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影响跳远助跑准确性的因素及纠正方法.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影响跳远助跑准确性的因素及纠正方法.doc

上传人:sbuufeh058 2017/8/16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影响跳远助跑准确性的因素及纠正方法.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影响跳远助跑准确性的因素及纠正方法
摘要:田径运动中,跳远充分展示了人类跑与跳的全面结合,是一个技术性较强的运动项目。跳远技术由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部分组。其中,助跑是跳远的基础,是获得速度的必然条件。而助跑的准确性是影响跳远稳定发挥的关键因素。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践法,对跳远助跑准确性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影响跳远助跑准确性因素及纠正方法,为跳远的教学和训练提供参考。
关键词:跳远助跑;准确性;节奏;纠正方法
1前言
在跳远项目中助跑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跳远成绩。在跳远助跑中,不仅要求运动员在短时间内发挥最高的可控速度,而且还要完成准确有力的踏板以及空中动作,这就要求运动员要有快速而有节奏的助跑。
2 影响跳远助跑准确性的因素
影响跳远运动员助跑准确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跳远运动员助跑起动方式分为行进间和站立式两种。行进间起动助跑的特点是加速自然,助跑的节奏感较强,动作放松且有弹性,而且自我感?X轻松自然,有不少优秀运动员喜欢利用这种起动方式。站立式起动助跑的特点是加速有力,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较快的速度,且步长变化不大,比较稳定,踏板的准确性高。一般来说, 采用站立式起动技术比较容易使步点准确。科研资料表明, 我国几次全国重大比赛男子跳远中, 站立式起动156次, 成功124 次, 成功率为79 %; 而行进间起动的成功率只有55% 。这是因为, 站立式起动技术运动员容易控制身体的姿势, 使双脚站立距离、双腿膝关节弯曲角度, 上体前倾角度等较容易保持一致, 从而使起动的蹬地力量、速度及步长增长的规律等均能够保持稳定。
加速方法
助跑技术要求步伐准确,步幅稳定,跑得轻松,富有弹性,后蹬充分,前摆时大腿要高抬,髋关节前送,用前脚掌柔和的落地,身体重心平稳,双臂的摆动与下肢协调配合,上体开始较前倾,在保持良好的助跑节奏和稳定的步幅前提下,加强后蹬,加快步频,思想上有积极果断上板“进攻”的意识。助跑应使运动员在思想上树立起踏板不是助跑的终点,而是助跑过程衔接起跳的“一个点”的概念;积极向板进攻,一直跑到起跳板上,要强调保持助跑的动作结构,保持高速度而不要过多地强调起跳前的准备动作。

跳远助跑节奏应该是,从起动开始后要逐渐加大步长和加快步频, 到最后4~ 6 步主要是加快步频, 同时尽量保持步长( 可能稍微缩短些) , 而最后一步的节奏应当达到最快。这是由于最后一步大腿抬得相对较低, 步长也相应较短, 而下压更积极和速度更快所造成的, 同时, 这也是在高速助跑中进行积极快速起跳的必要条件。因为只有起跳腿的大腿快速下压, 小腿积极快速后扒, 才能保证起跳脚的后扒速度以接近身体重心前移速度踏在起跳板上, 从而减少制动因素, 做出积极有效的踏板动作。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在平时的跳远训练中, 必须努力提高运动员在保持步长不变或稍微缩短的前提下, 加快步频的能力, 这是提高跳远成绩的关键。

跳远助跑距离的长短,既取决于运动员的身高,也取决于运动员的训练水平,更主要的是取决于运动员跑动中的加速能力。这一能力,可以根据运动员30米和100米跑的成绩加以确定。在助跑距离过长的条件下,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