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建筑价值观.docx

格式:docx   大小:988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建筑价值观.docx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7/8/13 文件大小:98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建筑价值观.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建筑价值观
 建筑价值观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建筑师和媒体都很少谈及。为什么?因为对于这个话题,很容易谈一些空洞的理论。对于建筑,价值观简单地说往往是指建筑好坏的问题,但同时又非常复杂,因为对同一个建筑,其看法和评论却往往不同,比如中央电视台新总部大楼、2008奥运会主场“鸟巢”工程。从学术角度看,建筑有时没有是非的标准,这就涉及到价值观的取向问题。 
    也许一个建筑经过一百年仍然有人去朝拜,才是真正好的建筑。一般而言,建筑分为两类,一类是解决诸如城市、技术、文化等问题,属于学术性建筑;另一类是满足市场和业主的要求,属于商业性建筑。即便是商业性建筑的建筑师,其建筑价值观也会有所区别,有的是没有建筑立场的一味迎合,有的是牺牲经济利益的抵触对抗,有的是坚持原则地与甲方沟通最终实现双赢。 
    世界上大部分的建筑师是商业建筑师,因为商业建筑的市场投放量最多。在中国,这种建筑的商业性发展到极致,甚至所呈现出来的无可奈何的恶俗在其他国家也是没有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房地产市场发展太快,文化和经济却无法同步,导致我们在文化、技术上的缺点与过失在不断地积累和膨胀。 
    建筑是一个社会性产品,它是政府、开发商、建筑师以及市场合谋的产物。建筑师在其中处于受开发商和政府影响的地位,同时其建筑又会影响市民的居住理念。建筑师应该起到引导适当的建筑形象和合理的居住方式的作用,因此,中国实验建筑师的出现,在今天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中国实验建筑虽然不是主流,但是发展很快。从1999年的第一次实验建筑师作品展到现在,中国的实验建筑师尽管在整个建筑圈中仍然处于边缘,有时仍会受到设计院的排斥和某些部门的质疑,但是他们仍以其独特的设计方式和系统的理论思想成为媒体和年轻一代建筑师的明星偶像,其地位和理论已经非常巩固。他们目前规模虽小,但是会逐渐地影响到整个建筑业的发展方向,影响商业建筑师,使其反思,促其进步。 
    实验建筑师也不应该只是媒体的亮点,更应成为建筑圈的主体。实验建筑师以其研究方向和务实作派,使一些开发商开始认同他们的价值。实验建筑师的建筑作品的确使一些项目升值并兼具很好的城市价值,还有的地产项目以商业方式设计,市场销售不好,就开始关注实验建筑师。但是,建筑应和城市、环境紧密结合,单纯装饰是不会起到实质作用的,实验建筑师需要注意这一点。 
    西方建筑师的作品同样分为学术性和商业性两派。比如库哈斯设计的中央电视台新总部以及斯蒂芬·霍尔设计的当代MOMA属于学术性建筑。同时,目前西方建筑师在中国设计的商业建筑越来越多,如SOM设计的上海金茂大厦是其中的代表作。这些建筑实践都会影响中国建筑的发展。外国实验建筑师往往设计时间长,喜欢不断修改,易使造价飙升,因此对于现今中国,只能允许少量的外国实验建筑作品存在。近十年来对中国建筑界影响最大的,是极少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不过可贵的是,一些实验建筑师在此潮流下仍然有自己的建筑追求。 
    中国建筑的问题不是形式和表象问题,而是表现在对城市肌理的破坏,原有城市价值的消失,加上大量商业性建筑的席卷,导致原有城市格局解体。因此,当前中国城市的规划问题远大于建筑问题。当前几乎每个城市都面临着对城市规划的修编,而规划是涉及政府部门管理的问题,政府部门的工程一般交由国家大的规划院设计。少数几个大型规划院承担着国家大量的规划工程,其结果往往使城市千篇一律,丧失了规划应和地理环境、文化经济相结合的特点。不解决规划问题,城市将无法发展,究其原因在于社会机制,这是知识分子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因此这里不谈了。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勒·柯布西埃的一句话:“要么革命,要么建筑。”其实建筑师不是救世主,不要期望他们能改变更多的东西。
建筑是一种文化,文化是人类为了生存对环境的一种适应。为了对环境适应,人们发明了衣服,发明了房屋,从最早的巢居到现在的建筑。而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气候、不同的地域,自然也会有不同的建筑、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所包涵的建筑的价值观自然也是不同的。
在当今的中国,建筑的价值观就有以下三种。
拜权主义的价值观
中国长期以来都是封建农业时代,或者是小农经济下发育的封建文化,建筑也体现了很强烈的集权特征。从老北京整个城市可以看出封建集权意识的反映,一条中轴线贯穿故宫,故宫周围是胡同,胡同里有四合院。四合院里北面是高的,南面是低的,有东厢房、西厢房,而主人一定住在北面、正房。从城市到院落,一直到单体,都是身份的象征,都是权力的象征,都是价值观的象征。就像衣服,什么样的衣服反映什么样的身份,古代是这样,农业时代也是这样。
按理说中国进入现代化的时代后,封建时代的文化价值观就应消失,但是我们没有。时代变了,社会制度变了,封建时代的价值观却被保留了下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