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壮族风俗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4,292KB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壮族风俗课件.ppt

上传人:aluyuw1 2022/10/1 文件大小:4.1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壮族风俗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壮族风俗课件 】是由【aluyuw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壮族风俗课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建筑、服饰、婚俗、
铜鼓节、三月三歌节
壮族文化
壮族源于我国南方的古代越人。在生活****俗上,壮族一直保留着古代越人“断发文身”的****惯。古代越人“巢居”干栏,迄今有的壮族住房还保留着这种传统的建筑形式。古代越人尚铜鼓,今天壮族地区发掘和发现的铜鼓已达数百面;古代越人迷信“鸡卜”,近代壮族民间还残存着这种巫术。在语言方面,壮语一直保留着古代越人的语言特点。古代越人壮语称“布越”,而今居住在文山州丘北、富宁等县的壮族仍称“布越”、“布雅依”,这说明古越人与壮族有密切的族源关系,当是云南壮族的先民。据史籍记载,云南壮族很早就居住在今文山及邻近各地,他们和广西壮族同源,许多地方志记载云南壮族是广西壮人侬智高的后裔。
我主要介绍建筑、服饰、婚俗、蛙婆节、铜鼓节和三月三歌节这六个风俗。
建筑
木楼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无论是什么房子,都要把神龛放在整个房子的中轴线上。前厅用来举行庆典和社交活动,两边厢房住人,后厅为生活区。屋内的生活以火塘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边进行。
壮族喜欢依山傍水而居。在清山绿水之间,点缀着一栋栋干栏式木楼,这就是壮族人民的传统民居。
建筑
村民比较喜欢聚集一起,房屋一间挨着一间
村落远观图
服饰
壮族服饰大部分与汉族相同,只是在壮族聚居的农村,特别是比较偏僻的山区仍比较传统,多为自纺自织自染的深青色衣料,妇女多穿无领、左袄上衣,下着宽脚裤或褶裙。西南部龙州、凭祥一带的壮族妇女头上喜欢包着方形的黑帕,而西北部壮族妇女则在衣服上绣花滚边,腰间束绣花围腰,着绣花鞋,喜欢戴银首饰。男子多着对襟无领上衣,下穿宽脚裤,有的用布帕缠头,现年轻人服饰与汉族相同。
正式场合应穿的壮族服饰,非常的华丽多姿
各具春秋的壮族服饰令人羡慕不已
婚俗
师宗壮族婚姻按传统****惯大体可分为提亲、定亲、接亲、送亲、成亲、回门等婚礼过程。
(一)提亲:首先需聘请口才好、能说会道的已婚男、女(未离过婚、未死过配偶、儿女无夭折)两人。提亲由两位媒人带着两包红糖、两瓶酒到女方家说亲。
(二)定亲:先由所聘媒人带着鸡一对,酒、肉、糯米各四、五公斤,定婚礼钱20元左右,到女家定亲。近几年礼物、礼钱倍增。
(五)成亲:师宗壮族举行婚礼首先要择吉日吉时,吉时良辰一到,唢呐齐奏,鞭炮齐鸣。男家张灯结彩,新婚对联贴满门框,堂内挂满亲友关的贺喜彩对,香烟缭绕,宾客满堂,新娘由陪娘伴随,一对接亲小丫(姑娘)领路,送亲的八对或十对小丫拥进新郎家,进大门时,男家放火炮欢迎,并给新娘锄头一把、葫芦一个拿进新屋。给锄头表示勤劳致富,葫芦表示多福多禄,白头到老。当天拜天地入洞房,但新婚三夜新郎不能与新娘同房,由陪、送亲的姑娘与新娘同房共枕。
铜鼓节
铜鼓源远流长,是古代南方濮、越人创造的一种打击乐器,迄今已有2700多年历史,古时是传递信息、发布号令的重要工具,也是祭祀、赏赐、进贡的重器,还是权力和财富的标志。铜鼓涉及矿冶、铸造、声学、历史、艺术以及与之相关的科技史、考古学、民族学、人类学等学科,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铜鼓又成为一般的娱乐敲击乐器。如今广西属壮侗语族的壮族、布依族、傣族、侗族、水族,属苗瑶语族的苗族、瑶族和属藏缅语族的彝族,还仍然使用铜鼓,在喜庆节日里敲奏它伴以歌舞,在宗教活动中祭祀祖先以祈神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一风俗一直沿袭至今,经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