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高一上学期知识点总结.pdf

格式:pdf   大小:162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一上学期知识点总结.pdf

上传人:小屁孩 2022/10/3 文件大小:16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一上学期知识点总结.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高一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是由【小屁孩】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一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方法适用范围主要仪器注意点实例
固+液蒸发易溶固体与液体分开NaCl(HO)
①不断搅拌;②最2
酒精灯、蒸发
溶解度差别大的溶质后用余热加热;③NaCl
结晶皿、玻璃棒
分开液体不超过容积2/3(NaNO)
固+固3
能升华固体与不升华
升华酒精灯I(NaCl)
物分开2
①󰀀一贴、二低、
三碰;②沉淀要NaCl
固+液过滤易溶物与难溶物分开漏斗、烧杯
洗涤;③定量实(CaCO)
3
验要“无损”
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
①先查漏;②对萃从溴水中提
萃取剂里,溶解度的不同,分液漏斗
取剂的要求;③使取Br
把溶质分离出来2
漏斗内外大气相通;
乙酸乙酯与
④上层液体从上口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液体分液漏斗饱和NaCO
倒出23
溶液
①温度计水银球位
蒸馏烧瓶、冷
液+液分离沸点不同混合溶于支管处;②冷凝乙醇和水、I
蒸馏凝管、温度2
液水从下口通入;③和CCl
计、牛角管4
加碎瓷片
分离胶体与混在其中
渗析半透膜更换蒸馏水淀粉与NaCl
的分子、离子
蛋白质溶液、
加入某些盐,使溶质的
盐析烧杯用固体盐或浓溶液硬脂酸钠和
溶解度降低而析出
甘油
洗气易溶气与难溶气分开洗气瓶长进短出CO(HCl)
气+气2
液化沸点不同气分开U形管常用冰水NO(NO)
224
1、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
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
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
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
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
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和混合物。
NaClKNO3
2、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
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
分馏。
二、离子的检验
1、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1)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的火焰呈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2)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
3
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
(3)NH+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
4
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气体。
3
(4)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沉淀,迅速变成灰绿
2
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
3
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
(5)Fe3+能与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Fe(SCN)溶液,能与NaOH溶液
3
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沉淀。
3
2、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
(1)Cl-: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
氨水,生成[Ag(NH)]+。
32
(2)Br-: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3)I-: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
应,生成I,使淀粉溶液变蓝。
2
(4)SO2-能与含Ba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沉淀,不溶于硝酸。
44
(5)SO2-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气体,该气体能
32
使品红溶液褪色。能与BaCl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
23
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气体。
2
(6)CO2-能与BaCl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CO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
323
盐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气体。
2
三、离子反应
1、电离
电离: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解离成自由离子的过程。
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他们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不仅如
此,酸、碱、盐等在熔融状态下也能电离而导电,于是我们依据这个性质把能够在
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统称为电解质。
3、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①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②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4、电解质与电解质溶液的区别:
电解质是纯净物,电解质溶液是混合物。无论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的导电都是指本
身,而不是说只要在水溶液或者是熔化能导电就是电解质。
5、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6、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7、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注意点
①电解质的强弱与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有关,与其溶解度的大小无关。例如:
难溶的BaS0、CaS0等和微溶的Ca(OH)等在水中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故是
432
强电解质。而易溶于水的CHCOOH、HP0等在水中只有部分电离,故归为弱电
334
解质。
②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强弱只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
关,而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一定浓度的弱酸溶液的导电能力也
可能比较稀的强酸溶液强。
③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如HCl、HN0、HS0)、强碱(如NaOH、KOH、Ba(OH))
3242
和大多数盐(如NaCl、MgCl、KS0、NHC1)及所有的离子化合物和少数的共价
2244
化合物。
④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如CHCOOH)、弱碱(如NH·H0)、中强酸(如HPO),注
33234
意:水也是弱电解质。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
、弱电解质、难溶于水的物质,气体在反应物、生成物中出现,均写成
化学式或分子式。
•HAc+OH-=Ac-+HO
2
•,即使是电解质,也写成化学式或分子式。
•2NHCl(固)+Ca(OH)(固)=CaCl+2HO+2NH↑
42223
•、生成物中均写成化学式或分子式。
•SO+Ba2++2OH-=BaSO↓+HO
342
•CuO+2H+=Cu2++HO
2
,浓H2SO4写成化学式。
2
,在写离子方程式时按弱酸处理,写成化学式。
34
、非金属单质,无论在反应物、生成物中均写成化学式。如:Zn+2H+=Zn2++H
2

,处于澄清溶液中
时写成离子形式;处于浊液或固体时写成化学式。微溶物作为生成物的一律写化学式
如条件是澄清石灰水,则应拆成离子;若给的是石灰乳或浑浊石灰水则不能拆,写
成化学式。
四、离子共存问题
凡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之间或在水溶液中水解相互促进的离子之间不能大量共存
(注意不是完全不能共存,而是不能大量共存)一般规律是:
1、凡相互结合生成难溶或微溶性盐的离子(熟记常见的难溶、微溶盐);
2、与H+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生成水或弱)酸及酸式弱酸根离子:
OH-、S2-、HS-、SO2-、HSO3-F-、ClO-CHCOO-、CO2-、HCO2-、SiO2-
33333
3、与OH-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有:
NH2+和HS-、HSO-、HCO-等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以及弱碱的简单阳离子(比如:
433
Cu2+、Al3+、Fe3+、Fe2+、Mg2+等等)
4、能相互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常见还原性较强的离子有:Fe3+、S2-、I-、SO2-。
3
氧化性较强的离子有:Fe3+、ClO-、MnO-、CrO2-、NO-
4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