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文档名称:

西柏坡导游词.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2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西柏坡导游词.doc

上传人:世界末末日 2022/10/9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西柏坡导游词.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西柏坡导游词 】是由【世界末末日】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西柏坡导游词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西柏坡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欢送到西柏坡中共中心旧址参观学****br/>这一切都是缘于20世纪40年月后期,一代伟人主席和他的战友们在这里纵横捭阖,指挥若定,谱写了一曲壮美辉煌的赞歌,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周恩来曾经指出:西柏坡是主席和党中心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终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2022年黄镇将军参观西柏坡时题词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朱穆之同志题词中国命运,定于此村。我们大家都知道,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延安就始终是中国革命的政治中心,但后来为什么迁移到西柏坡呢?在我们参观旧址之前,我先给大家简洁的介绍一下。
1947年3月,令胡宗南纠集兵力向延安进犯。为了诱敌深入,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气,党中心主席打算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3月26日,党中心在陕北清涧县的枣林沟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史称枣林沟会议。会议打算将中心机构分为前委、后委和工委三局部。会后刘少奇、朱德同志组成中心工委向华北转移。于同年5月来到西柏坡,进展中心托付的日常工作。1947年7月12日至9月13日,中心工委在西柏坡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公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领导了解放区土地运动。1947年11月12日,解放了华北重镇石家庄,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在战略上为党中心移驻华北奠定了根底。
1948年3月,西北战局根本稳定后党中心主席在陕北吴堡县川口东渡黄河向华北转移。5月26日,主席从阜平县城南庄来到西柏坡,西柏坡成了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在这个时期全国解放战斗的战略决战时机已渐渐成熟。自1948年9月12日开头,党中心主席在此指挥了震动中外的三大战役,历时4个月19天,歼灭和改编154万余人,大大加速了解放战斗的成功进程。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会后第10天,即1949年3月23日党中心、主席迁往北平建国。
一、中共中心旧址
各位朋友,现在呈现在大家眼前的就是中共中心旧址大院。下面请随我参观,我将一一给您介绍。
董必武同志旧居
进入大院大家首先看到的是董必武同志的旧居。1947年5月,董必武同志伴同中心工委由陕北来到西柏坡,在这里工作、生活了近两年时间。
北房东屋是董老的办公室,西屋是董老一家的寝室,西厢房和南厢房是工作人员的住室。院里的海棠、杏梅、翠竹等都是当年董老和夫人何莲芝同志在工作之余亲自栽种的。
在此期间,董老担当中共中心华北局书记处书记,华北(财经)委员会主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出席了全国土地会议、九月会议和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并在会上讲了话。
董老常常孜孜不倦地学****马列着作和主席着作。书架上陈设的书籍,都是他当年阅读过的。他坚持每天学****写作,从不连续,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就是在这张办公桌上,董老为1948年首次发行的人民币,题写了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
董老的生活特别艰难,睡的是农家土炕,盖的是延安大生产时织的毛毯。他工作勤奋,还在工作之余参与劳动。在门前开荒种菜、种树。何莲芝同志早在延安时期就是纺线能手,曾被评为陕甘宁边区的劳动英雄。炕上的这架纺车就是何莲芝同志当年纺线用的。1978年,董老夫人何莲芝重返西柏坡,当她看到这架纺车时,情不自禁地再一次盘腿坐上土炕,深情地摇起了当年的纺车。
1949年3月18日,董必武同志伴同中心局部工作人员,先期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刘少奇同志旧居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刘少奇同志旧居。
