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连续流动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doc

格式:doc   大小:327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连续流动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doc

上传人:63229029 2017/8/17 文件大小:3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连续流动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连续流动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连续流动反应器内停留时间分布的含义及其产生的原因;
2、加深对停留时间分布概念的理解;
3、掌握如何应用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来描述反应器中的逆向混合情况;
4、掌握停留时间分布的测试方法及其结果的处理。
二、实验原理
停留时间分布测定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示踪响应法。它的基本思路是:在反应器入口以一定的方式加入示踪剂,然后通过测量反应器出口处示踪剂浓度的变化,间接地描述反应器内流体的停留时间。常用的示踪剂加入方式有脉冲输入、阶跃输入和周期输入等。本实验选用的是脉冲输入法。
脉冲输入法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将示踪剂从系统的入口处注入注流体,在不影响主流体原有流动特性的情况下随之进入反应器。与此同时,在反应器出口检测示踪剂浓度c(t)随时间的变化。整个过程可以用图2形象地描述。
图2 脉冲法测定停留时间分布示意图
由概率论知识可知,概率分布密度函数E(t)就是系统的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因此,E(t)dt就代表了流体粒子在反应器内停留时间介于t到t+dt之间的概率。
在反应器出口处测得的示踪剂浓度c(t)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叫响应曲线。由响应曲线就可以计算出E(t)与时间t的关系,并绘出E(t)~t关系曲线。计算方法是对反应器作示踪剂的物料衡算,即
Qc(t)dt=mE(t)dt (1)
式中Q表示主流体的流量,m为示踪剂的加入量。示踪剂的加入量可以用下式计算
(2)
在Q值不变的情况下,由(1)式和(2)式求出:
(3)
关于停留时间分布的另一个统计函数是停留时间分布函数F(t),即
(4)
用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E(t)和停留时间分布函数F(t)来描述系统的停留时间,给出了很好的统计分布规律。但是为了比较不同停留时间分布之间的差异,还需要引入另外两个统计特征值,即数学期望和方差。
数学期望对停留时间分布而言就是平均停留时间,即
(5)
方差是和理想反应器模型关系密切的参数。它的定义是:
(6)
对活塞流反应器;而对全混流反应器;对介于上述两种理想反应器之间的非理想反应器可以用多釜串联模型描述。多釜串联模型中的模型参数N可以由实验数据处理得到的来计算。
(7)
当N为整数时,代表该非理想流动反应器可以用N个等体积的全混流反应器的串联来建立模型。当N为非整数时,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近似处理,也可以用不等体积的全混流反应器串联模型。
三、实验装置
装有二叶平桨的釜式反应器、储水槽、转子流量计、水泵、反应器、搅拌电机、示踪剂进样口、传感器
四、实验步骤
1、将总水阀打开,按下仪器的电源按钮及水泵按钮、调节流量开关,使充满反应器;2、调节流量计至所需流量;
3、当流量稳定后, KCL。
4、通过传感器测定出第三个反应釜出口处的电导率,并每隔30s采集一组数据
五、实验数据
时间(min)
0

1

2

3

4

5

电导率
Us/cm
釜一
274
856
727
630
553
490
442
405
378
356
337
323
釜二
275
406
473
514
529
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