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宁波青年婚恋观调查报告.docx

格式:docx   大小:75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宁波青年婚恋观调查报告.docx

上传人:guoxiachuanyue013 2022/9/29 文件大小:7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宁波青年婚恋观调查报告.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宁波青年婚恋观调查报告 】是由【guoxiachuanyue013】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宁波青年婚恋观调查报告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宁波国际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王佳俊忻秉明乐可寅郭梦蓉李洁
共青团宁波市委方晴屠高峰何翔
【摘要】随着青年人工作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加,“晚婚”现象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同时,外来文化的融合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年人群的婚恋观念。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以青年人的婚恋观为出发点,从恋爱观、性观念与婚姻观三个部分入手,探讨宁波青年婚恋观的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提出引导青年婚恋观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宁波青年婚恋观分析
婚恋观是人们对于婚前恋爱,婚姻生活以及婚恋过程中***取向的基本看法,不但直接影响到个人对于配偶的选择,还会影响到个人对于未来婚姻、家庭的责任与义务的承担。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这其中,“北上广”地区等一线城市,单身人数还在急剧的上升。宁波,作为东部沿海的重要城市,未来也将面对更加严峻的“单身”与“晚婚”社会问题。因此,研究青年人的婚恋观念刻不容缓。
本次的研究对象为年龄20-35周岁的在宁波地区生活、长期工作的未婚人群。通过网络调查问卷的方式,共收到有效调查问卷201份。样本的性别比率与年龄分布如图一、图二所示。其中,女性人数比率远高于男性比率,
%,远高
23-%,。此外,本次调查人群本科以上人数占总人数的于宁波市36%的平均水平。
%的受访者选择“寻找一生的伴侣,恋爱是婚的前奏”,表明更多青年人在对待
性别比率
各年龄段人数分布
40
%
%口男
■女
35
30
25
20
15
10
5
0
202223242S26272829303132333435
图1调查样本的性别比率
图2:调查样本的年龄分布(周岁)
一:恋爱观
恋爱观是婚恋观念的核心,反映人们在恋爱过程中所持有的心理评价与态度。美国学
者罗伯特•斯滕伯格提出了“爱情三角理论”认为,爱情是由三个构成成分组合而成。第一个成分是亲密,包括热情、理解、沟通、支持和分享等特征。第二个成分是***、主要特征为性的唤醒与欲望,常常以性渴望的形式出现,伴侣为了满足强烈的感情需要都可以归为此类。最后一个成分是忠诚,是投身于爱情与努力维护爱情的决心。他的观点认为忠诚的本质
是认知性的,而亲密是情感性的,***则是一种动机或者驱动力。爱情三角理论认为爱情三
个组成成分的强度都会随着时间产生变化,本次的调查问卷也是以这个理论为基础进行讨论分析。
(一)恋爱动机