刘少奇同志来到西柏坡后,近两年的时间里就住在这里。北房东屋是刘少奇同志的办公室,西屋是王光美同志的办公室。东厢房北边的小屋是刘少奇同志的秘书廖鲁言同志的住处;南边的小屋是朱总司令的秘书黄华同志的住处。
为了彻底毁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制度,经中心批准,刘少奇同志在西柏坡主持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会议是在大院西边的一个打谷场上召开的,主席台设在四周的一个旧房基上,上边搭了布棚。参与会议的各地代表坐在石头上听取刘少奇同志的(报告)。会议通过《中国土地法大纲》,并于同年10月10日由中共中心正式公布。土地改革的极大胜利,大大加速了全国解放战斗的成功进程。
1948年5月,中共中心和解放军总部在西柏坡正式办公。刘少奇同志任__副主席兼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心书记处书记兼华北局书记、中共马列学院院长等职。
刘少奇同志生活特别简朴,他的办公室既是会议室又是中心工委的办公处。中心工委很多重要会议就是在这间屋子里召开的。
室内的办公桌、沙发、转椅等都是原物。这个小木箱是刘少奇同志长期使用过的文件箱,也是刘少奇同志从西柏坡带到北平诸多物品中仅存的一件。《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在全国土地会议上的报告》等很多宝贵手稿就存放在里边。__期间,刘少奇同志的家几次被抄,小木箱由他的保姆赵淑君同志保存,并在箱子外面糊上了一层花纸,把上边的奇字第三号字迹盖了起来,才幸免于难。2022年6月,王光美同志亲自把这一具有宝贵意义的小木箱赠给了我馆。
军委作战室旧址
现在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军委作战室,这所房子是中心机关自己动手建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这九个字是杨尚昆同志于2022年7月题写的。军委作战室内设作战、情报、战史资料等三个科。它们的详细工作任务是讨论汇合敌我双方的作战状况,准时向党中心、主席汇报,并依据党中心、主席的指示下达命令。
当时这里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非常艰难,工作人员绘图、制表用的红蓝铅笔都是从敌人手里缴获来的。为了节约铅笔,他们就用红蓝毛线在墙上这张_用地图上标图。1975年,特赦后的第十二兵团司令黄维看到这四间小平房后,无限感慨地说,主席真是英明宏大,在这四间小平房里就把的几百万给战胜了,当败,当败啊!
主席同志旧居
主席主席是1948年5月26日来到西柏坡的。始终到1949年3月,主席就是在这座一般的山村农舍里,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日夜操劳。
这座一般的民宅为前后两个小院。甬路西边有一个磨盘和一个猪圈,主席和朱德、少奇等领导同志,常常围坐在磨盘旁、楸树下讨论战局。后来曾有人幽默地称为:磨盘上布下雄兵百万。
这里是主席的后院,院子里的树木均是照原状栽种的。西房南边一间,是主席的女儿李讷和保姆的住室;中间是家属住室;北边一间是主席的书房兼资料室。北房东、西两间分别是办公室和寝室。办公室内陈设的办公桌、沙发、转椅、茶几等都是当年主席使用过的。主席的工作特别紧急,办公室的灯光总是通宵光明。三大战役时,主席办公室的墙上挂满了军用地图,五位书记常常围坐在圆桌旁,讨论战局。他们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震动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作战方针和各种文电、指示,就是从这里发出的。在这里,主席写下了很多光芒着作,仅收集在《主席选集》第四卷中的就有20篇。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完毕后,党中心和解放军总部预备迁往北平。主席把中心直属机关警卫的干部召集起来,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北平就腐化了,我们共产党进北平,是要连续干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始终到实现共产主义。
1949年3月23日,主席和中共中心、解放军总部一起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任弼时同志旧居
任弼时同志的旧居是南北狭长的小院,北房为东、西两间,东边一间是任弼时同志的办公室;西边一间是任弼时夫妇的寝室。西厢房北边一间是任弼时的儿子的住室;南边一间,在九月会议期间,贺龙同志曾在此居住过。东厢房北边一间,是任弼时两个女儿的住室;南边一间是任弼时的机要秘书师哲同志的住室。
任弼时同志是1948年4月23日来到西柏坡的,他是五位书记中最年轻的一位。
任弼时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从1920__年16岁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起,到1950年46岁病故止,任弼时同志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勇敢奋斗,三十年如一日。在统治时期,他曾两次被捕入狱,在敌人的严刑面前,任弼时坚贞不屈,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他在身体受到严峻摧残的状况下,坚持忘我地工作,始终跟随党中心、主席征战南北。1948年早春,他跟随主席由陕北前来西柏坡途中,翻越五台山时,正遇(大雪)封山,人车受阻,任弼时同志硬是拽着马尾巴爬到了山顶。
室内床上一条破旧的毛毯,是延安大生产时织的,木箱、铁皮箱都是任弼时同志转战陕北来西柏坡途中随身携带的文件箱。
