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宁乡三年医改总结 】是由【读书之乐】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宁乡三年医改总结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宁乡县三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宁乡地处湘中东北部,是已故方公里,,辖33个乡镇。“十一五”期间,,%;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由全国第169位上升至第73位,五年前进96位,人均可用财力为732元,居全省第88位,是全省的人口大县、农业大县。全县现有医疗卫生机构1044个,其中县直医疗卫生单位8个,乡镇卫生院33个,专科医院1个,村卫生室41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3个,个体医疗诊所40个,其它537个。乡镇卫生院在岗人员1742人,其中正式在编职工1531人,开设床位1079张。2007年~2009年,我县财政对卫生的投入分别为2124万元、2659万元、3264万元,虽然政府投入逐年增加,但与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和卫生事业的发展需求还有很大差距。
2009年8月,宁乡县被列入湖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县;同年12月,被列入省首批绩效考核、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试点县。2011年6月,被列入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县,8月,被列入全省农村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县。围绕多项改革试点任务,我县始终坚持“群众少生病、患病有保障、看病更方便、治病少花钱”的医改目标,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思路,攻坚克难,先行先试,努力探索,取得了良好成效,形成了一定的经验。
一、主要做法
科学测算,做足医改前期准备。算好帐、管好钱,是推进基层医改的重要前提。2009年9月,由县人民政府牵头,迅速组织财政、审计、人事、编制、卫生等部门成立调查组,对乡镇卫生院近三年的医疗收入、药品收入、药品综合差价率、人员工资、日常运转经费和债务情况进行摸底,掌握基层医改推进的准确基数。摸底工作完成后,重新核定乡镇卫生院的收入与支出,收入方面核定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各级财政投入等项目,支出方面核定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物化成本。根据测算结果和县域实际,,主要来源是上级财政投入3800万元、县财政配套投入2000万元、乡镇卫生院业务收入1亿元。,其中上级财政投入4800万元、县财政配套投入2200万元,。
把握重点,落实医改各项任务。围绕医改责任书,县政府组织财政、发改、人社、卫生、编委、药监等部门,召开了医改责任分解落实专题会议,下发了任务分解文件,各单位对照任务分解目标,分别制定了医改责任落实方案,五项重点任务扎实推进。
一是加快建设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并制定了灵活就业人员、失业人员、未建立劳动关系的农民工医保政策。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全县乡镇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补助比例为75%,县级定点医疗机构的住院补助比例为60%。对大额医药费用实行二次补助,全年累计补助最高限额提高到8万元。城乡“三无人员”和1-2级残疾人的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全额补助。五保户、幼保户在县内乡镇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按80%的补助比例补助。医疗救助全面启动。实施社会精神病人药物救助,近三年,累计药物救助51776人次,。启动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保障试点工作,12例符合政策的患者获得救助。制定《宁乡县五保供养工作实施办法》,解决“三无”人员医疗问题。二是全面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把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作为推进医改试点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及早启动,强力推进。从2010年1月1日起,33家乡镇卫生院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品种,实行以省为单位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针对运行中出现的“少药”问题,及时、科学增补了90个基本药物品种。为扩大基本药物制度惠民成效,2011年8月,启动村卫生室基本药物零差率试点,2011年12月31日起,全县412个村卫生室全面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制度。据测算,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制度以来,通过直接降低药品费用,间接控制大处方,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等多种途径,。
