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矿山及其他工程破损山体植被恢复技术.doc

格式:doc   大小:6,935KB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矿山及其他工程破损山体植被恢复技术.doc

上传人:GX01 2022/10/2 文件大小:6.7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矿山及其他工程破损山体植被恢复技术.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矿山及其他工程破损山体植被恢复技术 】是由【GX0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矿山及其他工程破损山体植被恢复技术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60
DB21
辽宁省地方标准
DB21/T2019—2012
矿山及其他工程破损山体植被恢复技术
2012-09-27发布
2012-10-27实施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目次
前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要求 4
5 边坡处理和场地整理 4
边坡降坡处理 4
废弃物渣场地整理 6
排水 7
6 客土 7
客土方式 7
特殊要求 7
7 植被恢复 7
要求 7
林种确定 8
造林绿化方式与技术要求 8
8 后期抚育与管护 11
抚育 11
后期养护 12
附录A资料性附录 常见物料的安息角 13
附录B规范性附录 整体客土标准 14
附录C规范性附录 东、西部地区优先选用树种草种 15
附录D规范性附录 辽宁省主要造林树种栽植密度表 16
附录E规范性附录 特殊绿化方法适应条件表 17
前言
起草规则依据GB/T;
本标准附录B、C、D、E为规范性附录,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辽宁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辽宁省青山保护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侯喜丰、秦秀忱、姜生伟、白雪松、朱雪征、赵楠、朱秩辉、张厦、迟功德、孙涤非、李栋、邵丹、于中华、曾辉、戢建华、阎博、付蔷;
矿山及其他工程破损山体植被恢复技术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矿山及其他工程破损山体植被恢复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边坡处理和场地整理、客土、植被恢复、后期抚育与管护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辽宁省矿山及其他工程破损山体植被恢复;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
GB7908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GB2772林木种子检验方法
GB50330建筑边坡技术规范
GB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
GB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
GB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三
GB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四
GB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五
GB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六
GB/T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七
GB/T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八 
GB/T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九
GB/T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LY/T15570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建设技术规程
DZ/T0219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DB21/706森林经营技术规程
DB21/T1292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破损山体
