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科创报告格式.doc

格式:doc   大小:53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科创报告格式.doc

上传人:业精于勤 2022/10/1 文件大小:5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科创报告格式.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科创报告格式 】是由【业精于勤】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科创报告格式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上海海事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
结题报告要求及排版格式
一、说明:
1、申请结题的项目,需由项目负责人提交项目结题报告及项目成果。
2、报告内容主要包括项目研究内容、实施过程中采取的方法和思路、项目成果创新点等,还应包括课题组成员在能力培养、素质提高,特别是在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方面的体验和收获。
3、结题报告可由每位项目成员提交的项目成员研究报告综合整理而成,但各部分内容须有机结合,思路清晰,条理清楚。全文字数不限,语言应凝炼,引用或介绍已有成果的篇幅不宜过长。
4、若有论文被公开发表,请同时提交论文电子版及稿件录用通知(电子版或复印件)。若项目成果申请了专利,请提交专利申请书或专利授权书(复印件)二、页面设置:
文章使用word排版,a4纸,。全文段前、段后间距0行。报告中的图要清晰,有图题,表格也须有表题。图片和表格单倍行距,其他如摘要、正文等行距均为固定值20磅。
封面内容及格式见附件1,其他各部分排版格式见表1。三、报告要素:封面、目录、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目录:列出一、二、三级标题,单独成页。
摘要:摘要是课题研究内容的简介。应简要、直接地说明研究的问题、所用的方法、产生的结果和主要结论,使读者看了摘要后能了解报告的概貌,300字内为宜。摘要虽然放在报告的前面,但往往是最后写成的。
关键词:关键词3-8个,之间用逗号隔开。
正文:报告正文应按照一定的思路展开,并以标题标示文章各部分。要体现课题组成员所做工作和思考,严禁拷贝、抄袭。语言应当凝炼,要言之有物,忌拼凑篇幅。
要较详细地阐述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遇到的主要问题、所用的研究方法或手段、取得的成果,说明结果产生的条件及相关因素、可改进之处,以及参与人员的分工合作、体会和收获。对于读者不容易了解或容易产生误会的地方,须明确加以解释。正文可以参考如下几部分展开:

介绍为何要研究这个问题。引言概括说明研究的目的、意义、理论框架及研究成果,并提出报告的中心观点。

介绍研究本课题所采用的方法,包括做了哪些事情,怎样做的,碰到那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等。突出要点,突出特色与创新。(如果项目研究没有使用申报时的预期方法,或对技术路线有较大改动,须对该变更进行说明,并详细解释变更的原因)

研究得到的结论与成果。研究型课题须说明结果是否支持了研究的假设或观点,开发型课题须有成果的界面等图片展示,社会调查类课题也必须有明确的、具有参考价值的结论。简要讨论结论或成果的
有效性及现实意义,同时还应指出本课题研究的局限或进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如果项目研究没有达到申报时的预期目标,或者只取得了部分成果,或者改变了研究目标,须对该情况进行说明,并详细解释原因)

列出所有参与成员及其所做的工作。通过对本课题项目的研究,项目组成员在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特别是在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方面有哪些收获和心得体会。

