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文档名称: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格式:doc   大小:80KB   页数:2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可爱的嘎嘎 2022/10/7 文件大小:8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是由【可爱的嘎嘎】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2-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渤海高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10月月考试卷
高三历史
考试范围:必修二第一、第二单元;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
、班级、考号等信息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江南农村家庭投资结构图》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


C。生产日趋专业化
D。注重精耕细作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明朝末年江南地区农村家庭投资结构主要是工具、播种、肥料、灌溉等,说明家庭的投资主要应用于土地,目的就是提高产量,是精耕细作的表现,D项正确。明朝末期的江南地区,农副业经营仍然是小农经济,市场化程度不高,排除A。明末农村耕作方式依然是铁犁牛耕,并未减少对铁犁牛耕的依赖,排除B。生产专业化是指围绕某种农产品的生产培育,将种、养、加过程和产、供、销环节联为一体的专业生产经营系列;与材料强调明末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不符,排除C。
《环山余氏宗谱》中记载,明代商人余荷浦经商“二十余年,囊囊日实,良田美宅如愿以偿”。这一记载反映了明代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2-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A。工商皆本思想产生


D。传统观念受到冲击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明代商人"“良田美宅如愿以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随着商业的发展,传统的观念受到冲击,故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工商皆本的思想,故A项排除;B项说法错误,错在“解体";C项说法错误,错在“解除".
3.“春初砍山,众木尽噘。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这种耕作方式开始被取代是在
A。商代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砍山”“众木尽噘”“明日雨作,乘热下种”说明这种耕作方式特征是:放火烧山,用草木灰作为肥料,是典型的“刀耕火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个体农耕经济逐渐取代刀耕火种,故C项正确;AB项时仍然是刀耕火种,排除;西汉时期个体农耕经济有所发展,故D项排除.
【点睛】首先分析“砍山”“众木尽噘”“明日雨作,乘热下种”;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答案.
4。《梦梁录》中记载了南宋都城临安的240多道菜,《武林旧事》记录了当时临安的40种酒,仅临安一城,
A。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地区
B。商品经济丰富了市民生活
C。发达的外贸促进了大众消费

【答案】B
【解析】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3-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南宋临安饮食种类丰富,反映了商品经济丰富了市民生活,B项正确。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但与材料强调商品经济丰富了市民生活的信息不符,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外贸的信息,而是强调商品经济丰富了市民生活,,而是强调商品经济丰富了市民生活,排除D.
5。学者许倬云指出:孝道的伦理,尤其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也与农户保持劳动力不缺乏的需求有彼此相证的合理性。该材料可以说明
A。孝道伦理与小农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

C。孝道伦理维持了古代中国农村的秩序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宋明理学,从题意中可得出作者认为伦理观念与农业劳动有联系,即多生育子女可以满足小农经济劳动力的需求,所以选择A选项;B选项错误,题干中主要体现伦理同小农经济的关系,未体现制约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C选项错误,未体现伦理同农村秩序的关系;D选项错误,关系倒置,应是农业劳动力增长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
【点睛】本题要从题意中分析出在考察孝道伦理同农业经济的联系,即可得出答案.
:孝道的伦理,尤其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
A。孝道伦理与小农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宋明理学,从题意中可得出作者认为伦理观念与农业劳动有联系,即多生育子女可以满足小农经济劳动力的需求,所以选择A选项;B选项错误,题干中主要体现伦理同小农经济的关系,未体现制约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C选项错误,未体现伦理同农村秩序的关系;D选项错误,关系倒置,应是农业劳动力增长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
【点睛】本题要从题意中分析出在考察孝道伦理同农业经济的联系,即可得出答案。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5-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7。宋朝时,“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这反映出当时
A。国家失去对农民的控制
B。政府田赋收入减少

D。农村土地兼并严重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指的是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故D项正确;材料只是说宋朝土地兼并严重,没有体现国家失去对农民的控制和政府田赋收入减少,故排除AB;豪强地主不断侵占农民土地导致自耕农比例减少,C项错误。
~19世纪东南亚部分国家华人宗教碑铭数量表
时间国家
17世纪
18世纪
19世纪
印尼
8
51
251
泰国
1
4
85
马来西亚
1
7
216
合计
10
62
552
上表呈现的史实表明,17~19世纪的中国

B。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C。社会经济呈持续繁荣局面
D。海外贸易长期发达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出17~19世纪的中国迁往海外的人口总数的不断增加,故A项正确;自然经济加速解体表现为,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的分离及日益商品化的过程,与材料中国迁往海外的人口的不断增加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迁往海外的人口不断增加,没有体现出社会经济的持续繁荣局面,故C项错误;17~19世纪的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海外贸易日益萎缩,故D项错误.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5-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9。清朝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曾在西安、三原、凤翔设蚕管、织局,招南方机匠为师。又教民种桑,桑叶、茧丝,官家都许收买,使民节节得利,可以踊跃从事。这表明
A。清政府仍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清朝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D。陕西巡抚已经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说明陕西巡抚的意图是为了满足官营手工业生产的需要,间接带动了种桑、养蚕业发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中反映出的不是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经济重心的转移在南宋已经完成,故C项错误;清朝厉行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放弃,故D项错误。
,陕西巡抚曾在西安、三原、凤翔设蚕管、织局,招南方机匠为师。又教民种桑,桑叶、茧丝,官家都许收买,使民节节得利,可以踊跃从事。这表明

