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唐白居易的古诗暮江吟.docx

格式:docx   大小:12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唐白居易的古诗暮江吟.docx

上传人:lajie 2022/10/7 文件大小:1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唐白居易的古诗暮江吟.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唐白居易的古诗暮江吟 】是由【lajie】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唐白居易的古诗暮江吟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唐白居易的古诗暮江吟
赏析篇一
《暮江吟》主要是写“暮色江景”。《暮江吟》全诗共四句。前两句写夕阳斜照在江面上的景色,这是最真实可信的暮色江景。后两句写诗人流连忘返,直到新月初升的场景。诗中“九月初三”与“月似弓”上下紧扣,写的是黄昏时的自然景色。这里的“九月初三”,点明时间,“月似弓”则是诗人看到的景象。当然,这种景象只能在日落后不久才能看到,因而这两句主要还是写暮色江景,而不像有些书上说的那样是写“漂亮的夜景”。
说后两句仍主要写暮色江景,有其科学上的依据。依据天文学常识,九月初三日,月亮位于太阳以东约45°,形态像个反C字形,即“月似弓”,日落后出现于西方、西南方低空中,可见时间局限于日落后2至3小时。从诗中看,作者看到“月似弓”之时,月亮的地平高度不会很低。太低了,由于树木、建筑、雾气等影响就不会看到。据此,读者可以推想出,作者看到“月似弓”之时,当在九月初三黄昏,即日落后不久。从民用时间看,仍属于傍晚,即“暮”的范畴。
赏析篇二
《暮江吟》并非始终写“暮色江景”。假如只从《暮江吟》的标题看,此诗好像应始终歌吟“日落前后”的暮色江景,但诗中“可怜九月初三夜”的“夜”字,以及“露似真珠月似弓”,则明显地是在写“夜晚”。按《辞海》里的说明:“露是空气中水汽因地面或地物表面散发热量,使得地面或地物表面的温度低于气温(但仍高于0℃),而凝聚在其上的水珠。常见于晴朗无风的夜间或早晨。”由此可见,此诗标题与内容有不相吻合的地方,并非始终写暮色江景。理解此诗时肯定要把握住这个特点,不能机械地只从标题去理解内容。有人认为,此诗的标题与内容中的时间不完全相符是作者的疏忽或失笔。其实,这种状况在唐诗中是很常见的,如杜甫的《日暮》就从黄昏时分始终写到“草露滴秋根”;贾岛的《暮过山村》也从日落写到明月高悬。所以,不能完全用自然科学的探讨方法去探讨文学作品。
暮江吟篇三
唐代: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真珠通珍宝)
译文及注释篇四
译文
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宝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注释
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
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可怜:可爱。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真珠:即珍宝。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句解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诗人抓住了傍晚夕阳斜射下的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不同的颜色,表现出江面微波粼粼、光色瞬息改变的绚烂景象。
这句诗的意思是: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软地铺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像鲜红色的,而绿波却又在红色上面滚动。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人在这里把天上地上的两种景象压缩在诗里,通过对“露”和“月”的视觉形象的描写,创建出秋夜一派和谐安静的意境。
这句诗的意思是: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有的珍宝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致的弯弓。
赏析篇五
《暮江吟》写了三个不同的“时间”。通过以上分析,《暮江吟》前两句写的时间是日落前(一小段时间)或日落时;后两句主要写日落后(一小段时间),即黄昏;由后两句还引伸出夜里一段时间。这完全符合作者的欣赏依次,即作者先于日落前看到了“残阳铺照”,又于日落后看到了“月似弓”,再于夜间看到了“露似真珠”。大多数资料都认为,“月似弓”与“露似珍宝”是作者于夜间同一时刻看到的,前写天上,后写地下。其实这是因为缺少天文、气象常识,忽视了两种自然现象之间的“时间差”问题。如前所述,作者看到“九月初三”、“月似弓”之时,只能是在日落后不久。此时,由于太阳刚刚落山不久,地面散失的热量还不多,凉露尚未形成;而等到夜里“露似真珠”之时,似弓之月却又早已沉入西方地平线以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