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大学生就业论文.docx

格式:docx   大小:21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学生就业论文.docx

上传人:mama1 2022/10/7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学生就业论文.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大学生就业论文 】是由【mama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大学生就业论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大学生就业论文
高校生就业论文篇一
一、何为高校生就业困难
笔者认为,高校生就业问题不仅是指其初次就业率不高,也包含高校生的就业满足度。高校生初次就业率就是指在应届生中,已经就业的毕业生人数除去毕业生总数得到的数值。从1999年扩招至20xx年,中国高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基本维持在75%左右。20xx年后,初次就业率起先稳步上升。与此同时,高学历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起先出现下滑趋势。比如20xx年,%,%。过去,不管是社会还是高校都将就业率作为衡量高校就业状况的唯一指标,而彻底忽视了就业质量问题。调查显示,高校生初次就业后,出于种种缘由对自己职业的满足度并不高。尽管这部分学生被统计入已就业人员当中,但他们极有可能跳槽甚至自愿事业。
二、高校生就业困难的缘由
有部分学者将高校生就业困难的缘由归结为高校扩招。其实不然,扩大高等教化的普及范围,提升国民素养和人力资本质量是整个世界发展的趋势。虽然中国是人口大国,但是目前中国高等教化的毛入学率只有15%左右,与世界发达国家还存在肯定差距,只能说是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而且,高校扩招并没有导致就业总人口的增加,也就是说,不管有没有高校扩招政策,中国始终面临着同等数量的待就业人口。更有学者认为,高校扩招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当前的就业问题。笔者认为,造成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当前中国经济结构的失衡
当前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还依靠于第一和其次产业的拉动,第三产业发展缓慢,而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实力是最强的。同时,随着中国经济从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向技术密集型发展,以及国有经济和国家事业单位的调整,第一、其次产业对劳动力的依靠程度也在下降,高校生的就业空间被压缩。
2、二元劳动力市场及高校生自身的问题
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也称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多林格尔和皮奥里于20世纪60年头提出的。一级市场主要存在于中国东部发达地区,集中于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等传统优势单位。由于这些发达地区拥有良好的居住环境和丰富、先进的生活方式,许多高校生宁愿在这里等待机会而不情愿去欠发达或偏远地区就业。所以就出现了在大城市里人才供大于需,而在欠发达和偏远地区又急缺人才。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人才的极大奢侈。要变更这一问题,一方面须要国家政策的引导,大幅提高欠发达地区人才稀缺岗位的各项待遇,激励学有所长的高校生往这些地区流淌。另一方面培育高校生树立正确、理性的就业观,正视自己的实力,精确定位,树立终身学****的理念。
3、高校培育模式中的弊端
第一,专业设置与社会经济发呈现实不符。一般来讲,高校的专业设置都是依据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不断调整的,目前高校在专业设置过程中,无法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有效预料,只看到当前的某些热点行业,设置所谓的热门专业,并以此为卖点扩大招生人数。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热点行业会渐渐变成夕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下降。而高校专业设置、淘汰速度明显滞后于社会发展的要求。高校这种追求社会热门专业的短视行为,干脆导致专业人才供大于求。其次,教化质量下滑,滥发文凭,毕业生无真才实学。
随着1999年高校起先扩招,高校毕业生尤其是本科毕业生的数量呈几何式增长,但真正的高精尖人才却很少。不少高校既不注意理论教化也不注意学生应用实力的培育,放松对学生学****的要求,甚至为了追求毕业率和学位授予率,对学生考试和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放水。这种环境中培育出来的学生的竞争力甚至不如职业学校的学生。第三,注意应用型人才的培育,忽视了基础学科人才的挖掘。现在的高校为了迎合社会须要注意对应用型人才的培育,因为应用型人才对企业的短期效应最为明显,而相比之下基础学科却受到冷遇。和应用类专业招生人数爆棚的现状相比,许多基础学科专业如历史、哲学、数学、物理等专业面临招不满人的尴尬局面。基础学科是探究和探讨社会基本发展规律,供应人类生存与发展基本学问的学科。人类社会的每一项进步都以基础学科的发展为前提条件的,不能因为一时的就业率而忽视了对基础学科人才的培育和挖掘。
