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孩子犯错你真的会惩罚吗.docx

格式:docx   大小:13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孩子犯错你真的会惩罚吗.docx

上传人:wltawn 2022/10/10 文件大小:1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孩子犯错你真的会惩罚吗.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孩子犯错你真的会惩罚吗 】是由【wltawn】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孩子犯错你真的会惩罚吗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孩子犯错你真的会惩罚吗?
很多父母都认为,西方人的育儿观就是“放养”。可仔细想想,哪个孩子不是父母教育出来的?“养不教,父之过"是中国古训,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却语出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可见,无论哪国哪朝,教育孩子都是父母天经地义的责任。西方孩子犯了错误,照样也会被惩罚,只不过,惩罚的方式和态度和我们有些不太一样。
有奖就必然有惩,惩罚是教育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谁也不想养出一个无法无天的孩子,只要惩罚运用得当,就可以帮助孩子懂得必须遵守的社会行为标准。只是,我们真的会惩罚孩子吗?(精品文档请下载)
设定标准
幼儿园老师向我反映,熊壮壮最近经常打小朋友。情况根本一致,都是小朋友无意中碰了他、撞了他,他便以拳脚回应人家.(精品文档请下载)
回到家后,爸爸批评他:“你不能打小朋友啊!这样做就不是好孩子!"熊壮壮不服:“他们先招惹我的!”
我制止住孩他爸,问熊壮壮:“是不是今天乐乐搬小椅子碰到你了?"他点头称是。我又说:“那我觉得他肯定不是成心来碰你的,他只是不小心,你就把他打哭了,他多委屈呀!"(精品文档请下载)
熊壮壮有些迟疑,但还继续嘴硬:“他就是成心的!"
“你怎么知道他是成心的?"我的语气严厉了一些,他不吭声了。当然,我也清楚,孩子有些时候确实分不清小朋友是成心还是无意的,所以,我接着说:“今天老师已经批评过你了,我就不再多说。但我以后不想再听到你打人的事情发生,假设你分不清小朋友是成心还是无意的,我可以告诉你.”接着,我和他模拟了几出小朋友之间发生纠纷的场景,他好似有些明白了。(精品文档请下载)
几天后,我再问熊壮壮:“这几天跟小朋友友好吗?”
他说:“好着呢!”
“那人家要是跑过来把你撞了呢?”
“我就说,你小心点!他应该说‘对不起’,我说‘没关系’”。
这件事让熊壮壮知道了一个行为标准:假设别人只是无意中伤害你,你就不能去伤害对方.
要解决问题,首先要由父母为孩子设定行为标准。父母应该理解孩子不当行为的背后所隐藏的情绪,比方有的孩子摔玩具。然后,再让孩子明白某些行为是不适当的,而且是不被容忍的,并指导孩子考虑一些比较适当的方法来处理负面的情绪。(精品文档请下载)
标准的“三区段”
要让孩子知道,并非所有的行为都是可以被承受的。因此,父母的职责是对行为设定标准。父母应该根据自己和社会的价值观给孩子立规矩,可考虑使用“三区段”方式:(精品文档请下载)
绿区:、允许孩子去做的行为。
黄区:是不被认可的不当行为。但是,由于特殊的理由也能被容忍。比方孩子在生病的时候可以睡懒觉、在周末的晚上可以多看一会儿动画片.(精品文档请下载)
红区: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容忍的行为。包括会危害自身或别人幸福的行为,也包括不法的、邪恶的、不道德的和其他不被社会接纳的行为。(精品文档请下载)
在对不适当的行为设立限制时,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遵从或违犯了这些规定的后果。良好行为的后果可以是正面的关切、赞扬、特权或奖赏,不良行为的后果是不予关切、特权的丧失或没有奖赏。(精品文档请下载)
全家遵守标准
我们定下了孩子的行为标准。当然,这个标准要基于爱,要合理,要让孩子可以看明白,而这些标准通常指的就是“家规”。(精品文档请下载)
