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

格式:docx   大小:22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

上传人:春天资料屋 2022/10/7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是由【春天资料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药技术临床操作规范
一、中药制剂操作规范
1、汤剂
1)制备
处方调剂——药味复核——编号——下罐(砂罐)加水
超出药面3-5厘米——浸泡(20-30分钟或更长)——加热煎煮——过滤去渣(一般)——归并滤液(或浓缩至需要量)——装瓶
2)注意事项:①加水量、煎煮时间,均视药材质地而适合掌握。②特别药可作特别办理,如先煎、后下、单煎、烊化、
冲服、包煎、另煎、兑服等均应严格履行制备规范。
2、煎膏剂
(1)制备
配料(与药料办理)复核药味煎煮(2-3次归并滤液)
——浓液(不停搅拌)——收膏(标准:在桑皮纸无渗润水
迹或挑起片状)
2)注意事项:①煎取总次数与时间,视药材性质而定。②所加入的糖或蜜要经炒,一般不超出油膏的三倍。③如需加入药物细粉,待冷却后加入,搅拌混匀。
3、散剂
1)制备
配料(复核)——干燥(芬芳药料不可以高温办理)——
粉碎——过筛——混淆——分剂量——质检——包装
(2)注意事项:
①药粉要求:一般散剂应经过6
号筛,煮散应经过
2号
筛,儿科及外用散剂应经过
7号筛。
②散剂应干燥松散、混淆平均、色彩一致,如含有毒、
剧药和名贵药时,应采纳等容积递加配研法,混淆平均并过
筛。
③用于深部组织创伤及溃疡面的外用散剂,应在洁净避
菌环境下配制。
④含挥发性或易吸潮性药密封储藏。
4、丸剂
水丸
1)制备
配料——复核——干燥——粉碎——起模——盖面——
干燥——过筛——包衣——打光——质检——分装
(2)注意事项:
①药粉除还有规定外,应过6号或5号筛。②干燥温度一般不可以超出80℃,含挥发性或多量深粉成
份者应在60℃以下进行干燥。
蜜丸
1)制备
备料——干燥、粉碎、混淆——和药——制丸粒——包
衣及包装
(2)注意事项:
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①所有蜜老嫩程度视药性、天气条件而定。
②除还有规定外,用搓丸法制备大小蜜丸时,炼蜜趁热
加入药粉中混匀,对含树脂、胶类及拥有挥发性的药物,应
在60℃左右加入,用泛法制水蜜丸时,炼蜜应加开水稀释后使用。
5、冲剂
1)制备
配料(复核)——提取——制料——干燥——包装
2)注意事项:①所有辅料(蔗糖、糊精、淀粉或乳糖等)应切合药典
规定,加辅料量一般不超出清膏量的5倍。
②清膏要达到规定的相对密度。
③成品应干燥,色彩一致,无吸融化现象。
④挥发应平均喷入干燥颗粒中混匀。
6、糊剂
1)制备
复核、一般药——煎取药液——浓缩液配料——细料药
——分别研至极细混匀——混匀调匀
2)注意事项:①煎取药液的资料布包好,起码煎取两次浓缩至必定自
稠度,防备芬芳气味走失。
②成品应为平均的糊状物。
7、酒剂
(1)制备
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配料(按要求进行炮制)称量、复核——浸渍(30分钟)
——取液(上清液和煮渣归并)矫味——静置(14分钟)—
—滤清、灌装
2)注意事项:①浸渍时,要加规定量白酒密闭。
②每天搅拌1-2次,一周后每周搅拌1次。③药物要切碎以增添溶出率。
8、软膏剂
1)制备
配料(分别单称、复核、基质)——固体药料研细过部过6号筛——混淆(挑匀)——分装
2)注意事项:
①基质要切合药典规定,包装资料不得同药物或基质发生理化作用。
②成品药应平均、细腻、无酸败、异臭、变色和不良刺
激。
③易涂布而不熔解,但能融化。
9、糖浆剂
(1)制备
