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从政策博弈到立法博弈.pdf

格式:pdf   大小:17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从政策博弈到立法博弈.pdf

上传人:1017848967 2017/8/17 文件大小:17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从政策博弈到立法博弈.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主题研讨· 政治与法律年第期
法律治理与社会政策治理
编者按: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之中,社会组织的管理模式由单一的集权式、控制式管
理正在向法治化的管理、社会自治式管理,多方社会阶层参与的多元化的现代化管理模式迈进,
其间相关的法律制度特别是立法政策决断和行政管理制度会受到较大的影响,本刊特约请有关
专家从多角度对此展开研讨,现将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如下,供有关部门和学者参考。
从政策博弈到立法博弈
——关于当代中国立法民主化进程的省察
许章润
(清华大学法学院,北京)
摘要:从政策博弈转向立法博弈,是权益分配机制的重大变革,也是呈现于此刻中国
大地上有关分配正义的重要事实。过去中国的公权力表现为一种高度一元化状态,最高权
力的指令构成了全体行动的纲领,社会听命于政治,而政治一统,基本谈不上所谓博弈问
题。近二十年来,多元利益和多元主体的形成,逐渐造成了由利益博弈来担当正义分配的
机制之势,表现为从政策博弈向立法博弈的转型,其实质是利益博弈的法制化。立法博弈
展示了中国式政治、社会转型的真实形态,牵扯到公权与私权、社会与国家等多方因素。这
种转变催生立法的公开性与程序化的可能性,形成“立法市场”的制度潜能。立法博弈是一
种治理方式,公众参与和公民社会的发育是政策博弈向立法博弈转型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博弈;政策博弈;立法博弈;公众参与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二十世纪末十多年间,公共权力机构主要诉诸政策博弈决定分配正义,以政策导向影响利
益分配。因此,争取出台某项政策,构成了行政落实政治的主要手段,也是权力或者部门权力的
自我巩固机制。也就因此,一段时间内“,有关部委”对于担责立法并非一定十分情愿,甚至能推
就推,而汲汲于政策制定和颁行的主导权。即便是拟定法则,也主要是为了贯彻某项政策。八十
年代中期,司法部劳改局曾经受命草拟《监狱法》,即着手组织班子,进行狱制调查,翻译国外资
料“,费力得很”,一些人认为似乎干扰、分散了“改造与生产”的主责。进入新世纪以来,尤其是最
近几年,情形大变,各个部委争抢立法主导权,甚至尽量排斥利益竞争方参与分羹,社会力量亦
且介入立法过程,导致权益分配出现了自政策博弈向立法博弈的转变势头,预示着整个中国治
理方式的转型。
作者简介:许章润,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那么,其所为何来?又欲将何往?其间的关键在于,因应国家的法制化进程,立法成为利益分
配机制,因而立法过程成为权力博弈平台,公共权力机构自然无法置身事外,立法博弈遂正在成
为一种治理方式。此为一种发展趋势,也是刻下愈益显然的事实,并已为各方所关注。所以,我们
看到,这几年中国立法实践中出现了公权力部门以立法自重,着意护持自家权益的现象,社会力
量与民间团体同样积极关注并且希望介入立法过程。于此,各种因素错综纠结,林林总总,将中
国社会的多元化趋势演绎得淋漓尽致。
一部《反垄断法》,商务部、工商管理总局和发改委争抢拟定,拉扯的结果,花落商务部,情定
长安街,即为政策博弈转向立法博弈的佳例。各家争抢立法主导权,均事出有因,持论有据,振振
有词。譬如, 年开始,国家工商总局连续组织开展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