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机械加工检验规范.docx

格式:docx   大小:2,091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机械加工检验规范.docx

上传人:似水流年 2022/10/3 文件大小:2.0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机械加工检验规范.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机械加工检验规范 】是由【似水流年】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机械加工检验规范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Qualitydatacarefullyorganizedin2021
机械加工检验规范
机械加工检验规范
总则
,且能满足先行产品对检验工作的各项要求。

,了解零件的关键尺寸及装配关系要点。

。(见附录A)
(六个月最长1年)参加专业知识培训,学****和接受先进的检测方法,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检验制度
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严格执行以下规定。

对每个操作者加工的第一个零件,应进行全方位的检定,并如实填写记录。

对工艺文件规定的关键零件或关键工序实行巡检制度,确保关键零件加工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对即将转入下道工序的零件,应全数进行检验,严禁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

对即将入库的产品必须进行完工检(已注证明检验合格的工序可以免检),检验内容包括:
尺寸和形状是否符合图样要求;
有无漏加工工序。
检验方法


测量零件外径尺寸时,至少应在周向两个部位进行测量,并进行记录,两次
测量的切点交角应在60°-120°之间,最大与最小半径之差即为该外径圆度误差。
当零件同直径长度大于50mm时,应作直线度检查,利用刀口尺工作面与外径母线接触,观察漏光度,然后对照标准光隙进行判断。
c、当零件同直径长度大于40mm时,应作圆柱度检查,即在同直径长度方向范围内,分别取较大间隔的三个位置进行外径测量,,取其中误差值最大两组作记录并计算圆柱度误差值。

测量零件内径尺寸时,至少应在周向三个部位进行测量,并进行记录,三次测量的接点连线交角应在50°-70°之间,最大与最小半径之差为该内径圆度误差。
b、当同直径长度大于40mm时,应作圆柱度检查,即在同直径长度方向范围内,分别取较大间隔两位置进行测量,,选取其中误差值较大的两组作记录,并计算圆柱度误差。

考虑到端面与轴线的垂直度误差,在测量零件长度时,至少应在周向两个不同位置上进行测量并作记录,两次测量的切点连线交角应在60°-120°之间。

图样或技术文件未注尺寸公差,按GB1804-C级,未注形位公称按GB1184-10级规定验收。


、c。
外螺纹中径用螺纹环规或三针测量。
外螺纹小径用螺纹环规(通规)检测。

内螺纹外径用螺纹塞规(通规)检测。

内螺纹中径用螺纹塞规检测。

内外螺纹的有效长度,应采用螺纹副旋合的方法进行检测。

螺纹的大、中、小径应按图样要求的精度等级进行验收。
螺纹的有效长度公差,按HY/QT001紧固件检验规范中的要求执行。


采用样块比较法进行比较判断。

应采用打表法检测,即平板上放置三个可调支承,将零件测量面朝上放置于支承点上,调整支承点,使三点等高(千分表在三点上的读数均为零),打表所测得峰谷值即为该平面的平面度误差。

按图样规定的精度等级进行验收。

(跳动)检测
用两顶尖或刀口状V形块模拟基准轴线,用带表头的测量架进行测量,旋转工件一周后,记录表面轮廓峰谷值,沿轴线方向移动测量架,测得若干截面,取各截面中最大值为该零件的同轴度或跳动误差。

采用厚薄差法,即用外径千分尺测量被测零件各测量位置的厚度,取最大与最小值厚度之差,作为该平面度误差。

a、采用比较法测量零件的垂直度,以平板工作面模拟基准轴线,刀口角尺与平板基准面构成垂直基准,将被测零件放置于刀口状的V形块上,工件一端与档板固定,将刀口角尺的工作面与被测零件的平面相靠,观察两侧之间的光隙,用标准光隙或塞尺确定其间隙值。
b、将被测件在V形块上转一角度,,如此重复若干次,取其中最大值为该零件的垂直度误差。

本体的闸板腔对称度检查,应以闸板移动腔侧面作为模拟基准,进行检测。
不重要部位对称度的测量,可直接通过厚薄法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