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e速贷被警方调查事件舆情分析
二〇一六年五月三十日
目录
一、事件概述 4
二、媒体关注走势分析 5
三、微博关注走势分析 6
四、舆情特征分析 8
五、关键词分析 9
六、地域分析 9
七、网民观点倾向性分析 10
七、专家观点 12
八、各方回应 13
九、媒体评论 14
十、舆情点评及应对建议 15
案例概要:5月20日上午,广东6年老平台e速贷总部出现大批警务人员。25日晚间,广东省惠州市公安局惠城区分局官方微博通报:经公安机关初步查明,广东汇融投资股份公司利用e速贷平台非法吸收的资金累计达数亿元,该公司法定代表人简某和部分股东以股权投资、发标等方式将吸收投资人的部分资金占为己有,请广大投资人报警。
关键词:惠州市公安局平安鹅城 e速贷
舆情概要
舆情所涉部门
惠州市公安局、惠城区分局
舆情所涉领域
互联网金融P2P金融
舆情发生时间
2016年5月20日
舆情持续时间
第一阶段:3天(—)、第二阶段3天(—)、第三阶段4天(—)、第四阶段2天(—30)
舆情发生地域
广东惠州
首发媒体
网易财经
第一文本
行业微信群中有人爆料称,广东P2P平台e速贷公司出现很多警察,疑似被查
传播路径
微信爆料—微博热议—网络媒体—公司声明—平面媒体—平安鹅城回应—行业网站评论,意见领袖发言
舆情焦点
e速贷公司突然涌入许多警察,官网已无法访问;
广东“e速贷”13人被刑拘;
e速贷涉非法吸收存款被调查;
e速贷非法吸存被查,总交易额近71亿;
P2P平台应回归信息中介;
PPmoney互联网金融平台董事长发微博。
舆情结果
广东汇融投资股份公司利用“e速贷”平台非法吸收的资金累计达数亿元,该公司法人简某和部分股东以股权投资、发标等方式将吸收投资人的部分资金占为己有。
一、事件概述
近日,广东6年老平台e速贷(运营主体为“广东汇融投资股份公司”)总部出现大批警务人员,该事件爆出后引燃了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引起网络舆论的重点关注和热议。
2016年5月20日上午,投资者在微信朋友圈曝光了一段视频,画面显示,号称“惠州第一家,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家P2P平台”e速贷总部出现大批警务人员,平台疑似被警方调查的消息不胫而走,引起行业广泛关注。
5月20日下午,多位网友反映称,登陆e速贷官网出现502。e速贷在微信上发布公告,称惠州警方是例行检查,公司员工和高管配合警方调查。
5月21日上午,e速贷网站恢复正常访问,但响应时间仍然较慢。当日下午,“e速贷”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关于我司520被调查事件的进展公告》称,公司领导和员工为配合警方调查,暂时无法正常提供服务。
5月21日下午,e速贷通过官方微信发布《关于我司520被调查事件的进展公告》,公告称,5月20日惠州市公安局惠城区分局到公司进行检查,涉及方面根据官方公告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期间公司员工及相关领导主动配合,后带走协助调查。截至到21日凌晨,各部门大部分员工已陆续回到家中。
5月24日上午,e速贷再次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一则关于公司及平台并未关闭的消息。并称,13位高管仍在接受调查,三十多位投资人提交请愿书。但随后该公告被删除。
5月25日晚间,警方通报:经公安机关初步查明,广东汇融投资股份公司利用“e速贷”平台非法吸收的资金累计达数亿元,请广大投资人依法向户口所在地(或居住地)公安机关报案。
二、媒体关注走势分析
本报告就采集的文章进行分析,对2016年5月20日 00时00分到2016年6月3日 23时59分以来,互联网上关于e速贷的相关舆论进行了深入地分析,舆论最高峰出现在2016年5月26日,共有596篇相关文章,详细分析如下(见图1)。
图1 e速贷新闻媒体关注走势图
在媒体关注方面,媒体关注总体呈现出“W”起伏状态,起先媒体关注度一般,在企业和政府两方的几次不断回应中,产生了舆论波澜,并达到两次舆论高潮。
最早的舆论在2016年5月20日14:36,网易财经首次报道了《P2P平台e速贷承认被查发声明:请大家理智》的文章,文章中主要提到e速贷官方微信的回应内容,其文章跟帖量达到了4308条。随后,凤凰财经、腾讯网、新浪网、新浪、网易、和讯以及凤凰网等媒体
予以了报道。
5月21日,该事件继续发酵,《每日经济新闻》、《北京青年报》、《南方日报》等面媒体的财经版面纷纷刊登了该事件,文章内容主要围绕e速贷工作人员回应、官微回应、企业背景调查等敏感话题。
5月22日,主要报道以e速贷涉非法吸收存款被调查为主,整体来看,媒体关注度有所下降。
5月23日,《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