三是着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充实公共卫生力量,新增公卫人员138人。免费开展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型精神疾病管理等11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扎实开展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麻疹强化免疫、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农村妇女乳腺癌和宫颈癌筛查、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等6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四是逐步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对全县33家乡镇卫生院完成了一次改、扩建,412家村卫生室完成标准化建设。农村院前急救体系初步建立,乡镇卫生院全部配备了救护车及救护人员。认真落实市为民办实事4家乡镇卫生院、10家村卫生室建设项目。积极争取中央投资完成中医医院住院大楼项目,长沙市宁乡精神病医院住院楼项目即将竣工。县人民医院完成易地建设二期工程,县公共卫生服务楼建设项目正积极推进。群众就医条件明显改善,基层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五是着力打造县乡村三级卫生信息一体化建设。全县33家乡镇卫生院和412个行政村卫生室全部实现了卫生信息一体化建设,居民健康档案、基本医疗、药品管理、新农合即时即报、公共卫生、绩效考核六大信息功能全面启动。县人民医院投资1200多万元,推广以电子病历、电子处方、诊疗服务“一卡通”为内容的信息化手段,全力打造数字化医院。六是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积极完善区域卫生规划,制定《宁乡县(2011-2015年)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进一步优化医疗机构配置的合理性和均衡性。积极推行便民服务措施。重点推行同级医院之间、上下级医院间检测结果互认。开展预约诊疗、
“门诊一站式付费”试点,缓解“挂号难”、“付费慢”等问题。实行无假日医院,推进无假日门诊及无假日检查。推行临床路径管理、单病种费用控制、专家名医下基层、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等措施得到落实。建立医疗服务信息公示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全面推行医疗机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建立由卫生、公安、维稳、司法、保险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与的医患纠纷处理机制,成立医患纠纷调解中心。结合卫生部“三好一满意”活动,开展了“开门评医”活动,加强和改进医德医风。加强县级医疗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积极解决广大农村患者就医难问题,进一步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健全机制,创新医改工作特色。一是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公共卫生服务单位全面实施绩效工资制度。按照“政府统筹,一院一策,节余提奖,亏欠不发”的原则,建立了以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和服务满意度为核心的综合绩效考核制度,实行县对院、院对人的双层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财政经费下拨、在岗职工绩效工资发放的依据,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二是健全卫生队伍建设机制。积极推进“因事设岗、科学定编、以岗定薪、竞争上岗、妥善分流、合同管理、绩效考核、强化保障”的人事制度改革。按照服务人口、业务量原则,全县科学定编1632人。创新“一考核两测评末位淘汰”、“三推荐五公开八程序选贤选能”的干部竞选机制,公开择优选聘7名卫生院院长,淘汰了后5名卫生院院长,彻底打破了乡镇卫生院以往
“只上不下”的用人机制。建立了“定岗定编不定人,竞争上岗、全员聘用”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通过竞争上岗,分流人员201名(其中区域统筹调剂25人,提前退休59人,到村卫生室73人,自谋职业44人)。近三年来,卫生系统引进专业技术人员56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博士2人,硕士研究生74人。先后邀请各级各类专家教授,开展卫生专业培训100余次,培训近万人次。三是健全财政保障机制。县财政统筹保障医务人员基本工资、“五险一金”、离退休人员补助和公共卫生经费,绩效工资和工作经费在医疗业务创收利润中解决。卫生局成立绩效考核和会计核算中心,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的原则,实行卫生院经费集中核算和绩效管理,规范收支行为,提高医改资金使用效率。
强化保障,确保医改顺利推进。实施基层医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始终将这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集中力量,扎实推动。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由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和分管卫生工作的副县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医改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及时解决医改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听取医改工作情况汇报,研究医改工作具体措施。二是强化投入保障。在县级可用财力十分有限、刚性支出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通过调整支出结构和新增财力,来保障乡镇卫生院的人员基本工资、“五险一金”和离退休人员适当补贴,全力确保医改顺利进行。三是强化监督保障。卫生局建立“四个一”监管机制,即每日一查网、每周一报表、每月一通报、每季一考评,定期分析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和临床用药情况。发改部门实行班子成员联片、工作人员联点负责制,定期和不定期督查药品价格管理。乡镇卫生院实施
