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二讲火成岩的结构构造
结构: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晶体形态、自形程度和矿物之间(包括玻璃)的相互关系。一般是手标本或显微镜尺度上可观察的特征,故又称为显微构造。
构造:指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合与其它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充填方式等,一般是在露头尺度或手标本尺度上的性质,例如层理构造。
结构
结晶程度
晶体大小
晶体形态
相互关系
全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半晶质结构
自形粒状结构/半自形粒结构/它形粒状结构
条纹结构/文象结构/蠕虫结构/反应边结构/环带结构/包含结构
绝对大小
相对大小
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斑状结构/似斑状结构
细粒结构/中粒结构/粗粒结构
2mm 5mm
一、岩浆岩的结构
是指岩石中结晶质部分和非晶质部分(玻璃)之间的比例。分为三级:
全晶质结构:全部由已结晶的矿物组成
玻璃质结构:由未结晶的火玻璃组成
半晶质结构:中既有结晶矿物又有玻璃
玻璃质脱玻化作用生成以下结构:
雏晶结构:由一些颗粒极细的雏晶组成,雏晶的形态各异,有球雏晶、串珠雏晶、针雏晶、发雏晶及羽雏晶等,进一步可形成微晶
霏细结构:主要由极细的、它形长英质矿物颗粒的集合体组成,颗粒之间的界线模糊
球粒结构:长英质矿物形成放射状的球形的集合体,在正交偏光下呈十字消光-这是脱玻化的结果
雏晶结构
球粒结构
隐晶质结构: mm
显晶质结构: 肉眼能分辨出矿物颗粒
据粒径大小分为:
粗粒结构:d>5mm
中粒结构:d=2-5mm
细粒结构:d=-2mm
微粒结构: d <
另外: d > 1cm的矿物,可称为巨晶,大于3 cm称伟晶
(1)根据绝对大小分为隐晶质结构和显晶质结构
(2)据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可分为以下四种结构:
等粒结构:同种主要矿物颗粒大小大致相等
不等粒结构:同种主要矿物颗粒大小不等
斑状结构:矿物颗粒分为大小截然不同的两群,大的称为斑晶,小的及玻璃质称为基质
似斑状结构:由两群大小不同的矿物颗粒组成,但基质为显晶质,与斑晶为同一世代的产物
斑状结构
两种粒度的矿物,是否意味着形成于两次生长事件,如岩浆房和喷发后形成?
似斑状结构
快速生长,还是早期结晶?
斑状结构:斑晶在地表条件下不稳定,常形成:
熔蚀结构:因压力降低使一斑晶矿物的熔点降低,或因岩浆在地表氧化,温度一度升高等,造成早已结晶的斑晶熔蚀形成的结构
暗化边结构:含挥发分的斑晶(角闪石、黑云母等),常因低压、高温氧化、脱水等原因,在斑晶的边部出现不透明的边缘
橄榄石的熔蚀结构角闪石的暗色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