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教师职业道德 】是由【guoxiachuanyue012】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职业道德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38
教师职业道德笔记整理
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
职业的本质特征:“对社会所承担的一定的职责义务”,而“所从事的专门业务”则是职业的外部特征。
2•“对社会所承担的一定的职责”指按照一定社会需要和规定的标准,培养人的创造能力,使受教育者成为有社会价值的人的事业。"所从事的专门业务”指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开发人的智力。
~果。教师职业道德是在教育劳动实践中形成的。
4•职业生活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组成形式,是个体存
展的基本条件。
5•“道”准则、规矩、规范。内德于己,外施于人便
3
“道德”《荀子》
一67道德特点:非制度化、非强迫性、自律和内化
牲。
职业道德的特征:内在稳定性,形成和行为尺丿性,适用对象的限定性。
对教育过程的调节作用是教师职业道德最基本、
的作用。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
一、教师职业的本质
。教师:通过教育活动为社会服务或为一定阶级培养合格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人才需要而为社会服务的人。
教师职业: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和标准,向人们进行各方面教育,以培养人为目的,促使人发展的一种职业。
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长延艺个体)
长期性和复杂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的成长是一个过程,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具有不稳定性和反复性;教师劳动的效果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得以验证。劳动的任务、对象、手段、过程复杂,结果丰富多
3
—
延续性和艰苦性。劳动强度大,劳动难度高。
艺术性和创造性。课堂教学和德育工
作都具有艺术性,来自于教师不断创造和创新。
主体性和示范性。教学内容的组织选
择,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学生具有模仿的天性;具有向师性,人的认识规律也是教师劳动具有示范性的原因之一。
个体性和群体性。
教师职业劳动的社会意义/价值/为什么需要教师职业劳动?
(1)教师职业劳动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着间接而重要的作用。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贡献巨大。
教师是人类智能的积极开发者,对人类科学文化事业的进步和发展起重要作用。
教师是一代新人的精心培育者,对提高新生一代及社会全体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④教师是新知识新技术的创造者,直接丰富着人类的文化宝库。
5
(2)教师职业劳动对社会物质文明建设起着直接而巨大的作用。以培养生成力的主要因素——劳动者的形式而有力地作用于物质生产过程。培养科技专家队伍,合格劳动者,经济管理人员队伍。
(3)教师职业劳动对一个人的成长发
展起着引导作用。影响学生的一生,改变其发展方向。
二、职业道德:指人们在从事某种职业活动过程中,思想和行为所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也就是调整职业内部,职业与职业之间,职业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
三、教师职业道德: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集体,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和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
四、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①意识水平的高层性,②道德境界的高尚性,③道德意识的自觉性,④行为举止的示范性,⑤道德影响的深广性,⑥道德内容的先进性。
五、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调节、教育、导向、促进。
(1)调节作用。①通过调节教师与教
育事业的关系,促进教师爱岗敬业。②教师与学生,形成尊师爱生的教育氛围。③教师
6
与教师,形成团结协作的教育凝聚力。④教师与学校其他成员及与社会成员的关系,形
成教育合力。
(2)教育作用。①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具有示范作用。②智力的发展,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有推动③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具有促进作用④良好心理素质有促进作用。
(3)导向作用。激励、控制、调节、矫正。
(4)促进作用。①有利于社会职业道德的发展和从业者道德素质的提高②家庭美德的形成和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③社会公德的发展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1•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是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核心和精髓。是教师职业道德与其他公在,表现了其对职业所特有的最一般的道德要求。
一、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一定的社会
和阶级在某一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或阶级和
教师职业的实际需要对教师职业道德行为
提出的根本要求,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调节和评价一切道德行为的根本规则。
6
二、确定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依据(1)必须反映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2)必须符合一般社会道德原则的要求(3)必须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和主导地位(4)必须符合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要求。