“八个一”规定动作,即制定一套政策宣传方案、临床医生人手一本基本药物目录、人手一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每月开展一次基本药物使用业务培训、建立一块价格公示牌、建立一本价格台帐、设立一个举报意见箱、聘请一批价格监督员,确保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执行到位。
二、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2009年—2011年农村居民参保情况
%,农民人均筹资水平100元(个人缴费20元,各级财政补助80元)。%,农民人均筹资水平提高到140元(其中个人20元,各级财政补助120元)。2011年全县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整合为城乡居民医保,推进了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农村居民按30元/人、城镇居民按40元/人的标准参保,各级财政补助200元/人。全民医保基本实现。
2009年—2011年医改前后乡镇卫生院业务数据对比
门诊人次:,(),%。,%。,%。药品零利润销售政策执行后,老百姓就近就医的人数明显增加,得了实惠:老百姓花更少的钱,享受了更便捷更完善的医疗服务。
住院人次:2009年54076人次、2010年56348人次、2011年58426人次;住院天数2009年303874天、2010年339031天、2011年391148天。%,%,住院天数大幅度增加,日均费用、日均药品费用减少。,%;,%。说明老百姓真正享受到较廉价的医疗服务,医改前老百姓有病不到医院诊治、住院病人要治疗10天才能治愈的,治疗5天待病情好转就出院,医改后药品实行零差率,老百姓只要生病就到卫生院诊治,住院病人要住到完全康复才出院,老百姓的医疗消费意识和健康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医疗收入:%、%,每年平均26%以上的增长幅度。药品收入:%,%,%,%。,,。%。按照医疗收入的增长幅度比,%(%+%)。老百姓得了实惠,以药养医的现象逐步得到改善。
2011年度的门诊次均费用和住院日均费用比2010年度的门诊次均费用和住院日均费用有所提高,原因一是国家配套医疗设备,患者增加检查项目;二是有基本药物增补品种,提高药品使用范围。
健康指标:截至去年年底,全县建立居民健康档案76万份,,%。、,%;;;全面落实免疫规划工作,%,为群众减免疫苗费用937万元;“两癌”检查。,。在新农合门诊统筹补助中设立1078万元的健康体检专项资金,为重点人群免费提供健康体检,减免群众公共卫生服务费用1500余万元。近年来,传染病发病率逐年下降,未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医改成效:我县基层医改启动以来得到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高度肯定,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刘俊、省委常委副省长郭开朗(现任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肯定宁乡形成了操作性强的“宁乡医改模式”。宁乡医改经验被国家财政部编入“全国基层财政局长培训教材”并连续七期在全国基层财政局长医改培训班上作典型发言及经验交流。宁乡基层医改做法
和经验在《中央电视台》、《中国财经报》、《健康报》、《中国卫生》、《中国农村卫生》、《实践科学发展观巡礼》、《创新社会管理与经验》,卫生部网站、财政部网站等10余家国家级媒体,和《湖南日报》、《湖南卫视》、《湖南领导参考》、《湖南经济调研》、湖南新闻网站、湖南频道网站、湖南卫生信息网站等20多家省级媒体上广泛宣传推介。我县接待省内外学习考察团198批2000多人次。我县绩效考核工作受到省财政厅、省卫生厅的多次表扬,并在全省第二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会议上作典型交流。卫生信息化建设成果在全省农村居民健康档案计算机管理培训班上作示范演示,并在全省医改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全省县级医院改革发展经验交流会在我县召开,县人民医院在会上作典型发言。宁乡基层人事制度改革经验在全省卫生工作大会上作典型发言。2011年8月,县卫生局被中国医疗卫生协会、中国医院管理研究会、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促进会评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成就优秀集体”,局长喻国军被评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杰出贡献人物”。
三、问题与建议
一是乡镇卫生院债务问题。中央、省市县各级下发了乡镇卫生院债务化解相关文件,要求债务计算时间原则上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我县乡镇卫生院绝大部分基本建设是在2009年以前完成,但由于历年来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投入不到位,卫生院偿还能力有限,基本建设项目大多未及时结算入账,另有部分债务放在短期债务内,截止到2009年底,财务报表上仅2069万元负债,,按照政策要求能化解的债务十分有限,乡镇卫生院债务包袱依然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