三、建立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和须要的高等教化培育模式
1、充分、合理利用市场,优化高校专业设置
进入21世纪,高等教化受到市场、政府、高校本身三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市场的介入程度越来越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和市场的关系应当是既要充分利用市场因素,又不能盲目依靠市场。高等院校在专业设置的过程中应遵循:合理性、前瞻性、可行性、社会参加性等几大原则。所谓合理性就是专业设置要以社会对各类特地人才的需求为动身点,尤其是要充分考虑本地区经济的发展程度和特点,要在专业分布、层次、特色方面体现地区特色;同时结合本地高校的特色、层次和教化科研实力,因地制宜、量力而为。由于人才培育有肯定的周期性,因此要求地方和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具有前瞻性。要充分探讨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和发展趋势,使高校的专业设置方向和专业结构调整方向与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远景规划相一样。也就是说高校培育出来的人才不仅能满意目前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又能为将来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可行性是指高校专业设置必需结合本校实际的办学条件、师资力气、科研实力等要素。办好一个专业,最重要的是具备相关学科的师资力气和科研实力,此外还要进行相当数量的资金投入。尤其是地方性高校应当从本校实际状况动身,量力而行,不能盲目利用自己在专业设置上的自主权,不顾自己的实际实力,一味跟风,最终只能是东施效颦,不仅毫无效率,更造成国家资源无端奢侈。高校专业设置本质上是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有用人才,只有满意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校的培育模式才能获得真正的认可。但是目前在高校专业设置过程中,占主导地位还是高校或政府,社会力气的参加度极低。笔者认为各地区的工商团体、行业协会均可以参加到高校的专业设置过程中来,一方面高校可以了解最刚好、最牢靠的社会人才信息,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和社会力气的合作获得相应的办学经费。
2、提高高等教化的教学质量
培育通识型人才的同时也要注意对高精尖人才的培育。随着高等教化走向平民化和大众化,一方面上高校不再是遥不行及的幻想,凡是希望接受高等教化的公民都有机会享受到高等教化,另一方面,招生规模的扩大也考验着高校的软硬件设施,照实验室、教室、图书馆、教学管理实力、师资队伍建设等,不行避开会带来教学质量的下滑。目前在高校的人才培育模式中主要存在几个问题,一个是课程许多但不成体系,甚至课程设置颠倒。其次就是授课内容陈旧,老师几年不更新教学内容。第三就是从老师到学生都不重视实践环节。
所以高校首先在制度层面建立起一套严格的教学管理流程,通过专家听课,学生反馈等方式,对老师的教学实力提出更高要求。对不合格的老师要求其进行整改或再培训。同时确立淘汰机制,对学****不合格的学生淘汰至下一年级或者进行转专业。其次,加强学风和校风建设。第三,高等教化应当在发展大众教化的同时,更要注意精英教化。精英人才不仅仅是指科研领域的精英人才,各行各业各领域都存在精英。这就须要不同层次、规模的学校对自己有一个精确的定位,在培育模式上有所差异化。比如通过自主招生、选拔性考核,重点培育一批高精尖人才。
3、适合、合理的就业引导,树立学生正确的就业观
高校应主动联系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立并发展长期且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畅通就业信息渠道,刚好向学生发布各类就业信息。在有须要时主动充当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沟通中介,帮助学生顺当就业。高校也要帮助学生建立理性的就业观。一方面摆正心态,降低就业预期。不要以自我为中心,盲目追求高收入、高福利的企业或者稳定的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可以选择先择业再就业。另一方面,激励学生不断学****提升自身层次,开拓自我发展空间。第三,有安排地对学生进行就业培训,尤其是了解、分析自我优劣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以及利用实战模拟的方式向学生讲授相关面试的技巧等。
高校生就业论文篇二
一、高校生就业现状
自1999年一般高等院校起先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数量以平均每年60万~70万的速度增加。与此同时,近年来的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始终在70%~75%之间的低位徘徊。十八大以来,国家在宏观经济导向上有意放缓经济增长速度,而国际的经济环境仍旧非常困难严峻,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一些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还没有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依据探讨表明GDP增速每降低1%,就会相应削减120万的就业量。数据显示,20xx年高校应届毕业生多达727万,比20xx年增长28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毕业生最多的一年。因此20xx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二、造成高校生就业难的缘由分析
