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初三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复习.docx

格式:docx   大小:50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初三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复习.docx

上传人:HL01 2022/10/8 文件大小:5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初三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复习.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初三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复习 】是由【HL0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初三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复习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初三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复****br/>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一、运动的描述
:
①定义: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②机械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
:
①定义: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作为参照物的物体均视为静止的。
②判断方法:看是否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
③两物体同速、同向,则两物体相对静止
④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运动的快慢

定义: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不随时间和路程的变化而变化。
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s-t)图像:

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①匀速直线运动中: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变形,
物理量
国际制单位
常用单位
关系
速度(υ)
米每秒(m/s)
千米每时(Km/h)
1m/s=
路程(s)
米(m)
千米(Km)
1Km=103m
时间(t)
秒(s)
小时(h)
1h=3600s
意义物体在1s内通过的路程是多少米
②变速运动中:
变速运动的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非匀速直线运动: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若前一半路程中的速度为υ1,后一半路程中的速度为υ2:→
若前一半时间中的速度为υ1,后一半时间中的速度为υ2:→
③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自行车速度5m/s;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客运火车速度140km/h;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光速和无线电波3×108m/s
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①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首先规定它的单位;
②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③长度单位和符号: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住单位是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单位换算:1km=103m、1m=10dm=100cm=103mm=106μm=109nm。
④长度估测:;;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1cm;铅笔芯的直径1mm;一只新铅笔长度;手掌宽度1dm;墨水瓶高度6cm。
⑤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2)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量程、分度值。
(3)放,;刻度尺应与被测物体的边平行;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4)看,即视线不能斜歪,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5)读,即读数,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
(6)记,、估计值和单位
⑥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⑴测多算少:(叠加法,以少积多)(纸厚、金属丝直径)
⑵以直代曲:(棉线、滚轮子)(地图上铁路长度、圆的周长)
⑶等长测量:(圆锥的高、硬币和球体的直径)

①时间单位:秒(s)
②测量工具:古代: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
③秒表分度值:

①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有差异。
②产生原因:受仪器和测量方法、测量环境限制。
③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
④误差与错误区别: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可以消除;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
四、力
: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牛顿 简称牛 用N表示
:
①内容:大小、方向、作用点
②力的示意图作图: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画力的示意图的要领: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③力的图示作图: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要画出标准,用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
: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①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同时存在
②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产生力的作用,单个物体不能发生力的作用,不接触的物体也可发生力的作用(但两者之间必须有相互作用)。
③相互作用的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同一直线上。
五、牛顿第一定律

①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②:不受外力(受到平衡力也一样)b、对一切物体而言;c、实验推理概括出来的d、“总保持”是“原来是怎样,后来也仍然是怎样”e、“或”是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
③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④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①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②:惯性不是力,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物体惯性大小只与质量大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物体是否受力,运动快慢均无关。
③解释生活惯性现象的4个步骤:第一步:先确定研究对象原来的运动状态;第二步:突然发生变化的情况;第三步:由于惯性研究对象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状态;第四步:所以研究对象会发生………。
④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一种属性;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惯性没有条件,惯性定律是有条件的(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
六、二力平衡
①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②二力平衡条件:两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③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区别: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二个不同物体上。
④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⑴不受力或受平衡力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⑵受非平衡力变速运动。
静止状态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平衡状态
不受力作用(理想情况)
受到平衡力作用(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