恋爱动机是恋爱行为产生的原因,反应人们婚恋价值取向。在本次被调查人群中恋爱
%,,因此大部分的调查样本有恋爱
经历。调查结果如下:
冋题1:你对于恋爱的态度?(单选)
恋爱态度
反馈%
反馈数量
心理寂寞,所以需要依靠
%
5
寻找一生的伴侣,恋爱是婚姻的前奏
%
127
说不上为什么,就是顺其自然,跟着感觉走
%
65
满足生理需要
%
0
其他
%
4
恋爱的态度还是以追求长久的爱情为目地的,属于“理智型”的。而斯滕伯格的爱情三角理
论中,认为爱情的感觉是由***驱动的,异性的吸引力促发性的本能冲动,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情需求,%的受访者选择了爱情跟着感觉走,这部分人是“感觉型”的。两部分人群对于恋爱的态度存在差异。
(二)择偶方式随着时代的变化,现在的择偶方式已经从过去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转变为自我主导,自主选择,择偶的方式也变得多样化。
问题2:你更倾向于哪种择偶方式?(多选)
择偶方式反馈%反馈数量
自己认识的朋友、同学、同事
%
157
亲友同事介绍
%
114
朋友聚会
%
115
注册父友网站
%
2
相亲会
%
37
浪漫邂逅
%
80
其他
%
5
在信息化与电子化的时代,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信息的更快流通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得认识异性的方式也出现了很多的变化。%的人群选择了通过
朋友、同学、同事来认识异性,%的人群选择了浪漫邂逅的方式。人们还是更希望
通过熟悉的人群来接触异性,比如朋友间的介绍或是聚会的方式。这种方式能获得更加客观
的评价。但也可以看出,人们对于择偶方式的选择也越发多样化。
(三)择偶标准
心理学研究表明,自相遇的一瞬间人就开始判断对方,这个反应时间大概是1/25秒。
十分之一秒后就能判断出陌生人的长相是否吸引人,有多少可爱,是否信赖。观察陌生人或者异性5秒钟的聊天,就能判断外向程度,良知水平,智力高低()。这
就是人的第一印象,尽管看上去这样的行为鲁莽且刻板,但却符合被判断者的实际情况。而且一旦确定第一印象,之后就很难做出改变。因此,在与异性交往的第一印象是十分重要的。
问题3:初次见面时,
你可能因为哪一点喜欢上他
/她?(可多选)
因素
反馈%
反馈数量
长相
%
98
乐观的态度
%
74
举止谈吐优雅
%
128
说话声音
%
33
感觉而已,谁说的清
%
81
幽默
%
44
身材
%
31
眼神
%
42
这可能需要多点的时间才行
%
46
其他
%
3
在这个调查中,%的人认为自己会被举止谈吐优雅所吸引,另外长相、感觉、乐观的态度也占到了较高的比重,而身材和说话的声音所占比重不高。
在问题2与问题1中,大多数人表现出理智的和希望更加全面的考虑异性的角度。但
是由于“第一印象”的影响,即使人们主观上想保持不偏不倚的理智态度,但却并不能控制
刻板印象,只会不自觉的受它影响,甚至有时还意识不到它的存在(Devine&Monteith,1999)。
因此相比于长远的爱情动机,初次见面的言行举止更为重要。良好的第一印象将会加速之后感情的培养,也会影响人们对新信息的选择。人们常常寻找那些能够证明自己正确的信息,而不是那些证明自己错误的证据,也就是验证性偏差(Snyder1981)。在新的亲密关系刚建
良好且符合异性标准的第一印象可能
立时,人们是非常自信的,随着关系的发展只会变得更加的盲信(Swann&Gill,1977)。因此笔者认为,基于这样的理论,尽管大多数人有着很美好的主观态度以及择偶的目标,但大多数的时候影响爱情的因素却有可能不受自己的控制比择偶的动机与方式更能产生爱情的火花。
问题4:选择未来的伴侣时你所考虑的最重要的6个因素是什么?
(请按重要程度由大到小排列)
因素
1
2
3
4
5
6
权重值
反馈数量
能力
%(22)
%(20)
%(34)
%(22)
%(15)
%(8)

