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重庆梁平 绿竹搭起金山.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重庆梁平 绿竹搭起金山.doc

上传人:晴雯 2022/10/4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重庆梁平 绿竹搭起金山.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重庆梁平 绿竹搭起金山 】是由【晴雯】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重庆梁平 绿竹搭起金山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重庆梁平绿竹搭起金山
刘万平“四面青山下,蜀东鱼米乡;千家竹叶翠,百里柚花香。”是有着千年农耕文明的重庆市梁平县的缩写,也是梁平独具魅力、生机盎然的生态文明写照。梁平,是渝东北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曾获得“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和“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等各项殊荣。全县辖33个乡镇,森林覆盖率达37%。近年来,随着林业重点工程项目以及森林工程的相继实施,全县生态环境得以明显改善,一大批以林生财的后续产业相继崛起,为林农带来了脱贫致富的殷切希望,笋竹产业就是其中最闪耀的一颗绿色“新星”。一片竹海一片“金”,多年来,青幽浩瀚的竹海为全县林农搭建出一条增收的“绿色跑道”。
竹林为林业插上腾飞“彩翼”
绿色,是春天的象征,也是生命的颜色。有了绿色,一切就有了希望!
站在梁平县西山俯首而望,万顷竹海如湖水般碧波荡漾,莽莽苍苍……梁平县地处高台,以丘陵为主,较少积涝,良好的地理环境特别适合竹子生长,造就了这万顷竹海,而以竹代木,推动森林产业可持续发展正是该县实施森林工程的一大亮点。
据梁平县林业局局长赵月明介绍,作为梁平的特色和优势资源,全县现有竹林面积46万亩,其中成片竹林36万亩。竹子种类有21属、110种,特色种类有11属、32种,其中寿竹、百夹竹和慈竹产量最高,经济价值也最高。
“将着力点放在发展竹资源,壮大竹产业上,是立足于梁平本身具有发展竹产业的先天优势。”赵月明说,自实施森林工程以来,全县始终围绕“竹”字作文章,把竹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主打“寿竹”品牌。全县具有丰富的竹资源,占据了发展竹产业的天时。千百年来,民间种植竹子的经验丰富,具有良好的资源产业基础和栽种竹子的传统历史文化。重点发展竹产业,也是尊重民意、尊重文化,坚持适地适树原则的体现。
赵月明说,将竹子作为全县林业产业的发展重点,还在于其良好的生态效益。竹子绿量大,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强于一般树种,是优秀的常绿植物,四季常青,其根系庞大,纵横交错,具有强大的固土保水功能。根据有关测算,每亩竹林每年可保水25立方米,保土3吨,减少土壤氮磷钾流失量23公斤。因此,竹林在水土保持、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
同时,竹子作为产业林的优势还体现在经济效益上。由于竹子特殊的生物属性,其繁殖能力极强,生长周期短,成材快,竹子地上部分年年出笋、岁岁成竹,即使年年砍竹采笋,只要采伐方法得当,仍能保持较稳定的林分结构。
“在梁平,竹子是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得最好的林种。”赵月明说,一年栽竹,年年不愁,年年采伐,年年生长,栽种容易,管护成本低……实现森林产业可持续发展,竹子无疑是一种优势林种。以竹代木,将有力推动全县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并提速“森林梁平”建设进度。
“以培育竹资源为重点,将有力推进全县农村森林工程的建设实施。”赵月明还说,该县围绕开发致富之山,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共完成建设任务30万余亩,建成竹子等速丰林基地20万余亩,改造低效竹林7万余亩,进一步促进了森林增值,实现林农增收。
竹博园,兴林富民“绿色跑道”
去年5月28日,中国?重庆竹博园在梁平县举行了隆重的开工仪式,这标志着重庆市首个竹博园动工开建。这是在重庆市大力实施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之际,重庆林业产业发展的一大幸事。10月1日,竹博园建成竣工,并免费对外开放,吸引了一众游客慕名而来……
清新的空气,润人心扉的新竹的气息,能够让人完全忘却世俗的负累。梁平县可谓“山因竹名,镇以山名”,被称为中国西南最大竹海的市级风景名胜区百里竹海,竹林以白竹和特有竹种寿竹为主。据赵月明介绍,重庆竹博园位于梁平县2公里之外风景秀美的双桂湖畔,占地150亩。竹博园投入达1000万元以上,其风格吸纳“双桂堂”元素,搞仿古建筑,以廊道建设为主,收集300种以上活体竹子和500份以上种源种质,园内不仅设有主题竹园6个,还建有长约1000米的竹工艺品、竹文化展示长廊,以及100米长的竹工艺售卖长廊。游客畅游竹博园,不仅可买到中意的精美的竹帘画和竹工艺品,还能观赏到整个竹博园内收集的寿竹、白夹竹、长叶竹,金钢竹等多品种竹木,其中还包含着刺黑竹等50余种国家珍稀濒危竹。
风吹竹动,白云悠悠。记者了解到,为将竹博园建设成为中国竹艺品展示基地、中国竹文化休憩基地、重庆市竹类科研基地和重庆市科普教育基地、竹博园内还建起了一座竹产业专家大院。大院定期请来竹培育和加工方面的专家,对当地林农和基层技术人员进行竹业繁育、培育、加工等方面的技术陪训,从而促进全县的竹产业发展。
以竹闻名的竹山镇
