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任溶溶个人事迹介绍5篇.docx

格式:docx   大小:29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任溶溶个人事迹介绍5篇.docx

上传人:祖国的花朵 2022/10/6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任溶溶个人事迹介绍5篇.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任溶溶个人事迹介绍5篇 】是由【祖国的花朵】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任溶溶个人事迹介绍5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任溶溶个人事迹介绍5篇

任溶溶个人事迹篇1
1923年5月19日任溶溶出生于上海,1942年发表第一部翻译作品——乌克兰作家台斯尼亚克《穿过狄士郡的军队》。1946年翻译的第一个儿童文学作品《黏土做的炸肉片》在上海出版。此后,他陆续翻译《安徒生童话》《夏洛的网》《柳林风声》《长袜子皮皮》《小飞侠彼得·潘》等,八十年来全身心投入儿童文学事业。原创作品《没头脑和不高兴》《一个天才杂技演员》等童趣盎然,赢得了无数小读者的心。
凭借文质兼美的翻译和创作,任溶溶恰如其分做到了“紧贴儿童的心”“让娃娃们觉得快活”,他把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儿童文学人物带到中国孩子面前,打造五彩斑斓的文学世界。
去年,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任溶溶译文集》全二十卷,这是任溶溶译著迄今最大规模的汇集和出版。全套文集共收录任溶溶翻译的全球近40位知名作家的80余部作品,总字数近千万字,编辑出版共耗时三年多,填补了国内该领域之空白。
今年5月,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将出版《任溶溶文集》,由任溶溶修订,共计8卷约240万字,包括童话小说故事1卷、散文4卷、诗歌3卷。

任溶溶虽至期颐之年,却依然笔耕不辍。上海诗人赵丽宏一直关注任溶溶发表的新作:“他这种对于生活的爱、对文学的爱、对他的事业的爱,就是一种回报,我想他种下了爱的‘因’,回报的就是他到100岁还能写作的这样一个‘果’。祝他能够一直这样健康地活着,为孩子们创作更多的作品!”
诗人、儿童文学作家金波说:“任溶溶先生怀有纯真的童心,手握灵动凌云的健笔,引领读者走进世界儿童文学的园地,童年的阅读,一生的记忆。”
任溶溶翻译的《夏洛的网》的结尾是:他,是独一无二的,很少有人能同时既是真正的朋友又是天才的作者,而夏洛却是。
——“我愿意用这句话来形容任溶溶先生本人,向他致敬。”作家简平如是感慨。
任溶溶个人事迹篇2
任溶溶,本名任以奇,1923年出生于上海虹口东新康里一处沿街的两层楼上。1927年,他随父母离开上海,回到广州老宅,在广东一待就是10年。任溶溶童年的大部分时光在岭南度过,直到1938年重新回到上海。
1956年,任溶溶发表童话《“没头脑”和“不高兴”》。《安徒生童话》《夏洛的网》《柳林风声》《长袜子皮皮》《木偶奇遇记》《小飞侠彼得·潘》这些百多年来的儿童文学经典,也经由任溶溶的翻译在几代读者中广为流传。

童年对于一个作家的写作有着特殊的意义,而对于儿童文学作家来说,童年的经历显得更为重要。任溶溶曾说过:“为孩子写作首先当然应该熟悉孩子,熟悉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心理、他们的想法。怎么熟悉孩子呢?就要和孩子交朋友,跟家里的孩子交朋友,跟周围的孩子交朋友,还有一个很好的朋友,那就是小时候的自己。”童年的生活经历,成为他创作儿童文学取之不尽的文学宝库。
鲁迅曾将好的翻译家比喻为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那样的“盗火者”,对于中国的儿童文学来说,任溶溶正是这样一位盗火者。1942年,任溶溶发表了第一部翻译作品——乌克兰作家台斯尼亚克的《穿过狄士郡的军队》,时至今日,已八十载。从翻译第一篇作品开始,任溶溶手中的笔就从未停歇过。他通晓多国语言文字,翻译了大量英语、俄语、日语及意大利语等多语种的儿童文学作品。2004年,在安徒生诞辰200周年之际,由任溶溶翻译的最新版本的《安徒生童话全集》出版,并获得丹麦官方授权。这套《安徒生童话全集》字数近百万,难以想象一个年届耄耋的老人是怎样完成如此巨大的工作量。
任溶溶曾说:“我翻译许多国家的儿童文学作品,只希望我国小朋友能读到世界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只希望我国小朋友能和世界小朋友一道得到快乐,享受好的艺术作品。”任溶溶曾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杰出贡献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特殊贡献奖、宋庆龄樟树奖、国际儿童读物联盟翻译奖等奖项。2002年,他获得中国翻译协会授予“资深翻译家”荣誉称号。2012年,任溶溶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荣誉称号。