配料(复核)——提取(芬芳水另提,一般药煎取
2次)
——滤过——浓缩——取按比率糖水混淆——煮沸——放
凉、加入附带剂搅匀——分装
2)注意事项:①除方中的成分(芬芳药提取液)外,其余附带成份的
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采纳,均按国家规定的标准。②除还有规定外,含糖量不低于60%。③应在避菌的环境下配置,实时灌装于灭菌的干燥器
中。
④成品应澄清,储存长久同意有少量轻摇易散的规范积淀。不得有酸败、异臭、产生气体或其余变质现象。
10、丹剂
1)制备
配料(复核)——粉碎成粗粉坐胎——混匀封口——烧
炼——收丹——去火毒
2)注意事项:①资料的提取比率不得随意调整或估计配料。②细度要求要掌握。③成品性状应为黑色润湿细粉末状。④成品合格标准是发热温度60℃左右,连续时间在16
小时以上。
二、中药各工种技术操作规范
1、净制:依据药材详细状况,分别采纳精选、水选、风
选、挑选、刮削、剔除、刷、擦等使达质量标准。
2、切制:除鲜切、干切外,须经浸泡使其柔嫩者,应少
泡多润,防备有效成分流失,并按药材大小、粗细、软硬程
度平分别办理。注意掌握天气、水量、时间等条件。切开后
实时干燥,测定水价含量,使达药品标准。常有的规格以下:
片:,薄片1-2毫米,厚片2-4毫
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米。
段:长度为10-15毫米。
块:8-12毫米的方块。
条:皮类为宽2-3毫米,叶类为宽5-10毫米。
3、炮制
1)清炒:取净药材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规定程度时,拿出,放凉;需炒焦者,中火炒至表面焦黄色,断面色加深为度,放凉;需炒碳者,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黄
色或至规定程度时,喷淋清水少量,熄灭火星,拿出,放凉。
2)麸炒:取麸皮撒至热锅中,加热至冒烟,放入净药材,快速翻动,至药材表面呈黄色或色变深时,拿出,筛去
麸皮,放凉。(除还有规定外,药材与麸皮比率为10:1)
3)烫:取沙子(或蛤粉或滑石粉)置锅内,武火炒热
后,放入净药材,不停翻动,烫至酥泡或规定程度时,拿出,筛去沙子,放凉。
4)煅:①明煅:取净药材,不要求煅红,但需使结晶水蒸发尽
或所有形成蜂窝状的块状时,拿出,放凉,碾碎。
②煅淬:将净药材煅至红透时,立刻投入规定的液体辅料,淬酥(如不酥,则需频频煅至淬酥)拿出,干燥,打坏或碾粉。
5)蒸:取净药材,照该品炮制的各项规定,加入液体辅料拌匀(清蒸除外),置适合的容器内,加热蒸透或至规定的程度时,拿出,干燥。
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6)煮:取净药材加水(或液体辅料)共煮,至液体所有吸尽或切开内无白心时,拿出,干燥。(辅料用量照该炮制品规定加注)
7)掸:取净药材投入开水中,翻动片晌,捞出,冷干
(种子类药材,需掸至种皮由皱缩至伸展,能搓去时,捞出,放冷水浸泡,除掉种皮,干燥)。
8)酒制:包含酒蒸、酒炙、除还有规定外,用黄酒。酒炙:取净药材,加酒搅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规
定程度,拿出,放凉。(除还有规定外,药与黄酒比率为
10:
1)
9)醋制:包含醋蒸、醋煮、醋炙。一般用米醋或酵醋。醋炙:取净药材,醋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规定
程度,拿出,放凉。(40℃,除还有规定外,药与醋比率为
10:2,必需时加水适当稀释)
10)盐炙:洗净药材,加盐水拌匀,闷透,个别药材先入锅内,边搅拌边加盐水,以文火加热,炒至规定程度,
拿出,放凉。(除还有规定外,药与盐比率为100:2,加适当水溶解后拌匀药物)