(一)产业结构失衡,造成对高校生就业量的有效需求不足
依据发达国家的经济实践表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关系式较为一样的,工业化的进程就是产业结构的比重优势由第一产业向其次产业、再由其次产业向第三产业演替的过程,与此同时也是劳动力依次转移的过程。由“配第―克拉克定理”我们知道: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渐渐下降;其次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起先上升。
凯恩斯认为,一个社会的就业总量取决于有效需求的大小,失业(即“非自愿性失业”)是有效需求不足的结果。现阶段我国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学问密集型的服务产品需求大于供应,不过第三产业的发展仍旧依靠低成本的制造模式,这种模式还基本处于全球产业链的最低端,虽然吸纳了大量的农夫工就业,但是由于高端学问型服务业发展滞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升级缓慢等问题,造成了高校生供应的质量不符合劳动力所要求的质量,也就是“高校生的结构性失业”。
(二)就业卑视问题使得高校生就业更加困难
劳动经济学中定义,假如具有相同生产率特征的劳动力仅仅是因为他们所属人口群体不同而受到不同对待,就可以说当前存在劳动力市场卑视。目前,我国就业卑视问题较为严峻,在劳动就业市场,大部分的聘请简章含有就业卑视性条款,这些条款应聘者的年龄、性别、学历甚至身高等方面都有严格的限制。这些限制条件加大了高校生在就业中的难度,使得高校生就业问题进一步加重。

所谓高校生就业环节中的性别卑视是指,用人单位在录用高校毕业生的各环节中,除阻碍正常生产、工作或依法不适合女高校生的工种或岗位外,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女生或提高对女生的录用标准,而导致女生同等择业机会的丢失及其他损害的状况。尽管我国《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对禁止性别卑视、爱护妇女的同等就业权作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女高校生就业当中因为性别问题而与就业单位失之交臂的状况比比皆是。20xx年4月,中国人民高校劳动人事学院开展的“北京女高校生就业供求意向”调查显示:在75家被调查的企业中,有42家(56%)情愿招男生,男女都情愿招的企业有26家(%),只有3家(4%)情愿招女生。可见在人才市场上,广泛存在女高校生的就业卑视问题,同样的条件女高校生就业难度要大于男高校生。

学历卑视问题在我国就业市场上始终存在,并且有越演越烈的趋势,许多用人单位在聘请过程中不结合自身条件一味追求高学历,造成极大的人才奢侈现象。究其缘由,在于许多聘请单位看好的并不是人才能否胜任工作任务,而是因为这些高校学历可以制造出“好看”的人才数据。20xx年4月16日,教化部办公厅发出《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的通知》,《通知》中特殊强调,凡是教化部门和高校举办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聘请活动,要做到“三个严禁”:严禁发布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聘请信息,严禁发布违反国家规定的有关性别、户籍等卑视性条款的需求信息,严禁发布虚假和欺诈等非法就业信息,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卑视。可见,就业卑视问题亟待解决,刻不待时。
(三)高校生自身缺乏竞争力,就业观念陈旧
当前,高校在学生培育、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问题,造成了现在高校毕业生缺乏独立思索和解决问题的实力,就业竞争力低,在求职中往往被用人单位淘汰。另外,高校生的就业观念不适当也是限制高校生就业的重要因素。据相关方面统计,高校毕业生中,%期望进入党政机关工作,%期望进入事业单位,,%。%,但是民企需求量却占46%,这种供求关系的不平衡是造成高校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缘由。
三、解决高校生就业难的对策
(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提中学小企业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主动调整三大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依据国际阅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后,是第三产业加速发展的转折点。20xx年我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20xx年我国人均GDP更是达到5432美元,快速发展第三产业的条件已经具备。%,增速与其次产业持平,尽管增加值与其次产业还有距离,不过这变更了过去多年来第三产业增速低于其次产业的状况,可见近年来我国正在加速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将带动就业大幅增加,从而缓解高校生就业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