1949年3月23日,任弼时同志伴同中共中心和解放军总部一起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周恩来同志旧居
现在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周恩来同志旧居。北房东边靠前的这个房子,是周恩来同志的办公室;靠后的两间,东边一间是邓颖超同志的办公室;西边一间是他们的寝室。西厢房南边一间,是军委作战部部长李涛的住室。
周恩来同志是1948年4月23日来西柏坡的。他当时任中共中心书记处书记、__副主席兼总参谋长。他的工作特别繁忙,既要和主席、朱总司令等一起讨论战局,又要听取前方的战场状况汇报,还要核对军事资料、起草文电、批阅文件等。
在大决战的日子里,周副主席的工作经常是通宵达旦。办公室东墙上悬挂的照片就是他工作时的情景。周副主席考虑问题极其精细缜密,为主席部署各个战役供应了精确无误的军事资料和数据。
寝室里的书架是周副主席当年用过的。当时为了行军便利,特制了这个书架,合起来是三个箱,绽开便是书架。邓颖超办公室桌上放着的交直流两用收讯机,是许昌战役的战利品,是陈毅同志赠送的。
在西柏坡还流传着一个总理雨夜救亲人的(故事)。1948年7月30日夜,大雨滂沱。后山上有几个窑洞被水冲塌了,有四位同志被埋在里边,周副主席闻讯后,马上提起桌上的马灯,披上雨衣,拿着铁锹直赴现场,亲自组织抢救。三位同志被安全救出,一位同志不幸牺牲。周副主席又冒雨检查了机关的(其它)宿舍。等到在窑洞里住着的同志都搬到安全地方以后,他才回去休息。
1949年3月23日,周副主席伴同中共中心和主席一起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朱德同志旧居
这三间窑洞式的屋子是朱德同志的旧居,中心工委自己动手建筑的,预备让主席住。主席觉得朱总司令上了年纪,就让朱总司令去住,朱总司令于1948年1月,从刘少奇的前院搬到这里。
窑洞西间是朱总司令的办公室,中间是会客室,东间是寝室。
朱总司令是1947年5月同刘少奇等同志一起来到西柏坡的。在此期间,他担当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共中心书记处书记等职。
1947年10月底,朱总司令乘车由西柏坡动身,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视察了冀中和冀东地区的财政、经济、工业以及小学(训练)等状况,并分别对当地野战团级以上干部和冀中干部作过长篇讲话。视察期间,我晋察冀野战军正预备发起解放石家庄的战役,朱总司令亲自审问俘虏,针对敌军部署,制定作战方案。1947年11月12日我军攻克了华北重镇石家庄。战后,朱总司令又亲自(总结)了攻歼战的(阅历),并欣然命笔写下了《七律·攻克石门》。
朱总司令办公室里陈设的办公桌、转椅、电话机和书籍等都是当时的原物。
会客室里的金属桌椅,是1947年5月我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中缴获敌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的战利品,它是朱总司令到前线视察时,陈毅同志送给他的。中心迁往北平常,朱总司令又把它带到了北平。1976年6月26日,朱总司令在逝世前的20天,亲自批准将这套金属桌椅送给了我馆。寝室里的床、办公桌、衣架、床头柜等都是原物。收音机是一位苏联朋友送给他的。
1949年3月23日,朱总司令伴同中共中心和解放军总部一起迁往北平。
七届二中全会会址
这间南北狭长的小土屋是七届二中全会会址。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就是在这所房子里召开的,这里是中心工委自己动手建筑的大伙房,开会时临时布置成了会场。前面的长桌是主席台,主席台两边的方桌是记录桌,后边墙上挂着敌我战略形势图,是向大会进展汇报时用的。
出席这次会议的中心委员34人,候补中心委员19人,列席人员11人,共64人。主席主持了这次会议,并在会上作了极为重要的报告。这个报告提出了在全国成功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需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规定了党在全国成功以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实行的根本政策,以及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
主席在报告中谆谆告诫全党:夺取全国成功,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宏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宏大,更艰难。这一点现在就必需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连续地保持虚心、慎重、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连续地保持艰难奋斗的作风。要求全党同志警觉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
党的七届三中全会完毕后十天,中共中心和解放军总队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二、西柏坡纪念馆
西柏坡纪念馆1976年开工,依自然山势而建,分上下两个四合院,建筑面积3344平方米。1978年5月26日,纪念中共中心、解放军总部移驻西柏坡30周年时对外开放,以后陈设展览曾在2022年、2022年、2022年进展了修改完善,现在的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主题陈设被国家文物局评为2022年度全国十大陈设展览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