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3
文档名称:

必修一地理学案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4,931KB   页数:6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必修一地理学案课件.ppt

上传人:yzhluyin9 2022/10/1 文件大小:4.8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必修一地理学案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必修一地理学案课件 】是由【yzhluyin9】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必修一地理学案课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考点1: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宇宙中有多处多样的物质,这些物质统称为。类型多样,包括星云、、、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其中,和
是最基本天体。
2、天体系统:
概念:天体之间、,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总星系
总星系
星系
.
.
其他行星系
其他恒星系
级别:
天体
恒星
行星
恒星
星云
相互吸引
相互绕转
河外
太阳
地月
地球
月球
必修一考点解析
(07年江苏卷),欧洲航天局的“金星快车”飞抵金星附近,进行探索研究。金星属于()

【真题赏析】
思路点拔:只要掌握了天体系统的级别,这道题就不成问题了。金星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又属银河系,故应选B。这是一道基础题。
答案:1、B
考点2: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运动的主要动力;
(2)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生物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3)煤、石油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积累的太阳能;
(4)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的类型较多,主要是.
和,周期约为年,具体如图1-1所示:

扰动电离层,影响;
产生和现象;
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与不同纬度地区年变化周期相关
核聚变
黑子
耀斑
11
无线电短波通信
磁暴
极光
降水量
考点3: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
一、普通性
:地球是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之一,按距太阳由近到远顺序排列,八大行星依次是、、、、、
、天王星、海王星。
,地球与其他行星绕日公转
(性)
(性)
(性)
,地球与水星、金星
和火星有许多相似之处。
二、特殊性: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
4、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
(1)宇宙环境①的宇宙环境②的太阳光照
(2)自身条件
①适中,地表适宜,地表水多以存在。
②适中,引力能使大量气体聚集形成地球大气层,经漫长演化形成以氮和氧为主
③自转和公转的适中,使地表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都不太大,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发育。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同向
近圆
共面
安全
稳定
日地距离
温度
液态
体积和质量
周期
【真题赏析】
(09年江苏卷)4、图14为“太阳系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6分)
(1)甲、乙、丙、丁中,表示地球公转轨道的是▲ 。此时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
其公转速度较 ▲ (快、慢)。
(2)太阳辐射为地球上的生物繁衍生长提供了▲
(3)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上有利于生命存在的条件主要有哪些? ▲
思路点拔:根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判断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从图中看,甲应是水星,乙是金星,丙是地球,丁是火星。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大致是1月初,公转速度快。太阳辐射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能量。最后一问,注意设问是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上有利
于生命存在的条件,因而与其他行星相同的条件就不是得分点了,如答稳定的太阳光照,安全的宇宙环境就拿不到分。而应该答地球自身与其他行星不同的有利条件,应该是日地距离适中,有了适宜的温度,从而有了液态水的存在,体积和质量适中,有了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答案:4、(1)丙快(2)能量(3)适宜的温度液态水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第二、三节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
比较项目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示意图
方向
自向,从北极上空看呈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时针。
自向,从北极上空看呈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时针。
周期
自转3600,时分秒
恒星年,天时分秒。
速度
(1)角速度,除为0外,其它各点,为。
(2)线速度:自向逐渐减小为0。
位于近日点(月初)时速度,位于远日点(月初)时速度。
(注意:夏至日与远日点的位置,冬至日与近日点的位置)
考点4:知道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西



23
56
4
极点
均相等
150/小时
赤道
两极
西



365
6
9
10
1

7

考点5: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能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
一、昼夜交替
1、原因:①地球自身不_发光____,不,太阳只照亮地球的一半-----产生昼夜现象(线分地球为昼半球和夜半球)②地球转,昼夜不断交替.
2、周期:约小时
(注意:1、晨昏线的判断;2、极地俯视图与侧视图的转换)
透明
晨昏

24
A、时区的划分:以经度每度范围作为1个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
5、区时
D、国际日期变更线:与180度经线大致重合
E、北京时间=东区的区时
=的地方时≠北京地方时
B、区时:每个时区的。
C、换算
每相差1个时区,区时就相差1小时,
东早西晚(东“+”西“—”)
向东过日界线一天
向西过日界线一天
定义:因不同而不同的时刻
换算:经度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原则:加减

二、时差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时刻较。

经度

西
15
中央经线
地方时


8
120°E
考点6:理解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黄赤交角是平面与平面的交角(左下图中的角代表的就是黄赤交角),目前为,在数值上与地轴的倾角,与回归线的度数关系,与极圈的度数关系。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在之间作周年回归运动,移动情况如下右图所示:
南、北回归线
黄道
赤道
β
23026′
互余
相等
互余
节气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时间(前后)
3月21日
6月22日
9月23日
12月22日
直射点位置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移动方向
向北
向南
向南
向北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由0°向南北两侧递减
由23°26′N向南北两侧递减
由0°向南北两侧递减
由23°26′S向南北两侧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范围
23°26′N及其以北地区
23°26′S及其以南地区
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小值范围
南半球
北半球
昼夜长短
全球昼
夜平分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全球昼
夜平分
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出现极昼范围
66°34′N及其以北地区
66°34′S及其以南地区
【归纳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