列出报告中所直接提到或引用的资料来源,包括资料的作者、书名或篇名、出版社或所在刊物名称、发表时间或期号、页码等。允许以网址表示来自互联网的资料。所列参考文献用[1]、[2]等编号。参考文献中的标点统一使用英文标点,每篇文献都应以英文句点结束。参考文献内容的编写格式如下(如作者有两人以上,之间以半角逗号相隔):
?期刊:[序号],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专著:[序号]:出版社,.?报纸:[序号],年月日.
?专利:[序号]:专利号,年月日.?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会议:[序号](论文集),年份,卷号:起止页码.?学位论文:[序号]:作者学校院系,毕业年份.
?电子文献:[序号],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表1各部分排版格式(除封面外)
附件1
上海海事大学
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结题报告
项目名称:项目编号:项目组负责人:项目组成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完成时间:年月至年月
年月日篇二:科创文章格式
章题作者,作
邮编;,省市邮编)
摘要:摘要内容。概括地陈述论文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结论,要求200~300字。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
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用第三人称,不使用“本文”、
.
:keyword1;keyword2;keyword3;keyword4
幅介绍论文的写作背景和目的,以及相关领域内前1人所做的工作和研究概况,说明本研究与前人工作
正文内容。正文、图表中的变量都要用斜体的关系,目前研究的热点、存在的问题及作者工作
字母,对于矢量和张量使用黑斜体,只有ph采用的意义。1、开门见山,不绕圈子。避免大篇幅地
正体;使用新标准规定的符号;量的符号为单个拉讲述历史渊源和立题研究过程。2、言简意赅,突
丁字母或希腊字母;不能把量符号作为纯数使用;出重点。不应过多叙述同行熟知的及教科书中的常
不能把化学符号作为量符号使用,代表物质的符号识性内容,确有必要提及他人的研究成果和基本原
表示成右下标,具体物质的符号及其状态等置于与理时,只需以引用参考文献的形势标出即可。在引
主符号齐线的圆括号中。言中提示本文的工作和观点时,意思应明确,语言
应简练。3、引言的内容不要与摘要雷同,也不是注意区分量的下标字母的正斜体:凡量符号和摘要的注释。4、引言要简短,最好不要分段论述,
指导教师:姓名(出生年-),性别,职称,学院
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的标注方法,在引用处对1
(全文按顺序排列)、表题。表中顶线与栏目线之间的部分叫项目栏,底线与栏目线之间的部分叫表身。表身中数字一般不带单位,百分数也不带百分号,应把单位符号和百分号等归并在栏目中。如果表中栏目中单位均相同,则可把共同的单位提出来标示在表格顶线上方的右端
(不加“单位”二字)。表身中同一栏各行的数值应以个位(或小数点),且有效位数相同。上下左右相邻图1图题(小5号黑)
3数学符号和数学式的编排规范
正文内容。变量、变动附标及函数用斜体字母
表示。点、线段及弧用斜体字母表示。在特定场合中视为常数的参数也用斜体字母表示。对具有特殊定义的函数和值不变的数学常数用正体字母表示。具有特殊定义的算子也用正体字母表示。矩阵符号用大写的黑斜体字母表示,矩阵元素用白斜体字母表示。
公式及公式中的符号说明尽量接排以节省版面。把带有复杂上角标的指数函数e写成expt。公式的主体应排在同一水平线上;繁分式的主辅线要分清。长公式在运算符号后回行;长分式转行时,先将分母写成负幂指数的形式,然后转行;矩阵和行列式不能转行。矩阵元素包含式子时,每一列应以中心线上下对齐,行要左右排齐;元素为单个字母或数字时,每列应使正负号对齐。对角矩阵中对角元素所在的列应明显区分,不能上下重叠。
简单的和常识性的运算公式和推导过程不要列写。
t
图的规范化
正文内容。插图尽量不用彩***。,大图宽度为12~15cm。图必须有图序(全文统一排序)、图题。函数图只在靠近坐标线处残留一小段标值短线,其余部分省略。加注坐标所代表的量及单位(如t/s)。标值排印在坐标外侧,紧靠标值短线的地方;标值的有效数字为3位。图中量的意义要在正文中加以解释。若有图注,靠近放在图下部,图序、图题的上方。
4结束语
正文内容。结论不应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它应以正文中的实验或考察得到的现象、数据的阐述分析为依据,完整、准确、简洁地指出以下内容:1)由对研究对象进行考察或实验得到的结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2)研究中有无发现例外或本论文尚难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3)与先前发表过的研究工作的异同;4)本文在理论上和实用上的意义及价值;5)进一步深入研究本课
2
[3][m].版本(年.
[d].致谢[r].
[eb/ol].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意用平实严谨的语言,段末用句号。
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文献题名[n].报纸名,,标准名称[s]..文献题名[z].出版地:
题的建议。
说明:
图形要求:文章所有线图要求线条清晰,,字体为timesnewroman,、纵坐标代表的量要清晰,并给出单位(变量用斜体、单位用正体).
表格要求:要求表格为三线表,:(可在mathtype下设置).,单位如kg、mm以及定量如?、、向量用斜体,加粗(可在mathtype下设置).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中的内容必须要全,严格按上文写的标明。另外文中引用参考文献出都要按顺序在文中标出,且不宜标在标题上。
英文摘要:请作者及指导老师仔细审阅,不得照搬翻译软件。
最后,请务必仔细核对上文中涉及到的内容是否完整,尤其是作品来源、作者简介、指导教师还有致谢。
3篇三:科创1报告
项目名称:电路基本装配调试训练完成者:于浩格班级:f0903011学号:27
完成时间:2009年12月06日
目次