由于矿山及其他工程建设等造成损坏的山体场地;
削坡
为防止土质斜坡滑坡或岩质斜坡崩塌,营造植被恢复条件,而降低边坡坡度的过程;
尾矿库
筑坝拦截谷口或围地构成的,用以堆存金属或非金属矿山进行矿石选别后排出尾矿或其他工业废渣的场所;
排岩场
在荒坡或裸地上,由采矿剥岩时产生的山体表土与乱石异地堆积而成的陡峭山丘;
边坡
岩体、土体在自然重力作用或人为作用下形成一定倾斜度的临空面;
客土
非当地原生的、由别处移来用于置换原生土的外地土壤,通常是指质地好的壤土沙壤土或人工土壤;
安息角
散料在堆放时能够保持自然稳定状态的最大角度单边对地面的角度;
植被恢复
通过人工或人工与天然结合等手段营造出植物长久生长的生育基础,使植被得到有效恢复的过程;
生态恢复
通过人工方法,按照自然规律,恢复天然的生态系统;
比降
又称坡降、坡度;指水面水平距离内垂直尺度的变化;
锚杆索
将拉力传至稳定岩土层的构件;当采用钢绞线或高强度钢丝束作杆体材料时,也可称为锚索;
抗滑桩
穿过滑坡体深入于滑床的桩柱,用以支挡滑体的滑动力,起稳定边坡的作用,适用于浅层和中厚层的滑坡,是一种抗滑处理的主要措施;
挡墙
依靠墙体重量抵抗土压力和下滑力的砌石或混凝土墙;
护坡工程
在坡面稳定的前提下维护坡面形态的一种工程措施;
造林
在宜林地、无立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和有林地上通过人工措施形成、恢复或改善森林、林木、灌木林的过程;
人工造林
播种造林、植苗造林和分殖造林的总称;
播种造林
把林木种子通过人工直接播种到造林地而培育森林的造林方法;
植苗造林
以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的造林方法;
垂直绿化
充分利用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攀援植物及其它植物栽植并依附或者铺贴于山体断面、各种构筑物及其它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
垂直绿化覆盖率
绿化植物的水平投影面积与边坡水平投影面积的比值;
整地
植苗或播种前清理造林地上有碍于造林作业的地被物或采伐剩余物,以蓄水保墒、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林木生长为目的而进行的局部或全面的翻松土壤措施;
适地适树
使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造林地的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的技术、经济和管理条件下可能达到的高产水平或高效益;
造林密度
单位面积造林地上的栽植点数或播种点穴数;
树种配置
营造混交林时混交树种的比例及混交方式;
造林成活率
以小班或造林地块为单位,造林一年或一个生长季后,造林地上具有成活苗木的种植点数与作业设计的总种植点数的百分比;造林株数以穴为单位计算;
要求
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草、科学绿化;根据破损山体类型分类施策,采取不同的技术方法进行植被恢复;将破损山体恢复成植被繁茂、树种配置合理、景观优美、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自然景观;
破损山体植被恢复要同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保护相结合,提倡多林种、多树种混交造林;
破损山体植被恢复应按规程设计,按设计施工,按项目组织管理,按技术标准进行检查验收;
边坡处理和场地整理
边坡降坡处理
矿山及其他工程破损山体边坡多数存在着坡度大、土层薄、稳定性差等特点,生态治理中首先要进行降坡处理,包括削坡方、边坡加固和边坡排水工程;
削坡方
一般规定
,与周围自然景观不相协调时,应进行削坡;对于稳定边坡可根据实际地质情况,采用打孔客土、修筑植生槽窝等方法营造植被恢复条件,避免大规模的削坡工程带来的二次生态、植被破坏;
,斜坡的坡角、长度、形态应满足植被恢复要求,并与周围自然景观相协调,与当地降水条件、土壤类型和植被覆盖情况相和谐;一般情况下,削坡后边坡坡度小于35°;常见物料安息角参见附录A;
削坡类型
大平台形边坡
一般沿坡向20m~30m间距开设大平台,平台宽度3m~4m,大平台尺寸确定后,需对边坡进行稳定性验算,满足DZ/T0219标准要求,如图1;
阶梯形边坡
高度在30m左右的边坡,采用小平台阶梯状削坡;每一阶小平台的宽度和平台间距,根据当地岩土质情况以及地质条件确定;~3m,台间距6m~12m,如图2;
折线形边坡
边坡高度小于20m,上部岩体因风化或其它原因强度比下部低的边坡,进行上部缓下部陡的折线形削坡,如图3;
直线形边坡
边坡高度小于15m,结构紧密均质边坡,可采取直线形削坡工程;从上而下,削成同一坡度,达到稳定坡角;对有松散夹层地段,对其应采取加固措施,如图4;
大平台形边坡示意图图2阶梯形边坡示意图
图3折线形边坡示意图图4直线形边坡示意图
边坡加固
要求
当现场条件不允许、削坡工程量太大或仅采用削坡法不能有效改善其稳定性和满足植被恢复条件的边坡,应进行边坡加固,边坡加固工程参照GB50330和DZ/T0219执行;边坡加固后应达到稳固状态,加固工程应与周围自然景观相协调,并与当地降水条件、土壤类型和植被覆盖情况相和谐;
