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无法合理细化测算经费需求.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无法合理细化测算经费需求.doc

上传人:彩屏 2022/10/2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无法合理细化测算经费需求.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无法合理细化测算经费需求 】是由【彩屏】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无法合理细化测算经费需求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无法合理细化测算经费需求
摘要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而预算管理作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作用不容忽视,不仅能够有效优化资源配置,而且还是事业单位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和重点。加强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不断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本文简述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在经济社会中的重要性,从预算编制方法、预算监管机制和预算绩效考核3个方面剖析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探究
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一)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适应社会及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我国的事业单位是以政府职能和社会公益服务为目的的公益性单位、非公益性职能部门,承担着利用国家公共资源、管理和服务经济社会公共事务的重要职能。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是指事业单位对开展业务活动所需资金的管理,对事业单位履行单位职能、实现工作目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进而推动国家资金的高效使用,有利于国家社会及经济职能的有效发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可以提高事业单位管理水平,促进事业单位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社会和经济服务职能,服务民众,更好地推动我国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
(二)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事业单位作为我国公共事业发展的公益性部门,其运营发展关系到国家公共资源的经营和利用,有效管理和合理利用资金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关键因素。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按照我国会计准则和政府财政体制的要求,对事业单位的收支进行评估和管理,可以为事业单位有序高效运营提供理论依据和重要保障。加强预算管理,能够确保资金的使用效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能够有效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实现事业单位经济社会服务价值最大化,有效促进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因此,科学规范的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势在必行。
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缺乏执行力
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已经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重预算编制、轻预算执行”的现象较普遍,预算的执行与编制有偏差,出现脱节,使预算失去应有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究其原因,许多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预算编制过程中没有经过充分调研论证,项目内容不清晰、信息不翔实,违背了收支平衡、科学合理、强化预算执行等原则,无法合理细化测算经费需求,没有实现高效使用财政资金的目的。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制的主要目的是完成财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并报各级人代会批准实施,往往在实际操作上只关注资金的使用,导致预算编制只是“走过场”,预算的编制与执行“两张皮”,年度预算没有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有效执行,年末预决算对比经常出现差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预算管理包含的内容逐渐增多,预算方法也更加苛刻。過去我国事业单位编制预算主要选择固定预算、增量预算等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又在编制方法上进行了简化,比如基本支出大多采用一定标准进行核定,项目支出则是参照上年支出数核定本年预算指标,没有充分考虑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速度与规模,掩盖了以前年度资源配置的无效和浪费现象,不利于对事业单位社会服务和经济效益等进行评价,编制出的预算结果过于粗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预算结果与预算编制不符,不利于预算的执行。
(二)预算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缺乏执行监管
当前,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普遍存在监督机制流于形式,缺乏健全的预算管理监督机制。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一般费用直接由政府列示,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对内部预算执行缺乏有效的监督,多数事业单位没有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没有设立预算管理内控机构,预算执行处于实际上的无监督状态,不按预算内容执行、超预算列支现象执行时有发生,还有一部分事业单位对预算执行中的乱象没有制定完善的措施,缺乏严格有效的监管,导致预算执行不规范、不到位。
预算管理监督机制包括监督机构与监管机制两个层面。监督机构层级是指监督单位缺乏组织约束,未按照上级主管机关或内部审计部门的要求建立相应的组织结构,单位的管理者忽视了对单位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监管,单纯依靠财务工作者开展会计核算、资金支付、预算编制等工作,导致一部分事业单位在经费使用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不利于提高资金资源的使用效率,直接影响了预算执行的积极性,使得整个预算管理系统得不到保障。
(三)预算管理考核制度不健全,缺乏绩效考核认识
预算绩效管理是当前时期和今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改革工作的重点,大多数事业单位管理者对预算绩效考核的认识不足,没有将预算管理划入绩效目标考核范围。实际工作中,很多事业单位忽视了预算管理考核工作,没有行之有效的考核制度和奖惩办法,以至于事业单位财政资金没有得到有效、合理使用,资源没有得到优化配置,预算管理工作效果不明显。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收支两条线”的财务管理制度,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对预算考评机制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也没有建立一套独立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虽然有的事业单位建立了预算奖惩机制,但很难做到有奖有罚,使得预算绩效考核流于形式,影响了整体预算的实施效果。管理者缺乏对预算绩效考核的认识,在事业单位很少单独设立内控部门,往往财务工作者同时负责预算的编制、审核和考核等相关工作。但目前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者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不高,直接影响了单位预算管理水平,很难保证单位对预算管理实行严格的绩效考核。
三、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有效结合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编制方法为了落实好党的十九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建立公开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实现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目标,科学的预算制度就是关键。要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使预算编制更加合理,事业单位就必须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实行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相结合的预算编制方法。使用增量预算法编制预算,基本是“上年基数+本年调整”,具有编制简单、省时省力的优点,但是如果单一采用这种方法,会忽略当年具体业务内容和经济形势,编制出的预算规模会逐年加大,可能会造成预算松弛或资源浪费。零基预算则比较灵活,不需要考虑以往会计期间发生的各种费用和项目内容,在编制成本费用预算时,一切以零为起点,不受历史时期不合理项目支出的影响,从实际需要与可能发生出发,逐项审议单位内部各项费用内容及标准是否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并对每一项支出进行详细分析和计算。但是这种方法工作量大、工作成本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该统筹考虑本单位所有收支因素,合理采用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确保预算编制全面、科学、合理,同时有利于事业单位避免因繁重的预算编制工作花费更多精力,留出更多精力开展其他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部门预算监督管理机制
要加强对预算管理的监督,必须有完善的部门预算监督管理机制。要建立健全部门预算监督管理机制,如制定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制度、内部审计制度、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钱,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实现对财政资金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控制。健全从预算编制到预算批复再到预算执行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不断提高预算管理监督的信息化水平,使信息化平台全程处于预算监督之下,为预算管理提供科学的预警信息。事业单位还应该注意内部预算管理人员的职业能力和道德素质,提高预算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通过组织技能竞赛、开展各种形式的专业培训,进一步加强预算监督管理。
(三)强化对预算绩效考核的意识,制定预算考核管理办法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发展及服务水平的高低,单位的主要领导要增强预算绩效管理考核意识,树立新时代发展的管理意识和正确理念,建立健全内部考核评价机制,制定完善的预算考核管理办法。预算考核管理中,目标管理是关键环节,要科学设定预算管理目标,对产出指标、效益指标、满意指标等进行细化和量化分析。要在做好目标管理绩效评估工作的基础上,提前关注部门预算,监督和评估方法,使部门预算做出合理的决定,执行并进行绩效评估,将评估和结果应用于政府部门的评估,建立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制定检查奖惩制度,并严格贯彻执行,奖惩分明,不断提高预算审查水平,科学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结语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不断创新财务管理体制,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确保财务管理工作适应新时期的要求,提升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为此,事业单位应尽快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完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方法,同时注重培养高素质的预算管理人才,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J].现代商贸工业,2019(11):117-118.
[2][J].纳税,2018(36):259-262.
[3][J].中国集体经济,2017(35):30-31.

3/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