121
感情因素
%(42)
%(35)
%(10)
%(14)
%(17)
%(8)

126
人品与修养
%(96)
%(72)
%(16)
%(3)
%(4)
%(3)

194
身材和相貌
%(11)
%(12)
%(27)
%(26)
%(25)
%(22)

123
经济条件家庭背景
%⑴
%(13)
%(33)
%(36)
%(31)
%(27)

141
年龄
%(2)
%(8)
%(10)
%(12)
%(11)
%(26)

69
兴趣爱好
%(2)
%(10)
%(20)
%(22)
%(15)
%(31)

100
职业
0
%(2)
%(7)
%(17)
%(18)
%(14)

58
学历
%(1)
%(3)
%(7)
%(3)
%(11)
%(12)

37
户口
%(1)
0
%(1)
%(2)
%(3)
%(3)

10
健康的身体
%(21)
%(22)
%(19)
%(23)
%(23)
%(19)

127
生活****惯
%(2)
%(4)
%(17)
%(21)
%(28)
%(27)

99
其他
0
0
0
0
0
%(1)

1
问题4中采用了权重的设置,
从第一位到
6位分别设置为(29、21
、16、13、11
、10)。
结果发现,%的被调查者在第一选项选择了人品与修养,%
的比率。调查中感情因素、能力与健康的身体、身材与相貌、经济条件与家庭背景获得了大多数的优先选择。而年龄、职业、学历、户口则很少有人选择。说明在选择未来伴侣的过程中外表以及经济条件、家庭背景依旧重要但是个人的素质等内在的要求却要高于外貌、经济条件等外在的要求。
问题5:“恋爱”
过程中你取看重的要素
(至少3个)
选项
反馈%
反馈数量
冋甘共苦
%
84
浪漫
%
31
尊重
%
167
快乐
%
97
爱情
%
65
***
%
17
思念
%
21
幸福
%
73
结婚
%
34
***
%
22
理解沟通
%
155
承诺
%
20
心灵契合
%
111
空间
%
41
责任
%
97
这项调查意在发现人们对于恋爱的期望的因素,同时在之后与人们对于婚姻期望因素之间的比较,发现人们对于恋爱与婚姻之间不同的期望差别。%,%,其他如同甘共苦、快乐、爱情、幸福、心灵契合、责任的比重都较高。而***、***、浪漫、思念、承诺等因素的比重却较低。%的本科以上学历的水平,贯穿了问题1到问题5的对于伴侣更高的道德素质的要求以
及更长远的爱情目标,体现了调查人群的特点。同时,从问题3到问题5中也可以看出,人
们对于择偶标准存在较大的分歧,出现多元化的态势。
二:性观念
性观念是对于性的一种态度、评价和看法。中国传统的礼仪道德认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认为性是“万恶之源”。过去,人们对于性的话题总是避而远之,不公开谈论。然而当今性观
念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问题6:对于婚前性行为,你怎么看:
选项
反馈%
反馈数量
18.
很正常,这是社会观念的进步
9%
38
会尊重伴侣的态度,不强求
%
119
抵制,直到结婚不会去尝试
%
28
其他
%
16
问题7;你介意您的伴侣有过婚前性行为吗?
选项
反馈%
反馈数量
不介意、只要现在爱我,对于过去不必深究
%
116
不介意、但是心里依旧会不舒服
%
53
介意、无法接受
%
10
说不清楚
%
22
对于婚前性行为这个话题,%的被调查者认为这是正常的可以尝试,%的
人选择会尊重伴侣的态度。在问到是否介意伴侣有婚前性行为时,%的人表示不会介
意,介意的人只占到5%这样的观点从传统的儒家礼仪道德观念变得更加开放。
三:婚姻观
斯滕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认为,把亲密、***与忠诚三个要素结合起来可以形成几种
重要的爱情形态。一:浪漫之爱。伴随着强烈的亲密与***,但是这种形式没有忠诚的保证,
会如樱花般过早的凋零,主要出现在早期的恋爱阶段。二:相伴之爱。亲密与忠诚形成的爱。
双方会努力维持深刻、长期的友谊、表现出亲近、沟通、分享以及爱情关系的巨大投入。典型例子是长久而幸福的婚姻,虽然年轻时的***已经消失。三:愚昧之爱。缺乏亲密的***与忠诚产生愚昧的爱情体验。彼此并不十分了解或喜欢对方,双方可能会快速的结婚。这样的爱人在迷恋对方时投入太多,最后有可能得不偿失,典型的例子是闪婚现象和离婚率的增加。四:完美之爱。当爱情的三部分即亲密、忠诚、***都充足时可以体验到彻底的爱情,也是许多人所追求的爱情类型。但是斯滕伯格认为完美之爱类似于减肥,短时间之内容易做
到,但很难长时间的坚持。这也是大多数人所追求的形式。
本次调查,,%的人群选择了28岁。
另外在被问到“爱情是婚姻的坟墓吗?”,%的人不认同,%的人选择了说不准,只有3%的人认为爱情是婚姻的坟墓
可见青年人对于婚姻还是抱有乐观的态度。
%
不认同
认同说不准
%
%
图3: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吗?
一)婚姻基础观
,%的人认为忠诚自律是爱
情的出处,另外也有部分认为物质基础与传统观念才是维系婚姻的基础。
问题&你认为维系婚姻的基础是什么?
选项
反馈%
反馈数量
相濡以沫的爱情
%
67
伴侣的忠诚自律
%
62
物质经济基础
%
26
生儿育女传宗接代
%
3
家的传统观念
%
36
其他
%
5
在这个问题上被调查者们出现了明显的不同,对于维系爱情的基础的观点上分布较为
平均。而传宗接代这种传统的方式则少有人选择。
问题9:你恋爱多久后可以结婚了
选项
反馈%
反馈数量
3个月足够了
%
6
一年以内
%
71
1至3年
%
119
3年以上
%
4
%的人认为应该1年或者以上,说明现在的青年人对于婚姻抱着谨慎的态度,
认为需要充足的时间来了解对方,增进双方的亲密度,以防止被***冲昏了大脑。而认为3个月之内就可以结婚的人只是占了3%勺少数部分。
问题10:你认为“婚姻”最重要的关键词是什么?(至少选择3点)
选项
反馈%
反馈数量
冋甘共苦
%
90
家与孩子
%
98
尊重
%
117
***
%
41
亲情
%
60
心灵契合
%
75
责任
%
128
承诺
%
30
沟通理解
%
122
空间
%
36
幸福
%
58
依靠的港湾
%
55
爱情
%
53
快乐
%
60
在婚姻的关键词上,尊重、责任、沟通的比重最高,其次同甘共苦、家与孩子、心灵
契合等选项也很高。而承诺、空间的选择人数比率较低。我们把问题10与问题5中出现的共同词汇进行比较,得出图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