边坡人工加固方法
对于造成边坡变形增大的张开型岩体裂隙和软弱层面,可采用注浆加固,但对于靠近临空面的高倾角张开裂缝,不宜注浆;
对于地质条件易造成滑坡或小范围岩层滑动的岩体,须采用锚杆索、抗滑桩、挡墙等方法治理;
对于深部10m~100m开裂、体积较大的危岩,宜采用深孔预应力锚索、长锚杆进行加固;
对于岩质较软,岩石风化严重,易造成小范围塌方的边坡,削坡后低处宜用挡土墙支挡,高处可采用框格式拱墙护坡;
废弃物渣场地整理
废弃物渣场地整理主要是进行土地平整,有填土、挖高填低、挖低填高等方法;整理后场地平整,坡度小于25°;
填土
凹坑、沉陷、塌陷深度小于1m的,应填平,尽量恢复为原地类;凹坑、沉陷、塌陷深度1m~3m的,可填平,也可采用挖高填低方法,原则上尽量恢复为原地类;
挖高填低
对深度大于3m的凹坑、已稳定的沉陷和塌陷,凹陷场地地面标高高于地下水位的,可采用挖高填低处理,把整治区内采矿废渣、废石、弃土等堆积土石或其它较高处挖出土方,用于填平整治区内凹陷、沉陷、塌陷等较低的地方,恢复为原地类,达到整治区内土方量平衡,基本上渣尽坑平;
挖低填高
对深度大于3m的凹坑、已稳定的沉陷和塌陷,凹陷场地地面标高低于地下水位的,不具备回填土源条件的,或有景观要求的可将水面改造成水塘、景观池、蓄水池;把整治区凹陷、沉陷、塌陷地方进一步挖低,形成水塘、景观池、蓄水池,用挖出的土填到需要填高的地方,修整成台地;
排水
修建坡顶截水沟和竖向排水渠:在坡顶及坡面上汇水量较大的部位修筑截水沟和排水渠,将坡上汇水导引到坡底,避免降雨形成汇水头对坡面的冲刷;
排水沟断面应满足山坡来洪雨水能安全排除,并尽可能与生态治理区排水系统相结合;
根据排水沟比降和流速合理采用土质排水沟、衬砌排水沟和三合土排水沟等不同的排水沟类型;土质排水沟:在有洪水危害的山坡上部或下部按设计断面半挖半填修成,不加衬砌、结构简单、就地取材、节省投资,适用于比降和流速较小,没有防渗要求的渠段;衬砌排水沟:在土质排水沟的底部和边坡都用浆砌石或混凝土衬砌,适用于坡度和流速较大,有防渗要求的渠段;三合土排水沟:在排水沟的填方部分用三合土分层填筑夯实而成;三合土中土、沙和石灰按6:3:1比例混合,适用范围介于前两者之间的渠段;
大平台或阶梯形边坡整治中,土质边坡和坡下有耕地、建筑物的,要求台阶的台面微向内倾斜,沿内侧边线挖排水沟排水;无威胁物的岩质台阶的台面可微向外倾,向坡下自然散水;
排水沟修建参照GB/T中的规定执行;
客土
客土方式
矿山及其他工程破损山体植被恢复主要有整体客土和穴状客土两种客土方式;
整体客土
对治理场地进行同一标准的整体客土,具体标准见附录B;
穴状客土
在治理场地内,以种植穴客土为主,辅以穴间客土的方式;××,穴内全部客土,;
特殊要求
土壤为酸性、碱性或含有毒、有害、放射性成份时,须进行相应的特殊处置;
植被恢复
要求
植被恢复应与周边景观协调一致,根据所处地点的实际情况确定林种、树种,注重发挥森林的多功能性;
科学合理地规划植被恢复工程,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积极推进乔灌草套种混播、人工促进与封育相结合,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绿化覆盖与工程护坡有机结合,既要保证破损山体的植被恢复,也要保证边坡的稳定性;
优先选用稳定性好、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优良乡土树种草种或引进取得成效的树种草种;
林种确定
水土保持林
坡度较大且土壤易受水力侵蚀的地带,为减缓地表径流,减少土壤侵蚀,防治滑坡和泥石流,保持和恢复土壤肥力,应营造水土保持林;
护路林
在铁路、公路两旁,应营造护路林,亦可与水土保持林相结合设置;
风景林
在城镇周边、地质地貌特殊的地点,可结合周围景观特点营建风景林;
经济林和用材林
在坡度小于25°,土质条件较好,便于人工管理的地块鼓励发展经济林和用材林;
造林绿化方式与技术要求
树种草种选择要点
根据治理地块实际情况选择适宜树种草种,一般应具有生长快、防护性能好、抗逆性强、生长稳定等优良性状;
护路林的主要树种应具有树体高大、树冠适宜、深根性等特点;
水土流失严重、干旱瘠薄山地,要优先选择根系发达、树冠浓密、抗干旱、耐贫瘠的树种;
采矿场、废石含矸石堆场植被恢复以灌、草为主,辅以浅根系乔木;
主要选用的乔灌树种草种
破损山体植被恢复中可根据实践经验合理选择、搭配树种、草种,鼓励使用适应性强、易成活的乡土树种;原则上以人工恢复乔、灌木为主,辅以草本植物;草本植物以天然恢复乡土草种为主,辅以人工种植;东部、西部地区优先选用树种草种参见附录C;
造林密度
立地条件较好,坡度小于25°的地块,主要造林树种初植密度参见附录D;
经济林应分别按树种和品种确定其合适的密度;
岩石裸露或岩质陡坡面上的植被恢复地点,按实际情况确定造林密度;
边坡乔木种植密度一般不小于1株/4m2,灌木种植密度一般不小于1株/;边坡乔灌草结合时乔木一般不小于1株/5m2,灌木一般不小于1株/2m2;
草本植物覆盖率一般不小于80%;
种子和苗木
种子
播种造林种子的质量应达到GB7908规定的合格种子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