概述........................................................................................................................................................................................................................................................................................................................................................................................................................................................................................................................................................................................................................................................................................................................................................................................................................................................
实验过程................................................................................................................................................................................................................................................................................................................................................................................................................................................................................................................................................................................................................................................................................................................................................................................................................[2]..................................................................................................................................................................................................................................................................................................................................................................................................................................................................................................................................................................................................................................................................................................................................................................................................................................................................................................................................................................................................................................................................23
第1页
概述
编写说明
编写目的:本文为科技创新实验报告,用于说明本学期无线短筒和万用电表的功能,制作过程和实验心得体会。
适读对象:想了解无线话筒,万用电表工作原理或是想亲手制作无线话筒,万用电表的人群。本报告为电路装配爱好者提供了制作无线话筒和万用电表的具体操作指导和建议。由于时间仓促,加上编写者水平有限,报告中难免有疏漏之处,还望读者不吝指出。
定义
无线话筒:将接受到的声音转化为无线电波并发射出去的装置。
万用表:在一定的范围内能够测量直、交流电的电压、电流以及电阻的多功能的仪器。虚焊:焊锡没有流至引脚,一块硬物包围住,连接绝缘。
耦合:物理学上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系或两种运动形式间通过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联合起来的现象。
匹配:元器件等的配合。
调制:使电磁波的振幅、频率或脉冲的有关参数依照所需传递的信号而变化。
缩略语
c:capacitance电容d:diode二极管k:脚跳线开关
r:resistance碳膜电阻l:inductance电感v:dynatron三极管mic:mike驻极体话筒
第1页
调频无线话筒的制作
实验目的
练****基本工具的使用;掌握电路连接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简单电路的调试方法。
无线话筒的主要性能指标
3v稳压电源;88~108mhz频率
无线话筒的主要功能和工作原理
主要功能:
发射频率在88~108mhz之间的振荡波,使收音机接受到。可实现远程(10米)对话
工作原理:[]
。高频三极管v1和电感l、电容c4、c5、c6组成一个电容三点式的振荡器,这种电路结构就是一个高频振荡器就可以。工作频率就是调频话筒的发射频率,根据图中元件的参数发射频率可以在88~108mhz之间,正好覆盖调频收音机的接收频率
,通过调整l的数值(拉伸或者压缩线圈l)可以方便地改变发射频率,避开调频电台。发射信号通过c7耦合到天线上再发射出去。

