”听楚庄王这样说,大家都把帽缨取下,这才点上蜡烛,君臣尽兴而散。席散回宫,许姬怪楚庄王不给她出气,楚庄王说:“此次君臣宴饮,旨在狂欢尽兴,融洽君臣关系。酒后失态乃人之常情,假设要究其责任,加以责罚,岂不大刹风景?”“绝缨之宴"。
七年后,楚庄王伐郑。,大败敌军,直杀到郑国国都之前。战后楚庄王论功行赏,,坦承七年前宴会上无礼之人就是自己,:
10
“君那么敬,臣那么忠。”楚庄王可以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和其心胸开阔、知人善任不无关系。假设没有绝缨宴,也许唐狡早就被处死了,楚国伐郑就不一定能胜,楚庄王的春秋大业也就不一定可以成就了。(摘自百度百科)
,试想一下假设当时用礼仪的方式处理,结果会怎样?
,理解礼仪的民族特点。
,根据礼仪中从俗的原那么,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来理解所去国家的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