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文档名称:

新教师培训心得.doc

格式:doc   大小:105KB   页数:2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教师培训心得.doc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7/8/13 文件大小:10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教师培训心得.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乾隆时期大学士文化成就述论
镇沅二中周世葵
摘要
大学士是清朝文官之首,负责处理政务、统帅百官,故在文官中地位极高。清朝大学士作为文官之首,其职衔不断上升,从五品升至正一品,这与大学士为朝廷所做的贡献及其文化成就是分不开的。纵观整个清朝大学士设置情况,乾隆时期设置满族大学士、蒙古族大学士、汉族大学士人数较前朝为多,入仕情况也比较复杂,且大学士群体在诗歌、绘画、书法方面有较高修养的同时,对清朝的文化、政治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乾隆朝;大学士; 文化成就
前言
“学士”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春官》中,最初是指在国学读书的学生。《周礼·春官·乐师》中记载:“帅学士而歌《彻》。”郑玄注:“学士,国子也。”孔颖达注:“此学士谓乡庠序及国之大学、小学之学士。”所以说最初学士指的是一种在乡庠序(学校)、国学读书的学生。魏晋以后,“学士”才逐渐成为一种官职,指的是朝廷中掌管典礼、编撰等事的官吏,他们是靠文字为国家效力的文官。北齐时曾设置“文林馆学士”、北周设置“麟趾殿学士”、南朝梁时设置“抄撰述学士”、隋朝时设置“东宫学士”,他们的职责就是掌管文学撰述。唐朝初年,朝廷开始设立文馆,委任十八名大臣兼任学士,史称“十八学士”,他们的主要职责是讨论文典。之后又设立“弘文馆学士”,这里的学士就不单是掌管文学撰述了,而是变成了“文学侍臣”。他们在掌管国家图书的同时,也常常在皇帝身边活动,作为皇帝的秘书和顾问,参与了一些国家政事。到了宋朝,继续设立大学士,且大学士的地位有所提高。当时的“观文殿大学士
”、“贤敏殿大学士”,他们在研究典籍的同时还参与国家的政事,所以在当时享有“内相”之称。明朝时,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宰相,而将大学士提为朝廷“总顾问”,所以从明朝初期到中期,朝廷内部一度委任大学士为内阁长官,他们主要的职责是起草诏令,批签奏章,品阶为正五品。虽然他们的品阶不高,但是他们的权利很大,他们是朝廷内的实际宰相。
清代顺治十五年,大学士品衔为正五品,次年,定汉族大学士为正二品,满族大学士为正一品;康熙九年,官衔等俱依顺治十五年例,但是品级仍为正二品。雍正时期不论满、汉俱为正一品,表现出大学士的地位不断上升,成为清朝士大夫中品级最高的官员,相当于前代的宰辅。至雍正时升至正一品,显然为文官之首。
清朝大学士的人数,钱实甫编《清代职官年表》之《大学士年表》最为完善,其统计始于顺治元年(1644年),终于宣统三年(1911年),共253人。另外,《清史稿·大学士年表》统计则始于崇德元年(1636年),终于宣统三年(1911年),共记249人,与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之《大学士年表》相比,缺少了彭维新、三泰、巴泰及德福四人。有清一代大学士、协办大学士总计共253人。
崇德朝总计4人,其中满族2人;汉军旗1人;汉族1人。顺治朝总计31人,其中满族9人;汉军旗3人;汉族19人。康熙朝总计38人,其中满族14人;汉军旗3人;汉族21人。雍正朝总计20人,其中满族10人;汉军旗1人;汉族9人。乾隆朝总计52人,其中满族24人;汉军旗4人;汉族23人;蒙古族1人。嘉庆朝总计24人,其中满族10人;汉军旗1人;汉族11人;蒙古族2人。道光朝总计25人,其中满族10人;汉军旗1人;汉族12人;蒙古族2人。
咸丰朝总计14人,其中满族8人,汉族5人;蒙古族1人。同治朝总计12人,其中满族4人,汉族6人,蒙古族2人。光绪朝总计28人,其中满族14人;汉军旗2人;汉族11人;蒙古族1人。宣统朝5人都是汉族。
一乾隆时期大学士铨选条件、设置情况
清初大学士铨选主要通过科目、监贡、世荫、八旗职官等途径,清朝大学士的群体主要来自满族、汉族和汉军旗。由于乾隆年间蒙古土尔扈特人不畏艰难,举部回归故土的壮举,深深感动了全国人民,感动了清政府。清政府拨专款采办牲畜、皮衣、茶米,接济贫困中的土尔扈特人,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乾隆四十八年开始把蒙古族加入到大学士铨选范围内来。至此,清朝大学士有满、汉、蒙和汉军四个群体。它们在大学士的编制里所占比例、铨选条件也有所不同。通过科举进入仕途,是汉族大学士选拔的标准,而专为满、汉军和蒙古族等开设的铨选方式,选拔门槛相对而言比较低一些。
(一)铨选条件
在大学士铨选中,科目所占的比例最高,所以当时很多人将科目视为正途。科目考试中选用的大学士包括:一甲进士;二甲进士;三甲进士;翻译进士;举人;翻译举人;生员;翻译生员;鸿博。汉族大学士多为进士前三甲,直至乾隆元年,刘纶以“鸿博”身份入选大学士,打破了汉人仅以进士前三甲铨选为大学士的先例。之后在同治时左宗棠又以举人出身。在当时,博学鸿词的名望已经超过了进士;而左宗棠则以军功入阁,“汉阁臣多取勋望”, 赵尔巽、柯劭等:《清史稿校注》卷397,列传177,传论,第12册,北京大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