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1
文档名称: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修改版).doc

格式:doc   大小:138KB   页数:5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修改版).doc

上传人:wltawn 2022/10/2 文件大小:1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修改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修改版) 】是由【wltawn】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修改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和教的根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立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和学和教之间的互相作用。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详细研究范畴是围绕学和教互相作用过程而展开的。学和教互相作用过程是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老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要素,由学****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精品文档请下载)
1、学****和教学的要素(五要素)
a学生—学****的主体因素(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社会文化差异等;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根底、学****方式、智力程度、兴趣和需要等差异)(精品文档请下载)
b老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
c教学内容—学和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d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从简单的实物、口头语言、书本、录音、录像、知道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媒体已成为教学中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因素)(精品文档请下载)
e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过程和方法、认知开展过程,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精品文档请下载)
三过程
a学****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和老师、同学和教学信息的互相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精品文档请下载)
b教学过程-老师组织教学
c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精品文档请下载)
学和教互相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对教育理论具有描绘、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老师准确地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2
3、帮助老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老师结合实际教学进展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开展过程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乌申斯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二)、开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20年代以后,汲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   
30年代,学科心理学也成了教学心理学的组成部分 
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儿童个性和社会适应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学心理学领域 
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也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承受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1926年,心理学教陆志伟翻译出版了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概论》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重视讨论教学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人本主义思潮也前期李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重视研究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 。开场研究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注重为学校教育效劳。(精品文档请下载)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皮亚杰、维果斯基理论的传播 
1994年布鲁纳总结教学心理学开展的成果:1、主动性研究2、反思性研究3、合作性研究4、社会文化
我国在70年代后期起,教育心理学重新复苏繁荣。
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开展和教育 
第一节小学生的心理开展概述
一、心理开展
 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四个根本特征:
(1)连续性和阶段性。个体的心理开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连续开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表现为心理开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精品文档请下载)
3
(2),尽管开展的速度存在个体差异,但
开展是不可逆的。
(3)不平衡性。不同心理的开展速度不同,到达成熟程度的时期不同,开展所需的最正确时期和条件不同,具有不平衡性。(精品文档请下载)
(4)、形成的速度、到达成熟程度的时期因人而异,具有个体差异性。(精品文档请下载)
二、心理开展的互粉及各阶段心理开展的主要特征
1、我国心理学家把个体的心理开展划分为8个阶段:乳儿期(0~1);婴儿期(1~3);幼儿期(3~6,7);童年期(6,7~11,12);少年期(11,12~14,15);青年期(14,15~25);成年期(25~65);老年期(65以后)。社会自我根本成熟的时期在少年期。心理自我开场形成和开展的时期为青年初期。(精品文档请下载)
2、童年期又称学龄初期。
三、小学生心理开展的教育意义 
(一)学****准备 
1、定义;指学生原有的知识程度或心理开展程度对新的学****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防碍学****的个人生理、心理开展的程度和特点。 (精品文档请下载)
2、学****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开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3、学****准备不仅影响新学****的成功,而且也影响学****的效率。学****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开展,新的开展又为进一步的新学****做好准备.(动态) (精品文档请下载)
(二)关键期 
1、提出者: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动物身上存在 “印刻”) 
2、定义: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如:2岁是口语开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 (精品文档请下载)
3、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展适当的教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节 小学生的认知开展
一、认识开展的阶段理论 
1、代表人物:皮亚杰 
2、内容:①儿童的认知开展是伴伴随化性的认知构造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开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②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 ③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开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详细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精品文档请下载)
 ㈠感知运动阶段(0—2岁) 
4
特点: 感觉和动作分化;后期思维开场萌芽
 ㈡前运算阶段(2-7岁) 
特点: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场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形式,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思维受直觉表象的束缚;思维特征: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性;不可逆.(精品文档请下载)
㈢详细运算阶段(7-11岁)特点:思维可逆,能进展逻辑推理;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思维仍需要详细事物的支持。(精品文档请下载)
 ㈣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特点: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展的;能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具有抽象逻辑思维;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思维灵敏。 (精品文档请下载)
二、认知开展和教学的关系
 ①认知开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②教学促进学生的认识开展;
 ③教学应适应学生的最近开展区
 ※ 关于最近开展区
 提出者:维果斯基(前苏联)
 定义: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帮助所能到达的解决问题的程度和单独解决问
题所到达的程度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开展阶段的过渡状态。
 意义:1、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到达的开展程度,还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开展的过程。
 2、教学应适应最近开展区,走在开展的前面,并跨越最近开展区而到达新的开展程度.
 