三、教师职业道德原则(三人三对民主公正)
集体主义原则⑴内容要求和本质①集体主义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根本要求。②正确解决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③贯穿于社会主义道德的一切规范和范畴之中,成为构成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的核心。集体主义贯穿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的一根红线,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中居于主导、统帅地位。④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于一切旧道德的根本标志。⑵坚持集体主义原则的具体要求:①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②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③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尊重、主动关心,尊重他人正当利益。个人正当利益获得既要靠个人创造性劳动,也要社会和他人的尊重。④正确处理贡献与索取的关系。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人道主义原则:
7
⑴内涵: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应当从社会主义原则出发,尊重对方作为人的尊严,以完美人格要求自己,以人道原则协调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从而调动受教育者及教育过程中其他参与者的积极性,保证教育任务的完成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⑵依据:①教育活动过程中人际关系的特殊性。②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③自我与其他参与者之间…。
⑶具体要求:①尊重和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②真诚与其他教育者合作。
教书育人原则
⑴含义: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既要努
力教授学生学习知识,又要培养学生成人成才,把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更好实现教育目的。教书育人反映了教师行业的本质特征,与其他行业区别的根本所在,是为师从教的基本职责和任务,是教师的天职。
⑵具体要求:①正确处理好教书与育人
的关系。育人是目的,是根本,教书是工作形式,是手段。②正确理解育人的含义,树立全面育人意识。教书所育之人,应是一个完整的人,不是仅止某一方面素质的人,是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和谐发展的人。
乐教勤业原则
9
⑴含义:指教师乐于从事教育事业,勤奋努力地从事教育工作。是教师在对待自己职业方面提出的基本道德要求。
⑵依据:①由教育实现自身效益和社会价值的内在需要决定的。②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基础和动力,是教师道德原则的核心。③是教师胜任教育工作,做好教育工作的首要条件。乐教是勤业的内在动因,是勤业的动力和能源,勤业是乐教的具体体现,是满足乐教需要的基本途径。
⑶具体要求:①热爱教育工作,把教育工作当做崇高的事业来追求。教育责任感,工作荣誉感,从教幸福感,热爱学生的社会责任感。②精业勤业,勇于探索。
教育民主原则。
⑴含义: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平等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激励学生发展。(根据人的需要提出来的)
⑵具体要求:①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②教师要以平等、宽容、博爱、友善和引导的心态对待学生。
③教师要营造一种使学生能平等交流、主动参与、自由探索、大胆创新的民主氛围。坚
9
持以学生为本,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做,大胆猜想,敢于创新。平等合作。
教育公正原则。核心是公正。
⑴含义:就是通过合理的教育制度,恰
当地分配教育资源,使每个人获得与其相适宜的教育,满足个体的学习需要,使个体得其应用,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⑵具体要求:①尊重学生人格和受教育的平等权利。②因材施教。(了解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③赏罚分明。
人格示范原则⑴含义:教师通过自身高尚的人格力量
给学生以良好的榜样示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是教师应当遵守的基本师德原则。
⑵依据:①人格示范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②教师良好的人格是一种对学生有着直接影响的教育因素。
⑶具体要求:①教育者要先受教育。②在实践中努力锻炼和形成良好的道德人格。③要有良好的仪态。
依法执教原则
10
⑴含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照国家的法律制度从事教育活动,保证教育的合法性、正确性,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
⑵具体要求:①依法执教,做奉公守法的模范。②模范执行国家的政策法令。③自觉遵守社会主义纪律。④廉洁自律,抵制社会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一教师良心
⑴教师良心的含义:教师个人在教育实践中,对社会向教师提出的一系列道德要求的自觉意识,是教师个人对学生、教师集体和社会自觉履行其职责的道德责任感以及对自己教育行为进行道德控制和道德评价的能力,是多种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因素在教师个人意识中的有机统一。高度自觉的道德
责任感;自我控制和自我评价;综合表现,是知情意行等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是教师的道德灵魂。
⑵社会基础:它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
而形成的。它是对教师道德关系的自觉反映。它是教师接受职业道德教育,自觉进行师德修养的产物。(教师的自我道德体验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