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从《义序》,看中国传统社会的孝.doc

格式:doc   大小:50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从《义序》,看中国传统社会的孝.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7/8/17 文件大小:5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从《义序》,看中国传统社会的孝.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从《义序》,看中国传统社会的孝
摘要:义序是地名,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附近岛上的一个村落。《义序的宗族研究》是中国学者按规范的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林先生抱着从实地调查中来到实地调查中去的态度去收集材料。《义序的宗族研究》是林耀华在燕京大学攻读硕士的,但这篇论文因各种原因没有公开发表,更没有用英文发表,以致在燕京大学图书馆尘封了60多年。通过《义序的宗族研究》让我们对祠堂有了新的认识与感受,对宗族有了更深的了解,对中国古代社会有更全面客观的认识。祠堂是宗族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场所,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想了解中国古代的生活,中国的文化,必须了解宗族,而祠堂是研究宗族的切入点。
关键词:义序的宗族研究;祠堂;林耀华;拜祖
提起宗族,笔者以前的感觉是阴森的祠堂,冷酷的宗法,无情的惩罚。这些也是现代很多人对宗族的第一感觉。然而,中国的宗族自西周时始,延续近3600年,必然有其合理性,必要性。我们现在看待宗族应以理性客观的角度,而不能被一些先入为主的观念所阻碍。通过翻阅《义序的宗族研究》得知,祠堂最初的根本的目的――崇拜祖先。笔者非常诧异,祠堂的根本目的竟是拜祖,拜祖一年之中也只会举行五次,为什么它的影响如此之大,下面将解开拜祖的神秘面纱。
一、拜祖的渊源
拜祖是父权时代的产物,根据以下论据,林耀华先生通过此认为祭祖起源于夏代。
,夏后氏祖颛顼而宗禹――《祭法》
,使民心一;民有其亲死不哭,而民不非也。尧之治天下,使民心亲;民有为其亲杀其杀,而民不非也――《》
3.《文献通考》里有唐虞立五庙注,引郑玄按。
《礼纬元命》包,天子五庙,二昭二穆,与始祖五。
二、拜祖的意义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拜祖是一件特别迷信的事情,它代表着那个落后愚昧的封建社会,现在想来,不完全是这样。拜祖实际上是对祖先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进而对自然抱着感恩的心。
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我的根在哪里,这些问题,拜祖可以为我们做些解答。每个人不是凭空而来,通过祭祀找到我们的祖先是谁,找到我为什么要祭拜他,在笔者看来,拜祖是孝最好的表达形式。感谢已逝先人的爱护,那么对于尚在的父母,祖父母,更加有孝行。所以在古代,长者一般都能得到大家的尊重,孝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不禁让笔者想到现在的社会,有多少父母为了赡养问题把子女告上法庭,又有多少老年人被赶出家门,又有多少老年人为了生存而拼搏。现在的社会,我们已经不知道孝是什么,感恩是什么,祖先是什么。这些既不能帮我们提高名誉,地位,更加不能帮我们收敛财富,要来何用。这不得不说是社会的悲哀,是中国的悲哀。继承传统文化,如果连孝顺父母都不能做到,何谈继承发扬传统文化,有何文化之谈。在法律上,只是每月给父母的赡养费是多少,却无法规定孝顺父母的标准是什么。记得去年有人提出,不回家看父母视为犯罪,引起网友热议,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去做。在宗族生活里,与父母长辈生活在一起,那是自然的、必然的。今天,年轻人大多不愿意与父母长辈生活在一起,这样的生活环境下,怎样发扬孝,真是让人深思。现如今,经常看到老年人在寒风中摆摊挣钱的新闻,这不是个例,可以说处处有这种现象,很多人说是政府的社会保障措施不够到位,笔者认为这只是一个方面,很多子女双全的老人如此操劳着,只能说明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现在中国的孝。如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