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疝气中医临床路径.doc

格式:doc   大小:41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疝气中医临床路径.doc

上传人:书犹药也 2022/10/3 文件大小:4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疝气中医临床路径.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疝气中医临床路径 】是由【书犹药也】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疝气中医临床路径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疝气(腹股沟疝)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腹股沟疝(斜疝或直疝、单侧)。
一、疝气(腹股沟疝)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疝气(TCD编码:BWV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斜疝或直疝、单侧)(ICD-10:,)
择期行腹股沟疝修补术或无张力(补片)修补术(ICD-9-CM-3:-)
(二)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谢建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
1)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坠胀感、纳差和便秘等症状。
2)病人站立时肿块突出,平卧时肿块缩小或消失。
3)腹股沟区彩超有助于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坠胀感、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
2)病人站立时,可见腹股沟区肿块,平卧时可回纳或部分不能回纳。
3)B超提示腹股沟区含肠管性包块。

参照《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谢建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
疝气(腹股沟疝)临床常见证候及诊断:
肝郁气滞证:多为小腹或阴囊肿胀疼痛,结滞不舒,缓急无时,常因忿怒、嚎哭过度劳累而发作,舌淡,苔薄,脉弦。
寒气凝结证:结块在阴囊,肿硬而冷,牵引睾丸疼痛,喜暖畏寒,苔白腻,脉弦紧。
中气下陷证:肿块时大时小,劳累时加重,面色萎黄,动则气短,头昏,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弱。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谢建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年老体弱或其他原因而禁忌手术者,可使用医用疝带。
:手术方式选择腹股沟疝修补术或无张力(补片)修补术。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TCD编码:BWV010)和腹股沟疝(斜疝或直疝、单侧)(ICD-10:,)疾病编码的患者。
、寒气凝结证或中气下陷证。
,无手术禁忌症。
,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六)排除标准
,且在治疗期间需特殊处理并影响疝气中医临床路径流程实施。



(七)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八)术前准备1-2天
: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心电图及正位胸片
(4)消化系、泌尿系超声
:阴囊或腹股沟B超、心肺功能相关检查等。
(九)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建议使用第一代头孢菌素,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推荐使用头孢唑林钠静脉注射:
(1)***,一日2次。
(2)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3)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总预防性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十)治疗方法
:辨证选择中药汤剂。
(1)肝郁气滞证
症状:多为小腹或阴囊肿胀疼痛,结滞不舒,缓急无时,常因忿怒、嚎哭、过度劳累而发作,舌淡,苔薄,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舒筋止痛。
主方:导气汤加减。
药味:吴茱萸、茴香、木香、川楝子。
加减:气滞甚者加佛手、香附;疼痛明显者加桃仁、红花。
(2)寒气凝结证
症状:结块在阴囊,肿硬而冷,牵引睾丸疼痛,喜暖畏寒,苔白腻,脉弦紧。
治法:温化寒湿,疏肝理气。
主方:天台乌药散加减。
药味:乌天台药、木香、茴香、青皮、高良姜、川楝子、槟榔。
加减:气滞甚者加佛手、香附;寒湿重者加桂枝、茯苓。
(3)中气下陷证
症状:肿块时大时小,劳累时加重,面色萎黄,动则气短,头昏,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弱。
治法:补中益气,升提举陷。
主方:补中益气汤加减。
药味:陈皮、升麻、人参、黄芪、白术、柴胡、甘草、当归。
加减:伴有气滞者加佛手、香附;有肾虚者加山茱萸、巴戟天。
:手术日为入院第2-3天。
(1)麻醉方式: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联合麻醉。
(2)手术方式:行腹股沟疝修补术或无张力(补片)修补术。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4)输血:通常无需输血。
:辨证施护。
(十一)术后住院恢复2-4天
:血常规。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十二)出院标准
,无红肿、渗液、裂开及大面积皮下淤血情况。

(十三)变异及原因分析
,可能有疝内容物坏死,需要急诊手术治疗,进入其他相应路径。
,或发生其他严重疾病,退出本路径。
,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费用增加。
二、疝气(腹股沟疝)中医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疝气(腹股沟疝,包括斜疝和直疝)(TCD编码:BWV010、ICD-10:K4
,)
行择期腹股沟疝修补术或无张力(补片)修补术(ICD-9-CM-3:-)。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5-7天
时间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天
住院第2-3天
(手术日)






病史询问与体格检查
完成病历
上级医师查房,指导诊断及制订治疗方案
伴随疾病会诊
上级医师查房,观察病情变化,行术前病情评估,确定手术方案
完成术前准备
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自费/贵重用品协议书
向患者及其家属交待围手术期注意事项
手术
完成手术记录和术后病程记录
上级医师查房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及术后注意事项
确定有无术后并发症




长期医嘱:
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普食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
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OB
肝肾功能、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
心电图及正位胸片
必要时行阴囊/腹股沟B超、心肺功能相关检查
消化系、泌尿系超声
长期医嘱:
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普食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
临时医嘱
拟明日在硬膜外或联合麻醉下行左/右侧腹股沟疝手术
术前禁食水
常规皮肤准备
头孢菌素类皮试
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
其他特殊医嘱
长期医嘱:
今日在硬膜外或联合麻醉下行左/右侧腹股沟疝手术
普通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
饮食:根据病情
临时医嘱:
心电监护、吸氧(必要时)
切口处沙袋加压
观察伤口情况
其他特殊医嘱
主要护理
工作
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
入院护理评估
护理计划
指导患者到相关科室进行心电图、胸片等检查
静脉取血(当天或此日晨)
宣教、备皮等术前准备
手术前心理护理
手术前物品准备
提醒患者术前禁食、水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指导并监督患者手术后活动
夜间巡视
病情变异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时间
住院第3-4天
(术后第1天)
住院第4-5天
(术后第2天)
住院第5-7天
(出院日)






上级医师查房,观察病人情况,进行手术及伤口评估,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对手术及手术切口进行评估,检查有无手术并发症
完成病程、病历书写
手术及伤口评估
对手术及手术切口进行评估,检查有无手术并发症
完成常规病程、病历书写
上级医师查房,明确是否出院
通知患者及其家属今天出院
完成出院记录、病案首页、出院证明书
向患者及其家属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项,预约复诊日期及拆线日期
将出院小结及出院证明书交患者或其家属




长期医嘱:
普通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
普食(流食/半流食)
临时医嘱:
止痛
伤口换药
中药应用
长期医嘱:
普通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一级/二级护理
普食(流食/半流食)
临时医嘱:
伤口换药(酌情)
中药应用
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主要护理
工作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手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指导并监督患者手术后活动
夜间巡视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手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指导并监督患者手术后活动
夜间巡视
指导患者术后康复锻炼
帮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交费等事项
病情变异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