B。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C。清朝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D。陕西巡抚已经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说明陕西巡抚的意图是为了满足官营手工业生产的需要,间接带动了种桑、养蚕业发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中反映出的不是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经济重心的转移在南宋已经完成,故C项错误;清朝厉行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放弃,故D项错误。
,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鱼羹店味道独特,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干。这表明当时
A。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
B。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


【答案】D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7-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当时杭州餐饮业的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反映,与奢靡之风无关,A项错误;材料宋高宗的召见,体现出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不是政治地位,B项错误;材料宋高宗的召见,是对该鱼羹店味道的肯定,与政府强化市场管理无关,C项错误;据材料“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可得出餐饮业的发展,反映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D项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干",联系所学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知识分析解答。
(1801年)到道光十八年(1838年),广州的关税达185万两白银。从嘉庆五年(1800年)到道光九年(1829年),,备受英国人的青睐。这些现象表明当时中国
,拥有海外市场
B。南方地区传统自然经济瓦解

D。资本主义萌芽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反映的中国棉布、丝绸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来看,说明当时中国纺织技术先进,拥有海外市场。故答案为A项。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B项;C项“完全超越”说法绝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在明朝中后期产生,且材料中的现象与此无关,排除D项。
,在出土的许多汉代漆、陶器上,往往有“市"“亭”等戳记(“市”和“亭”指各地官府管理的手工业和商业区)。如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上有铭文“成市草"“市府草”等,经考证,“成市草”“市府草”为成都县的市所造,,汉代地方官营手工业的生产
A。冲击当时的等级观念
B。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D。导致了私营工业的萎缩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代官营手工业的发展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材料“汉代许多漆、陶器上,往往有‘市’、‘亭’等戳记”,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上有铭文“成市草”、“市府草"等,经考证,“成市草”、“市府草”为成都县的市所造,而这类产品曾在汉代一些小官吏或平民墓葬中出现,由此表明,汉代地方官营手工业也在一定程度上从事商品生产,具有一定的商品生产性质,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对当时等级观念的冲击,A项排除;官营手工业是由政府控制的,产品是供皇室和贵族使用的,本身无法促进商品经济发展,B项错误;材料中无法体现对私营手工业的影响,D项错误。故选C。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7-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清明上河图》中,上层人物多穿齐整的袍衫,长可掩足;平民大众则捋袖敞襟,系带裹腿,以便活动。但在南宋,已是“衣服之章,上下混淆”了。这一变化从侧面反映了

B。市民阶层日益壮大
C。社会风尚的开明开放
D。区域经济不断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南宋时,上层人物与平民大众之间在服装上没有太大差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影响了社会风尚和思想观念,,属于衣着方面,A项范围太大,排除。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市民阶层壮大,故B项也是D项推动的结果,,与材料强调经济不断发展推动社会风尚的变化不符,排除C。
15。如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
结论
A
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南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
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
B
1550~1800年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占美洲产量一半的世界白银流入中国,中国成了全球白银的“吸泵”。
以中国为中心的纳贡体系形成
C
拿破仑在1808年创立帝国贵族制度,%,资产阶级出身的占58%.
资产阶级成为统治集团的支柱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8-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D
1882年,顺天乡试发榜,《申报》的记者以快马将两江地区中试名单送到天津,用电报传到上海,次日见报,江南士子时隔24小时就获知考试结果。
通讯革新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
A。A

C。C
D。D
【答案】C
【解析】
【详解】拿破仑在1808年创立帝国贵族制度,%,资产阶级出身的占58%,说明法国产阶级成为统治集团的支柱,故C项正确;A项材料反映的是国内贸易繁荣,不能得出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故A项错误;中国成了全球白银的“吸泵”,说明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与以中国为中心的纳贡体系形成无关,故B项错误;D项中的材料反映的是近代通讯手段的革新,促进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不能说明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故D项错误.
,葡萄牙人将经过广州转运到澳门的中国货物运回欧洲,如丝、绢、瓷器等,又由欧洲运来毛织品、玻璃制品等。由此可见
A。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价格革命加速社会分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16世纪"“中国货物运回欧洲”“由欧洲运来”中可以分析出,新航路开辟后,全球性海上运输业的发展,东西方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故B项正确;A项是19世纪中期,时间上不符合,排除;工业革命是18世纪下半期至19世纪中期,时间上不符合,故C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价格革命的相关状况,故D项排除。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9-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点睛】解题注意“16世纪”“中国货物运回欧洲”“由欧洲运来”。
;爱迪生发明电灯后创立自己的电器公司;德国卡尔·本茨1885年发明汽油动力车,次年便成立奔驰汽车厂;美国莱特兄弟1903年制造出第一架飞机,1909年创办莱特飞机公司;瑞典化学家诺贝尔拥有100家工厂……从此类现象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D。科学技术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事例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的速度加快,科技与生产的结合程度越来越紧密,体现了科学技术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D项正确。材料并不能体现经济利益的驱动的问题,而是强调科学技术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排除A。“电话公司”并不属于重化工业,材料主旨也不是说明投资重化工业成为社会潮流,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而不是经济发展促进科技进步,排除C。
18。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反映出当时欧美

B。贫富差距逐渐消除

D。工人福利得到保障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大众休闲文化”“戏院”“喜剧和音乐剧"“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可得出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城市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城市化进展显著,故A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而不是逐渐消除,故B项错误;工业化开始启动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故C项错误;欧美工人福利得到保障,开始于二战后福利社会制度的建立,故D项错误。
19。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奔走于从欧洲到非洲、美洲、亚洲的各大港口和商品集散地,掀起了一场“商业革命”。这场“革命"的表现不包括
A。中国茶叶等新商品出现在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