任溶溶个人事迹篇3
无论身处什么年代,无论是创作还是翻译,无论童话还是诗歌,任溶溶的作品有一个似乎不够深刻伟大的共同点——“令人发笑”。他认为,幽默能让人坦然地面对人生的酸甜苦辣——他自己是这么想这么做的,他的作品中也充满了这样的幽默。
他写《好大一个大剧院》:“好大一个大剧院/它——空空的。/要开场了,/观众来了一个又一个/一个又一个/一个又一个/一个又一个/好大一个大剧院,/一下子,人——满满的。好大一个大剧院/人——满满的。/要散场了,/观众走了一个又一个/一个又一个/一个又一个/一个又一个/好大一个大剧院,/一下子,又是空空的。”
都说诗歌是语言的最高形式,讲究语言的精致与含蓄,但在任溶溶的儿童诗中,我们看不到华丽的辞藻,更像是日常的大白话。作家怎么看大剧院我不知道,但孩子看大剧院的感受,我敢说简直就和这首诗里写的一模一样。

对孩子来说,文学作品有意义的前提是要有意思,如果没意思,恐怕意义也无法深入人心。有的儿童文学作品太想“寓教于乐”,讲故事是为了夹带出“深刻寓意”。任溶溶这样颇有游戏精神的作家,并不太多。
任溶溶有一首诗,是他一次到香港讲学,在一个清晨听到狗叫后写的,诗的题目很直白,就叫《狗叫》:“我对门是一排别墅,/偶然一声狗叫:/欧欧!/猛一下子到处狗叫,/从别墅这头到那头。//难道对门家家养狗?/我忍不住往外瞅瞅。/不,不,/养狗的只有一家,/其他叫的,/是小朋友……”
从《狗叫》中,再强的阅读理解大师,恐怕也解不出什么人生奥义,但小诗如同轻快的素描,勾勒了生活的情趣。
能写出生活情趣的人,一定是热爱生活的,比如,任溶溶热爱美食,是文学圈段位颇高的美食家。只要手头一有点钱,他就和朋友轮流做东去饭馆。点菜总是他来,菜一上桌,看一眼,吃一口,他就知道做得地不地道,可见功力深厚。
2002年,上海译文出版社从延安中路搬到福州路,据说当时80岁的任溶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福州路地区的大小餐厅的特色菜肴仔细研究了一遍,并做了实施计划表。在过90岁生日时,任溶溶那段时间最大的兴趣是学韩语,起因还是吃——他在商店里看到卖韩国的点心,想知道上面的韩语都写了啥。

一代一代的孩子在任溶溶的作品中定格童年,然后长大,只有任溶溶稳稳地在那儿迎接着下一代读者,“我跟小孩子没有隔阂,因为他们现在是小孩子,我也曾经是小孩子,他们的心理我晓得”。
孩子的幸福是很简单的,就像任溶溶在《什么叫做幸福》的诗中写的:“碰到我牙,牙,牙,牙疼,疼得我都跳跳蹦蹦,我弟却大吃麻花,嘎蹦嘎蹦,嘻嘻哈哈——我不由得捂住腮帮羡慕:‘唉呀,他是多么幸福!’”
任溶溶的幸福在于,100岁了,孩子依然爱他的书,而他依然能体验到孩子的幸福。
任溶溶个人事迹篇4
100岁的老顽童,怎么都快乐

有人问任溶溶: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从事儿童文学翻译的?他回答:“只要晓得我女儿的年纪就好啦。”任溶溶原名任根鎏,1947年,他的大女儿出生,他为她取名“任溶溶”。喜得爱女,任老满心欢喜,他也特别喜欢“任溶溶”这个名字。1948年他翻译出版《列麦斯叔叔的故事》时,就署上“任溶溶”这个名字。自那以后,“任溶溶”这个名字就与童话有了不解之缘。所以他们家就有两个“任溶溶”,有朋友到他家找任溶溶,对方就会问他:你是找老任溶溶,还是小任溶溶?也因为“任溶溶”这个名字比较女性化,很多小读者给任溶溶写信,信封上常常写的是:任溶溶阿姨收,令任溶溶哭笑不得。

从这一件小事就可见任溶溶童心未泯。
《没头脑和不高兴》
任溶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没头脑和不高兴》,当时,还在出版社担任编辑的任溶溶,经常要去少年宫给小朋友们讲故事。他本来讲的都是翻译过来的外国的儿童故事,没想到讲着讲着,自己脑子里也开始形成了一些儿童故事。当时正值五六十年代,新中国成立后,国内的原创作品太少,《人民日报》出了篇社论,希望文学界多写儿童文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坐在南京西路著名的“文艺俱乐部”——上海咖啡馆里,半小时就写出了被看作中国儿童文学代表作之一的《没头脑和不高兴》!
任溶溶说:“角色都从生活中来,自己就是那个‘没头脑’,常常糊里糊涂的。不高兴嘛,我的孩子有点倔脾气,叫他做什么,他就会说:‘不高兴!不高兴!’有一次,在少年宫和小朋友在一起的时候,这个故事竟然突然自己就跑出来了。小朋友们特别喜欢,后来出版社也听说了,他们就让我写下来,我在咖啡馆里半个钟头不到就写出来了。”

