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自由贸易理论与政策
2. 时代的巨人【亚当·斯密(国富论)、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
和赫克歇尔- 俄林理(要素禀赋理论)】
3. 自由贸易理论的要点
4. 国际贸易政策
1. 自由贸易理论由来
自由贸易理论(Free Trade Theory),创始者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其核心是自由贸易可使参与贸易的双方均获得贸易利益,它是通过对贸易原因的近于完美的实证分析和逻辑推论而得出,这是自由贸易理论获得广泛认同的主要原因;自由贸易理论自诞生以来,就一直是国际贸易的核心理论,成为整介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主线,甚至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理念和目标,对后世各种不同类型国家的贸易理论和政策选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亚当·斯密与《国富论》
“简单化”的假定,即假定货币是“中性化”的参加贸易的国家只有两个、商品只有两种、生产商品的要素只有两类,不考国富论虑商品的运输费用。
“静态化”的假定,即假定一、国民收入分配形态、居民消费偏好是既定的、不变的,生产要素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
三是“完美化”的假定,即假定参与贸易的国家都实行市场经济制度,市场完全自由竞争,价格具有充分的弹性。
大卫·李嘉图
亚当·斯密
博弈论:
田忌赛马
利益最大化
绝对优势与相对优势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
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贸易理论(后人称为“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靠山吃山,
靠水喝水
绝对优势
和相对优势
H-O理论
赫克歇尔和俄林
各国的国情不一样
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H-O理论)
以要素分布为客观基础,,其基本原则是转移可流动要素与不可流动要素的结合,提高各类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
例如:中东丰富的石油资源
巴西和澳大利亚等国丰富的铁矿资源
南非的钻石资源
中国占有世界百分之九十多的稀土资源
自由贸易理论的要点
(1)、自由贸易可形成互相有利的国际分工。在自由贸易下,各国可按照自然条件,比较利益和要素丰缺状况,专门生产其有利较大或不利较小的产品,这种国际分工可带来很多利益,如专业化的好处、要素的最优配置、社会资源的节约以及技术创新等等。
(2)、扩大真实国民收入。各国根据自己的禀赋条件发展具备比较优势的部门,要素就会得到合理有效的分配进出口总额示意图和运用,再通过贸易以较少的花费换回更多的东西,从而增加国民财富。
(3)、自由贸易下,由于进口廉价商品,国民开支减少。
(4)、自由贸易可加强竞争,减少垄断,提高经济效益。企业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要与外国同行进行竞争,这样就会消除或削弱垄断势力,从长远看,能促进一国经济增长
(5)、自由贸易有利于提高利润率,促进资本积累。对外贸易可阻止国内利润率下降的趋势,通过商品进出口的调节,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收入水平,增加资本积累,使经济得以不断发展。
国际贸易政策的目的
1、促进经济发展与稳定
(1)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实现经济增长
(3)达到外部均衡
(4)稳定经济,加强适应能力
2、加强和完善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不同,贸易政策随之不同。科学的外贸政策,能促进一个对外贸易政策国家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同时又能加强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3、获取良好的国际经济与政治环境
贸易政策在调整、改善、巩固国与国之间经济与政治关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