[1]
第2页

属性选择和参数设置
装入网络表和元件:-loadnets同时会自动根据网络表信息,——手工定位元件
:在“鼠线”的指引下,使用place-interactiverouting,先完成gnd网络必要处,使用place-fill,放置“填充”块
:整理丝印层topoverlayer字符,将它们搬移摆放在合适的位置


电烙铁、松香、尖嘴钳、焊锡丝、漆包线等。、1uf、、100uf电解电容(有极性)、18p、47p、100p、1000p瓷片电容1n4148二极管×2(有极性)led-r发光二极管,红色(有极性)9018三极管(有极性)
100、680、、10k、27k、68k碳膜电阻,1/4w5号电池×2,电池盒

在正式开始焊接前,首先要
360度全方位刮引脚,目的是除掉管脚上的锈和油腻,保持清洁。接着进行预上焊锡的工作。上焊锡时,元件要360度旋转,使焊锡布满整个引线。(有助焊剂松香的帮助,上焊锡可以更容易一些,所有要焊的引脚都应预上焊锡)。
第3页篇四:科创报告模版
编号:
哈尔滨工业大学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中期检查报告
项目名称:
项目级别:(国家级、校级、院系级)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务处制表填表日期:年月日
指导教师:联系电话:院系及专业:


:
联系电话:院系及专业:
电子邮箱:
执行时间:年月至年月负责人:
学号:
电子邮箱:
一、课题组成员:(包括项目负责人、按顺序)
二、指导教师意见:
三、专家组意见:
四、项目研究中期报告
1、项目简介(300-500字左右)
2、立项背景(研究现状、趋势、研究意义等,400字左右)3、项目研究总体方案
4、项目实施的进展情况及初步取得的创新成果(包括遇到的困难、下一步工作计划等)5、特色与创新6、收获与体会7、经费使用情况篇五:科创项目总结研究报告
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研究总结报告
研究总结报告主要包括项目的研究意义及价值、具体项目研究过程(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结论和成果、项目的特色或创新点、应用前景、收获和体会、尚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研究的设想等内容。
研究总结报告正文格式:首行缩进2个字符,小四号仿宋字体,。
研究总结报告字数不低于5000字。
一律使用a4纸打印,一式三份。
一、项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具体目标
:传统意义上的门锁一般都是通过钥匙来实现开门的功能。然而,钥匙开门存在着诸多弊端。作为一种实物,钥匙一旦遗失将会对用户造成很大的麻烦。同时,***的出现和钥匙被人窃取、偷配现象的存在,导致用户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很难得到保障。尽管现在很多人在研究,但是其实用性很低,难以生活化。
基于mcu技术的电子密码锁可以最大程度地保障用户的门户安全。我们用密码代替钥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了“钥匙遗失”这一问题。与其他普通的门禁密码锁不同的是,我们还将电话报警模块模块融合到这一设计当中,实现用户与密码锁的人机交互通信。一旦密码输入者连续三次输入密码错误,密码锁将执行以下命令:
,在规定的时间后自动解除,并由用户手机发送解锁命令后解锁。
(如用户手机。物管中心)。


此外,开门信息会储存在mcu中,用户可查看之前的开门记录。每次用户更改密码,电话报警模块模块也都会发送短信通知用户。一旦用户忘记密码,可由电话报警模块模块发送验证码到用户手机,用户使用该验证码即可更改密码。以上措施将大大提升该密码锁的性能,从而确保用户财产安全。
该密码锁设计完成后的价格在300¥左右,批量生产成本更低,不仅适用于中高档家庭用户,更是仓库、资料库等需要高安全系数部门的良好选择。
:是以mcu和电话报警模块为核心,设计出具有高安全性能的方便使用的电子密码锁。
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1国内研究状况:
国内对类似的““电子密码锁”的研究很多,但将电话报警模块模块和摄像装置整合到密码锁中进行远程信息传输控制和实时监控的很少,日常生活中具体应用实物也鲜见,其主要原因是相关技术不成熟且成本较高,普遍适用性低。
:为满足人们对锁的使用要求,增加其安全性,用密码代替钥匙的密码锁应运而生。它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有很广阔的市场前景。由于电子器件有限,以前开发的电子密码锁,其种类不多,保密性差,最基本的就是只依靠最简单的模拟电子开关来实现的,制作简单但很不安全,在后多是基于eda来实现的,其电路结构复杂,电子元件繁多,也有使用早先的20引脚的2051系列单片机来实现的,但密码简单,易破解。随着电子元件的进一步发展,电子密码锁也出现了很多种类,功能日益强大,使用更加方便,安全保密性更强。以基于80c51单片机的密码锁居多。
:电话报警模块模块广泛地运用到了工业应用领域,在各行各业都能看到电话报警模块模块应用的产品。比如,在车载监控领域,使用电话报警模块模块将车辆行驶的gps数据传输回车辆管理中心;在电力、水务系统,通过电话报警模块模块实现了远程智能抄表,可以实时监控用户的用电和用水量;在测绘行业,为很多偏僻的测绘点安装了电话报警模块模块实现了实时监控,不必再人工搜集数据??普通电脑或者单片机可以通过rs232串口与gprs模块相连,通过at指令控制gprs模块实现各种基于电话报警模块的通信功能。
:总体而言,国内相关的研究还是比较多的,这也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我们可以参考各个模块的功能,将它们进行有机的结合,实现更加强大的功能和可靠性更高的产品。
:
国外此类密码锁的特点是针对特定有效卡、指纹或声音有效,不能实现远程控制,只能适用于保密要求高且供个人使用的箱、柜、房间等。此类密码锁的价格普遍较高,不适于大规模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