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文档名称:

四常用针刺补泻手法.ppt

格式:ppt   大小:299KB   页数:2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四常用针刺补泻手法.ppt

上传人:相惜 2022/10/7 文件大小:29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四常用针刺补泻手法.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四常用针刺补泻手法 】是由【相惜】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四常用针刺补泻手法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四)常用针刺补泻手法
分单式补泻手法、复式补泻手法
1、单式补泻手法:又分为捻转补泻、提插补泻、疾徐补泻、迎随补泻、呼吸补泻、开阖补泻、平补平泻。
精选ppt
单式补泻手法表
名称
补法
泻法
捻转补泻
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时间短,大指向前,食指向后
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时间长,大指向后,食指向前
提插补泻
先浅后深,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慢,时间短以下插为主
先深后浅,轻插重提,幅度大,频率快,时间长,以上提为主
疾徐补泻
进针慢,出针快
进针快,出针慢
呼吸补泻
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
呼气时出针,吸气时进针
迎随补泻
针尖随经脉循行方向顺经而刺
针类迎着经脉循行方向逆经而刺
开阖补泻
出针后按闭针孔
出针时不按闭针孔,或摇大针孔
平补平泻
进针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
精选ppt
精选ppt
2、复式补泻手法
复式补泻手法是单式补泻手法的综合应用,是由单式补泻手法进一步组合而成。
(1)烧山火(补法)
将针刺入腧穴应刺深度的上1/3(天部),得气后行捻转补法,再将针刺入中1/3(人部),得气后行捻转补法,然后将针刺入下1/3(地部),得气后行捻转补法。如此反复操作3次(可配合呼吸补泻法的补法),即将针按至地部留针。
临床多用于治疗冷痹顽麻、虚寒性疾病等。
精选ppt
(2)透天凉法(泻法)
将针刺入腧穴应刺深度的下1/3(天部),得气后行捻转泻法,再将针紧提至中1/3(人部),得气后行捻转泻法,然后将针紧提至上1/3(天部),得气后行捻转泻法,将针缓缓地按至下1/3。如此反复操作3次(可配合呼吸补泻法的泻法),即将针紧提至上1/3留针。
临床上多用于热痹、急性痈肿等实热性疾病。
精选ppt
六、留针与出针
(一)留针:静留针和动留针。
临床上留针与否、留针时间的长短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病证可酌情留针15-30分钟。
而慢性、顽固性、疼痛性、痉挛性疾病,可适当增加留针时间,如急性腹痛、三叉神经痛、痛经等,留针时间可达数小时。
小儿一般不便留针。
有些病证,只要针下得气,施术完毕即可出针,如感冒、发热等。
刺络放血亦无须留针。
精选ppt
(二)出针
拔针时要以左手拇指、食指或食指、中指固定被刺腧穴周围皮肤,右手持针轻微捻转退至皮下,然后迅速拔出,或将针轻捷地直接向外拔出。
若拔针后,针孔偶有出血,是由于刺破血管所致,可用消毒的干棉球轻按压片刻。
精选ppt
七、异常情况处理
针刺如操作不慎,疏忽大意,或犯刺禁,或针刺手法不当,或对人体解剖部位缺乏全面的了解,在时也会出现一些不应有有异常情况。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晕针、滞针、弯针、断针、血肿
精选ppt
(一)晕针
1、原因:多见于初次接受治疗的患者,可因精神紧张、体质虚弱、过度劳累、饥饿、或大汗、大泻、大失血之后,或体位不适,或施术手法过重,而致针刺时或留针过程中发生此现象。
2、表现:突然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慌气短、出冷汗、恶心欲吐、精神疲倦、血压下降、脉沉细。严重者会出现四肢原厥冷、神志昏迷、二便失禁、唇青紫、脉细微欲绝。
精选ppt
3、处理:立即拔针,让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松开衣带,注意保暖。
轻者休息片刻,给予温开水或糖水或热茶,一般可渐渐恢复;重者可在上述处理情况下,指压或针刺人中、内关、合谷、太冲、足三里等,若仍不省人事,可采用急救措施。
精选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