后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同志找到任溶溶,希望把这个故事改编拍成美术片,任溶溶本身就是电影迷,有人肯把这个故事改编成美术片多好啊!所以当时马上答应了。
1962年,动画片公映了,影响更大了,成为中国童话幽默夸张最成功的典范之一。
“八戒”面罩
2016年5月的一天早上,任老昏昏沉沉起不了床,被迅速送到华山医院。随后,任老就被医生要求时刻戴着吸氧面罩。任老属猪,他写过一首诗《我属猪》。没想到,这下真像猪八戒了。即便带着氧气面罩,任溶溶也没闲着,他在病房里找到一张病号饭的菜单,在上面写东西。同病室的病友、昔日的朋友、有趣的往事、美味的佳肴。在三个月的住院期间,任溶溶不停地写。
任溶溶对生活观察很仔细,他的诗歌和散文,绝大多数是取自于生活。住院期间,任溶溶发现同病房的一位病友胃口很好,于是写了一首诗《老爷爷,九十九——记医院里一位老病友》,诗里描述:老爷爷/九十九/身骨硬/好胃口/早晨一个蛋/吃一大碗粥/中午两个大馒头/再加两块红烧肉/晚上一碗烂糊面/呼噜呼噜吃进口。
还有另一首诗:《各吃各的骨头》:隔壁一只猫/我家一只狗/这只猫和这只狗/它们是一对好朋友/狗请猫吃它心爱的肉骨头/猫啃不动/猫请狗吃它心爱的鱼骨头/狗吃不来/于是狗还是啃它心爱的肉骨头/猫还是吃它心爱的鱼骨头/它们各吃各的骨头/它们还是一对好朋友。

这首诗入选磨铁星球2022年5月出版的《任溶溶画本系列·童诗篇》中。
,喜欢戏曲
任溶溶是广东人,出生在上海,5岁时他随父母回广东,在广州生活了10年。任溶溶特别怀旧,尤其怀念教会他品尝美食的四公,怀念爸爸妈妈回上海时留给他的留声机……这些记录了小时候在广东、上海吃到的各种美食,以及他身边可爱的亲人朋友的散文,在《任溶溶画本系列·散文篇》中,有多篇作品入选。
任老一辈子爱吃,广东的腊味饭、潮州菜、荔湾艇仔粥,上海的本帮菜、面馆、菜饭,还有北京的涮羊肉和全聚德,都是任老笔下的美食。在这套书里,他用美滋滋的笔调写的是美食,读者品的却是深深的感情,和潇洒恣意的人生。
任老爱听戏曲,他每天通过平板电脑收看粤剧和京剧。在这套散文集中,《在天蟾舞台看戏》《看京戏忆旧》《我是怎么迷上京戏的》《看到梅兰芳》《杨宝忠的胡琴》《金少山的嗓子》《初识谭元寿》等篇目都是任老回忆自己痴迷戏曲的故事,在这些文章里,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位可爱的老人,在戏曲中,他摆脱了“八戒”面罩,捕捉着词曲中的诗情画意。

他用快乐魔法,点亮了这个平常的世界
任溶溶一生从来没有离开过孩子,他一生快乐,拥有童心,而这一切,都来源于他拥有一个无比幸福的童年。在这两套任溶溶画本系列中,我们能看到这样一位无忧无虑的孩子,他着迷于读书,愿意尝试各种新奇的事物,他享受着家人的呵护疼爱,从私塾里跑回家也不会受到责备……正是这些闪着光的幸运和爱意,让任溶溶一生备受滋养。
任溶溶说:“我为什么搞儿童文学,因为儿童文学就好像在跟小孩子聊天,讲故事,我喜欢随便聊天,我用的文字也是大白话。”任溶溶创作诗歌和散文,就是用孩子们的语言,用孩子们能接受的方式来讲故事。他的文字看似都是大白话,但大白话有深意,有诗意,是最高级的一种表达。
任溶溶有一首儿童诗,题目叫《下雨天》,这首诗讲述了在下雨天坐飞机,起初外面天昏地暗,像世界末日一般,但是几分钟后,飞机穿过云层,却看到外面晴空万里。在诗的最后,任溶溶写道“大雨倾盆时候,你也不妨想想:就在你头顶上面的上面,依然有个太阳。”任溶溶善于从日常事物中发现生动的哲理和诗意,读他的散文和诗歌,我们可以发现,这个平平常常的世界,原来这么奇妙,这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