竹山镇位于重庆市梁平县西部,地处风景名胜区――百里竹海的核心区域,境内山岭蜿蜒,群峰迤逦,森林覆盖率90%。,,共有竹类30余种,可谓“山因竹名,镇以山名”。这里有百里竹海如湖水碧波荡漾,莽莽苍苍,退耕还林地让丘陵披绿,山野烂漫,远远望去,犹如一颗闪烁在梁平西部的绿色明珠。2007年,该镇被重庆市林业局命名为“寿竹之乡”。2009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2亿零3百万元,其中林业净产值3000万元,产竹材7000余吨,竹笋400余吨,竹皮(笋壳)150余吨,农民人均纯收入5100元,户均收入17000元……
是什么为竹山镇铸就了这片浩瀚竹海的绿色辉煌?原来,这与该镇提出的“笋竹是根本,旅游来辅助,特色要突出,种养殖作补充”的工作思路息息相关。镇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要加快实施林农万元增收致富行动,林业是全镇老百姓的生存之本,以竹山开发提升发展的潜力就是优势。打好农户万元增收仗,。为此,竹山镇提出了以理顺林权、地权关系为契机,以竹林低改为切入点,以“竹”为亮点,以“野”为特色(野味、野俗、野风),狠抓笋竹产业化工程的发展模式。坚持林业立镇,狠抓竹林低改,优化资源效益。在梁平县竹山镇正直村,设立了依靠科学技术,实施竹林立体开发和生态种植,发展绿色无公害食品和森林旅游,坚持走专家路线,高投入高产出,实现林农增收、林业增效为经营理念的竹林基地。李家湾寿竹丰产培育示范基地面积1000亩;官山白夹竹低效林改造示范基地面积1000亩;竹山镇笋竹基地面积4万亩,其中,,。基地大力发展魔芋、药材等林下经济,发展星级林家乐10家,综合开发竹林的多功能价值。
“要想竹山多产金,需像种粮来尽心”。李羡刚,一个竹山镇正直村土生土长的农民,他给记者讲述了自己靠发展竹林致富的经历。竹山镇基本上没有田土,祖祖辈辈都是坐山吃山靠几根竹子来养家,镇农民人均占有竹林近6亩,所以即使他是一个农民,却并不会种粮。2007年初,镇党委、政府开始倡导实施低产竹林改造,考虑到是镇里送肥料,补资金,自己不需要出钱,他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改造了当时承包的60亩白竹林。一年过去,竹林有了明显改观,收益大幅提高;通过近5年的持续改造,他的竹子产量翻了几番多,产值暴增,2009年他的白竹亩产即超过600元,寿竹超过2600元。为此,尝到甜头的竹农们积极性高涨,小小竹产业,撑起了当地百姓的“致富梦”,其经济价值和发展前景不可估量。
产业延伸
成为农民增收助推器
恒丰纸业有限公司,一个从大山走出的企业。这个由原梁平县国营造纸厂改制而成的新型林业产业公司扎根于梁平屏锦镇,以当地丰富的林竹资源为主要原料,一路做强做大。现在,该公司已有五条制浆生产线,九台纸机,化学制浆,是全县惟一一家以竹子为原料的造纸企业。
多年来,年吞吐竹木2万余吨的恒丰,不仅没有“吃掉”几座山,反而绿了一片山、富了一方民,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朝阳企业。而这仅仅只是梁平竹产业延伸的一个“点”,与恒丰实力相若的邵新、彩色、嘉元以及数十家造纸企业则形成了“新跑道”的“面”,带动了全县的竹林产业规模化的扩张发展,引领成千上万户农民与市场对接。而竹产品加工业,也为农民就业提供了多方门径,使广大不离土的“产业工人”,依托竹产品加工企业,成为增收“跑道”上快乐的运动员。
与此同时,该县大打“林浆纸一体化”循环发展“牌”,走出了一条农民增收致富的“商品化”新跑道。何谓循环发展?林浆纸一体化循环发展是世界发达国家造纸工业的经验,即将原来分离的林、浆、纸三个环节整合在一起,让造纸企业负担起造林的责任,自己解决原料问题,发展生态造纸,形成以纸养林、以林促纸的产业格局。
经多方“取经”和学****国外的先进技术、经验,该县坚信其丰富的竹子资源是木材以外最好的造纸原料。根据国家扶持“以竹代木,竹木并举”的产业政策,依托“竹子制浆造纸”核心技术,完全有能力打造该县最大的“竹浆纸一体化”产业基地,将“社会办林业”概念融入市场机制,形成“企业+农户+林木所有者”的全新营林模式,让企业和农户获得“双发展,双致富”。
正缘于此,尽管林浆纸一体化循环发展这个涉及纸业、林业、水利和环保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对该县来说是一项全新实验和大胆尝试。但梁平县仍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和职能作用,大力支持此项工作的开展,竭力为企业和农户搭建平台,穿针引线,排忧解难,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同时通过政策调控、环保整治等措施,引导造纸企业以竹子为原料制浆造纸,关闭草浆造纸小企业,减小污染,提高产品档次和竞争力;积极发展、壮大具有带动能力的竹浆纸一体化的大型龙头造纸企业,采取“政府搭台、企业投资、农民自愿”的运行机制,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扶持专业大户种竹;通过竹林基地的建设,带动农民种竹致富,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保证原料的供应,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发展,实现公司与农户双赢。
通过多年实践和探索,梁平县找出了解决原料缺乏瓶颈难题的良方――在全县境内大力发展竹资源,通过新造竹林,改造现有竹林,大量增加竹子产量,从而降低原料价格,提高造纸企业生产能力和产品竞争力,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反过来再拉动竹产业的发展。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改变过去林、纸分离的经营管理模式,合理布局,统一规划,逐步向“以纸养林,以林促纸,林纸结合”方向前行,为全县林民增收铺出了一条“商品化”的“金色”跑道。
城因竹活,民因竹富。笋竹发展为梁平县拓展了一条笔直的兴林富民“黄金路”,为此,赵月明表示,将继续大力推进竹产业发展,为全县造出一座由绿竹搭建而成的“金山”。
4162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