11)姜汁炙:将生姜洗净,捣烂,加入适当,压迫取
汁,姜汁再加水适当重压一次,归并汁液(即为姜汁)。如为干姜,捣碎后加水煎煮二次,归并取汁。取净药材,加姜
汁拌匀,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姜汁被尽吸置规定程度时,取
出,放凉。(除还有规定外,每100公斤净药材,用生姜10
公斤或干姜3公斤)
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三、针灸操作技术规范
1、掌握好各样手法的操作,娴熟提插、捻转的基本功。
2、选择正确的体位,便于取穴、操作,使病人感觉文舒
服,防备发买卖外。
3、针具一定高压消毒,认真检查针具,坚持一针一穴,
用于某些传得病患者的针具,一定此外搁置,严实消毒,预
防交错感染。
4、施术部位规范消毒,医生的手指应在施术前用肥皂水
刷洗洁净。
5、施术前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减少病人的精神负担,
做到态度平和、语言和蔼、举止文明。
6、注意针刺的各个环节,如进针、留针、行针、出行等,
出针后要检查针具、针数,防备遗漏。
7、防备不测状况,晕针、滞针、弯针、断针、血针、血肿、气胸等发生,一旦发生应实时、正确办理,如状况紧急应报告相关部门。
8、施灸或拔罐时,不要烧伤病人的肌肤及衣物,防备火
灾的发生。
9、运用电器时,如电针、红外线、TDP、瘫痪治疗仪等
要保障用电安全,用后要立刻切断电源。
10、治疗过程中,医生应集中精力,不可以东张西望,与
人谈话,招待客人。
四、红外线治疗仪操作规范
1、目的:使红外线光束投照环境人体治疗部位之皮肤。
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2、操作要领:
1)灯距适合并实时调理;
2)灯头不悬垂于人体上。
3、操作方法:
1)先开灯预热2-5分钟,待热后再行治疗;
2)向初诊患者讲清注意事项后,采纳舒坦体位,并露出患部;
3)治疗区靠近头部时就应布帘将眼遮住;
4)灯距4-70cm,斜上方可旁侧,而后记下开灯时间;
5)治疗时常常咨询患者感觉,以温热舒坦为宜,察看局部并实时调理距离;
6)每天治疗1-2次,一般每次30分钟,15次为一疗
程。
4、注意事项:
1)知觉丧失者禁忌治疗,有知觉阻碍者注意;
2)治疗中有头晕心慌等则停止治疗。五、超短波治疗操作规范
1、目的:使用波电场中心作用到人体之治疗部位。
2、操作要领:
1)治疗部位要处于电场之中心;
2)剂量之分级要掌握正确。
3、操作方法:
1)除掉电场作用范围内之金属物,取适合体位;
2)按医嘱选好电极、部位、剂量;
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3)检查机器旋钮能否处于零位,异线不行交错、打圈、
碰触机器和接触地面,而后接通电源,待灯丝加热1-3分钟后,方可接通高压进行治疗;
4)治疗中要常常咨询患者感觉,察看安表指针,并经检波器比较;
5)治疗为无热、微热三种应正确掌握;
6)治疗时间15-20分钟,每天一次,10-20次为一疗
程。
4、注意事项:
治疗床椅一定木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禁止接触金属物
品。
六、颈椎牵引治疗操作规范
1、目的:使牵引力落在颈椎体后缘。
2、操作要领:
1)牵引体位以颈椎前屈20°为宜;
2)牵引重量不超出体重的七分之一。
3、操作方法:
1)向初诊者讲清注意事项,而后采纳舒坦的体位进行枕颌牵引;
2)牵引体位以颈椎前20°为宜,如症状不减可依据病员自觉症状获得改良而定重这落点为宜,不用强求某一特定地点;
3)依据病员体质、体重确立牵引重量,一般首次牵引重量展开,可依据病情渐渐增添,但一般不超出
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