朋友的儿子两岁了,能上餐桌吃饭了,于是她就要求他:“在吃饭时,不准随意分开餐桌,不准玩玩具,但可以坐着不吃。”作为规那么,两岁多的孩子应该能明白了,至于合理和否,朋友的解释是:“不吃只会影响到他自己,而分开餐桌、玩玩具,我们就得管他,,你可以影响你自己,却不能影响别人。”
(精品文档请下载)
规那么定好了,便要求所有照顾孩子的人都去遵守,否那么,一看见孩子不吃饭,奶奶就急着去喂,那么孩子又怎么能承受和适应这个“家规”呢?(精品文档请下载)
违犯标准就惩罚
当孩子违犯标准时,便要受到适当的惩罚。运用惩罚的方法时,必须注意以下几项:
1、在不当行为发生时,当场予以批评
也就是说,对孩子犯错一定要“抓现行”,,等你什么时候想起来再去批评孩子,小孩子也许已经忘了他干的坏事,而大孩子那么已经想好了应对你的“策略”。(精品文档请下载)
2、要说明行为不当的理由和后果
到底是违犯了标准本身,还是其他超出“家规”范围之外的、不能被承受的不良行为,这些行为有什么后果,都需要给孩子讲明白。(精品文档请下载)
3、不宜采用“比较式”批评
也就是说,少说“小明都不睡懒觉,你为什么还睡呀”之类的话。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家庭环境也不同,这样的比较常常有失公允.(精品文档请下载)
4、不要批评孩子不会做的事情
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学****中,孩子半天学不会,父母就容易说出“你怎么这么不认真"之类的话,其实孩子未必是不认真,只是暂时学不会而已。
(精品文档请下载)
5、不要借助别人的权威来批评
“等你爸爸回来再拾掇你。"“明天我把你的表现告诉老师去。"这样的话只会让孩子看出你的苍白无力,他才不会怕你呢!(精品文档请下载)
6、批评要简明扼要,一语中的
有的父母长篇大论说了一车,孩子也没明白自己终究做错了什么。孩子还没有那么缜密的思维来消化你的阐述,最好的方法是直截了当地告诉孩子,到底哪儿错了、为什么错.(精品文档请下载)
正确运用惩罚手段
对于0~3岁婴幼儿来说,“暂停”,孩子被短暂地隔离,不得和同辈及照料者有正面的接触。假设能正确地运用这个方法,就可以很有效地帮助孩子停顿不当的行为,然后平静下来,并有一个比较正面的的新开场.(精品文档请下载)
很不幸的是,太多家长和照料者都不会正确地运用“暂停”,他们除了隔离,还加上粗暴的言行,,其实并不会带来多大好处.(精品文档请下载)
,他们这样
做真的很见效,孩子立即就老实下来。其实,许多孩子正是为了防止皮肉之苦才遵从父母的。这种责打措施虽然在短时间内能马上见效,却葬送了教导孩子学****自我控制及解决问题的时机。(精品文档请下载)
另外,打孩子还常常会造成反效果。因为它使孩子感到无力、不公平,还有可能怨恨父母。在挨打之后,孩子考虑更多的是报复,而不是自我改进。还有挨打之后羞辱的感觉,也可能使孩子觉得自己并没有做错,或者方案如何防止在下次再犯时“被逮到"。(精品文档请下载)
惩罚时父母的态度
在惩罚孩子的时候,父母最好的态度是处之泰然,是平静的、不动怒的。愤怒的父母会教导出愤怒的孩子,安宁的父母才能教导出安宁的孩子。(精品文档请下载)
听凭孩子大叫大嚷,妈妈还是可以继续抱着他,轻轻地拍拍他,使他明白,受惩罚时妈妈仍是爱他的。但是,请不要给孩子太多关注,这样他才会明白,不守标准是不会得到额外的注意的。(精品文档请下载)
惩罚后切勿翻旧帐
惩罚完了,孩子静下来了,父母仍是那么平静,一切便可继续。假设父母对孩子有持久的不满情绪,时不时就提起这档子事,那么孩子也会持久地不快乐。(精品文档请下载)
请记住,惩罚的目的绝不在于发泄***对孩子的不满情绪,而在于帮助孩子明白正确行为和越轨偏向行为之间的分别,帮助他成长为可以独立考虑的人,并且不需要外在监视就能自重、
自持和自律。(精品文档请下载)
灵敏应对孩子的反响
,当然也不会哭闹,但是他们对于父母说的话或做的事极为敏感,,父母最好去多理解他们,而且尽量少惩罚他们。(精品文档请下载)
有些孩子被责备时可能会一直号啕大哭,并发誓再也不敢了,这样看来,必要的惩罚对他们确实有效。
在惩罚那些任性、倔强的孩子时,他们可能会对抗。要管教这类孩子,最好防止硬碰硬或长期对抗,只要简单扼要地指出他们哪里做错了就可以,然后让他们参加一些活泼好玩的活动,尽快转移掉他们的注意力.(精品文档请下载)
惩罚,要建立在尊重的前提下,允许孩子保存他们的自尊及权利。当孩子能明白家长设定的标准、同时又有控制自己的概念时,他们从小就不那么容易犯错.(精品文档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