第三节小学生的人格开展
 (一)人格的开展
 1、定义: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和别人的行为有稳
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2、开展阶段: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见书P20-21)
 3、影响人格开展的社会因素:①家庭教养形式;②学校教育;③同辈群体
(二)自我意识的开展
 1、定义: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和自己和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2、组成: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3、开展阶段:
 ①生理自我(1岁末开场,3岁左右根本成熟)
 ②社会自我(3岁以后至少年期成熟)
 ③心理自我(在青春期开场开展和形成)
 
5
第四节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
 
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和教育含义
 认知过程: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方案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表达为认知方式和认知才能等个别差异
(一)认知方式差异:
 1、定义: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精品文档请下载)
 2、认知差异表现:
独立和场依存;提出者:威特金
场独立性的人对事物的知觉和判断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常根据自己的内部参照,独立进展分析判断;场依存性的人较多地依赖外在参照知觉事物,或者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精品文档请下载)
②沉思型和冲动型;学生对问题解答的速度和准确性方面的差异。所谓沉思型是指对问题的解答速度较慢但错误较少的类型;所谓冲动型是指对问题解答速度较快但错误较多的一种类型 (精品文档请下载)
③辐合型和发散型:提出者:吉尔福德(美国)  
(二)智力差异 1、智力反映了一个人的聪明程度,而且这种聪明程度可以通过智力测验所测定的分数(智商IQ)来衡量; (精品文档请下载)
2、智商呈常态分布,即:全人口中,智力超常和智力低下者均为少数,多数人的智力处于中等程度。 3、智力量表: (精品文档请下载)
斯坦福-比纳量表(比率智商) 韦克斯勒量表(离差智商) 4、差异表现: (见书P27) 个体差异 群体差异 (精品文档请下载)
(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如何因材施教)P27 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二、学生的性格差异和教育含义 
1、定义:性格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和之相适应的****惯化的行为方式 2、差异表现 
①性格特征差异(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 ②性格类型差异 (外倾性和内倾型;独立型和顺从型) (精品文档请下载)
3、教育含义:性格的个别差异影响学生对学****内容的选择,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和个体社会化。学校教育应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精品文档请下载)
三、特殊儿童的心理和教育
6
第三章 学****的根本理论
第一节学****的本质和类型
 一、学****的本质和特性 
(一)学****的心理本质 
1、概念:广义的学****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历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这一定义说明: ①学****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②学****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③学****是由反复经历引起的 。 (精品文档请下载)
(二)人类学****和学生的学****160;
1、人类的学****和动物的学****有本质的区别:
①人的学****是掌握社会历史经历和个体经历的过程 ②人的学****是以语言为中介的 ; 
③人的学****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我国心理学家对人的学****的定义:在社会生活理论中,以语言变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历的过程。 2、学生的学****160;(精品文档请下载)
①定义: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有系统地进展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承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精品文档请下载)
②学****内容:知识、技能和学****策略的掌握;问题解决才能和创造力的开展;道德品质和安康心理的培养。  
二、学****的一般分类(P32—33) 
1、加涅的学****层次分类: 
根据学****情境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把学****分为八类: ①信号学****刺激-反响学****连锁学****言语联结学****160;⑤区分学****概念学****160;⑦规那么或原理学****解决问题学****160;(精品文档请下载)
2、加涅的学****结果分类: 
①智力技能;②认知策略;③言语信息;④动作技能;⑤态度 
3、我国: 
①知识的学****技能的学****行为标准的学****160; 
第二节 联结学****理论(P34-43)
 一、理论要点:
1、联结学****理论认为学****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响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2、强化起重要作用;
3、个体学到的是****惯,是反复练****和强化的结果;
4****惯形成后,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境出现****得的****惯性反响就会自动出现。
 二、代表学说: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加涅的信息加工学****理论。 
7
(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1、把学****定义为刺激和反响之间的联结; 
2、联结的形成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过程****得的; 
3、提出三个学****规律,即:效果律、练****律和准备律 
①效果律是指刺激和反响之间的联结伴随着满意的结果而增强,伴随着烦恼的结果而减弱. ②练****律是指任何联结,练****运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而不练****那么会使联结力量减弱。 ③准备律是指当学****者有准备时,联结实现就感到满意,联结不实现那么感到烦恼,学****者不准备实现而实际联结实现时也会感到烦恼 (精品文档请下载)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P37) 根本规律:(理解) 1、获得和消退 2、刺激泛化和分化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P39) 根本规律:(理解) 
1、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定义理解) 
2、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强化;逃避条件作用和回避条件作用; 消退;惩罚(定义理解) 
3、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P40) 
(四)加涅的信息加工学****理论(P41) 
1、理论要点 
2、学****的信息加工形式 信息流 控制构造:期望事项(学****动机) 执行控制(认知策略) 
3、学****阶段及教学设计 
第三节 认知学****理论
 一、理论要点: 
1、认知学****理论认为学****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构造;2、学****是通过顿悟和理解获得;3、学****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 (精品文档请下载)
二、代表学说:苛勒的完形-顿悟说;布鲁纳的认知-构造学****论;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承受学****理论;建构主义学****理论  (精品文档请下载)
(一)苛勒的完形-顿悟说(P43—44)
 ㈠根本内容: 
1、学****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2、学****的本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㈡对完形派学****理论的评价: 
1、肯定了主体的能动作用,把学****视为个体主动构造完形的过程,强调观察、顿悟和理解等认知功能在学****中的重要作用。这对反对当时行为主义学****论的机械性和片面性具有重要意义; (精品文档请下载)
2、完形派在肯定顿悟的同时,否认试误的作用,是片面的。  
(二)布鲁纳的认知-构造学****论(认知—发现说)(P45-47) 
1、布鲁纳学****观: 
9
(1)学****的本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构造 (2)学****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2、教学观 
(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根本构造 
(2)掌握学科构造的教学原那么:动机原那么、构造原那么、程序原那么、强化原那么(理解) 
3、老师应如何做(P47) 
(三)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承受学****理论 
1、学****分类: 
从学生学****的方式上将学****分为承受学****和发现学****160;
从学****材料和学****者原有认知构造的关系上又将学****分为有意义学****和机械学****160;
2、意义学****的本质和条件(P48-49) 
(1)意义学****的本质: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和学****者认知构造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本质性的联络。本质性的联络即指这种联络是非字面的联络;非人为的联络是指建立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根底上的内在联络而非任意的联想或联络。 (精品文档请下载)
(2)意义学****的条件:学****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和学****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
①客观条件:意义学****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是在其学****才能范围之内。 
②主观条件:a、学****者认知构造中必须具有可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构造;b、学****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和认知构造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络的倾向性;c、学****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潜在意义的新知识和认知构造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互相作用,使认知构造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精品文档请下载)
(3)意义学****的目的就是使符号代表的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 
3、承受学****的本质和技术(P49-50) 
(1)承受学****是在老师指导下,学****者承受事物意义的学****160;
(2)承受学****的心理过程:首先在认知构造中找到能同化新知识的有关观念,然后找到新知识和起固定点作用的观念的一样点;最后找到新旧知识的不同点,从而明晰的区别新旧概念,并在思维活动中融会贯穿,使知识不断系统化. (精品文档请下载)
(3)影响因素:认知构造中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
 ※ 关于“先行组织者”技术 
①定义: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程度高于学****任务,并且和认知构造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任务相关联。 (精品文档请下载)
②目的:为新的学****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区分性,以促进学****的迁移. 
③评价:承受学****是学****者掌握人类文化遗产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主要途径。有意义承受学****理论的“组织者”技术对促进知识的学****和保持很有价值,老师应灵敏地运用这一技术.
9
  (精品文档请下载)
(四)建构主义学****理论(P51-53) 
1、建构主义是学****理论中行为主义开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开展 
2、根本观点: ※ 知识观 ※ 学****观 ※ 学生观
第四章 学****动机
第一节 学****动机概述
 一、动机和功能 
1、动机: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的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2、功能:激活、指向、强化
 二、学****动机和根本构造 
1、学****动机:激发个体进展学****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活动,并使行为朝向学****目的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精品文档请下载)
2、组成:学****需要 、学****期待(P55-56) 
(1)学****需要和内驱力:认知内驱力、自我进步的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2)学****期待和诱因: 
3、种类: 
①高尚的动机和低级的动机; (按学****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分) 
②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按学****动机的作用和学****活动的关系分) 
③内部学****动机和外部学****动机 。(按学****动机的动力来源分) 
三、和学****效果的关系
学****动机是影响学****行为、进步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活动的惟一条件。 
 
