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浓缩的生命旅途课件 】是由【yzhlyb】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浓缩的生命旅途课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浓缩的生命旅途
十分钟年华老去之《百花深处》视听语言分析
《十分钟年华老去》汇聚了15位世界大师级导演的心灵之作。他们诠释着同一主题,用不同的选材和拍摄手法各自荟萃着哲思、荟萃着人生。中国导演,制片商选择了陈凯歌。作为被张艺谋称做第五代导演中“文笔”最好,思想最深刻。被观众认为最富有人文主义精神。最富有思考性的“作者型”导演。陈凯歌用《百花深处》表达了一个东方导演不同于其他导演关于逝去年华的内涵理解和体悟。没有他惯用的浓重色彩,采用传统的纪实风格,细致的把一种清晰和伶俐从故事的每一个镜头展现出来。短短十分钟就完成了由喜到悲的转换、由实到虚的交替、由现实到历史的矛盾与传承、以及对于过往细腻而繁杂的怀恋。
十分钟的影像叙事,传达他的思想观念,让观众透过银幕眺望,进行文化反思。一个简单的故事,而背后却更有不可忽视的岁月抛弃。
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陈凯歌的作品多数存在着一种萦绕不去的历史沉重感。出生于艺术家庭的他,少年时期经历过文革和插队。在他的电影中一直对中国文化进行反思。他善于剖析历史和传统的重负对人的精神的制约与影响,影片充满了对更和谐、更明智的人类生存状态的关切与向往。因而,在《百花深处》中,我们可以看到陈凯歌对于时间的不同理解。
影片围绕着一个老北京人——冯先生在自己住了大半辈子的房子被拆了以后仍然心念过去请人为自己搬家,而所要搬的那个“家”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代表现代工业文明的搬家工人与守旧的类似疯癫的冯先生上演了一出模拟搬家的喜剧。陈凯歌用这种方式实际上是在用一种极具个人化的思维表达着自己一贯的创作理念。影片采用传统的纪实方式,片中的镜头、音响、景别、光线、构图等等都使这短短十分钟的视听语言让人经久难忘。
一、独特变化的景别
百花深处虽然只有短短十分钟,但其中的景别镜头却变幻莫测,让人目不暇接。
我们可以看到,从“冯疯子”请搬家公司去百花深处帮忙搬家的路途中,景别就开始不断变化了,北京城区的高楼大厦与百花深处胡同处的一片废墟,都是使用远景的景别进行拍摄,从而来突出北京经济水平的迅速发展与老城区的拆迁面积的如此之庞大。更加地体现了时代的快速变迁,社会的日新月异。
在搬家的路途中,中景,近景,全景,特写,每个景别都交替出现,没有重复,不会让观众感觉混乱,导演通过镜头更加生动的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新北京的面貌,让人们感叹现代工业文明的同时也为后面荒无人烟的百花深处的对比做铺垫。在汽车驶进废墟时,摄影机从一间残壁的窗户内,窗框为前景拍摄了这一画面。画框框的很死,汽车入画,开往纵深,俨然就是一幅画,一个时代的缩影。画框内旧的新的,静止的运动的,在这里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两个文明与文化的冲撞更加鲜明了起来。
影片一开始的仰镜头拍摄的大楼,就体现出搬家成为了当代的主流,以及在现代工业文明面前旧文化的渺小无力。以及最钟爱花瓶被打碎后,冯先生惊恐的面部特写,无不说明了花瓶以及以往的事物,在冯先生心中的重要性。这些极具表现力的镜头,无不使观众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导演的用意。
三、影片的光线特点
在短片中一开始拍摄北京城市的光线都十分明亮,到了后面,光线就开始慢慢开始变暗。片中总有那么一层淡淡的金黄,可以看出,导演十分注重情绪用光。纪实片常用的自然用光被调灰的色调压挤的充满压抑感。
当冯先生提着铃铛蹦蹦跳跳,嘴里叫着“搬新家咯,搬新家咯”。的时候画面中夕阳太十分醉人,导演呈现的画面中一层淡淡的金黄就像此时的夕阳一样让人觉得美丽的同时也充满了无力感。孤零零的槐树还坚持的屹立在无人的百花深处。
带有红绣字的黄帽子,大红色的衣裤。大红明黄是中国传统审美观的惯用色彩。片中的搬家工人和冯先生的对比,符合他们的阶级特性。服装设计非常贴近时代气息。如此渲染的颜色掌握最能烘托影片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