第二节 学****动机的理论
一、强化理论 
1、提出者:行为主义学****理论家 
2、观点:人的某种学****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行为和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络,不断强化那么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稳固;任何学****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 (精品文档请下载)
3、评价:该理论过分强调引起学****行为的外部力量,无视甚至否认了人的学****行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精品文档请下载)
二、需要层次理论 
1、提出者: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 
2、观点: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10
※ 关于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两方面含义:完好而饱满的人性的实现、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 
3、教育意义:老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的一切干扰因素.
 三、成就动机理论 1、提出者:阿特金森 2、观点:(P61)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抑制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分两类:力求成功动机和防止失败的动机 3、教育意义: 四、成败归因理论 (精品文档请下载)
1、提出者:维纳(美国心理学家) 2、观点:(P61-62) 
(1)三维度: 
①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②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③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2)六因素: 
①才能上下;②努力程度;③任务难易;④运气(机遇)好坏;⑤身心状态;⑥外界环境 
3、理论价值和实际作用: 
五、自我效能理论
1、提出者:班杜拉 
2、观点:(P62-63) 
自我效能感:人们对自己是否可以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强化:三种直接强化 替代强化 自我强化 期待:结果期待、效能期待  (精品文档请下载)
第三节 学****动机的培养
 一、学****动机的培养 
1、利用学****动机和学****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动机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动机
 二、学****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时是启发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程度 
3、充分利用反响信息,妥善进展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第五章 学****的迁移
第一节 学****迁移的概述
1、定义:学****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对另一种学****的影响,或****得的经历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2、种类(P72-74)
①正迁移和负迁移; 
②程度迁移和垂直迁移; 
③一般迁移和详细迁移; 
④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和重组性迁移.
 3、作用(P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