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文档名称:

论语十二章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1,461KB   页数:3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语十二章教案.doc

上传人:艾米 2022/10/10 文件大小:1.4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语十二章教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论语十二章教案 】是由【艾米】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论语十二章教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论语十二章教案
2
安全提示语:
《<论语>十二章》教案
教学目标:
1、学****重点文言词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
3、初步了解学****古文的方法和规律,积累文言词汇并正确翻译课文。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学****理读法。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学****古文的方法和规律,积累文言词汇并正确翻译课文。
教学方法: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体味文章的大意。
3
(学生对这个问题可能回答不了,那老师就直接揭晓答案,并导入到下一个环节“孔子及《论语》”介绍,如果学生回答了其它的文学著作,那老师就进一步引导强调“这可是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从时间上加以引导,在引导后如果能回答到《论语》那就顺势引导到下个环节,如果还不能就老师直接揭晓答案。)
明确:《论语》,今天我们来共同探究学****论语》的一小部分,请大家翻到课文44页。
二、孔子及《论语》的简介
结合多媒体图片简单地介绍孔子及《论语》:(在学****课文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孔子及《论语》。)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时期鲁国人,名丘,字仲尼,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
5
“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结合图片孔庙、孔林、孔府简单介绍孔子)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关于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籍,共20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里提到了四书,就顺带给学生提一下“四书五经”,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这个不要求学生掌握,只要求有个了解就可以了。)
5
三、朗读课文
1、范读:老师配乐范读,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全班齐读:全班配乐齐读一遍。(由于这篇课文的朗读在早读和晚读课时已经指导过学生怎么读了,所以也就不再多花时间在朗读环节上了。)
老师仔细听学生的朗读,看有没有读错字,或者是加字漏字的,并及时给与改正。(由于在早晚读课的朗读指导中对字词的读音有明确的,一般学生是不会读错字的,但在以下几个字的读音上仍需注意的:不亦说(yue)乎、人不知而不愠(yn)、吾日三省(xing)吾身、为(wei)人谋而不忠乎、传(chuan)不****乎、学而不思则罔(wang)、思而不学则殆(dai)。在学生读的时候重点关注一下,有没有读错。)
6
四、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百练百胜》和课文中的注解大致理解课文意思,并思考: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
这个问题,学生比较容易把握住第一点关于学****的,对于修养做人这一点学生不一定能把握住,对此老师不做具体的明确,可以在课文学****中把这个问题落实下去。如果学生能答出两点那就最好不过了。就此引导学生先来看关于着重于讲学****的这六则。
五、探究学****课文前六则
1、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
这个环节以学生探究合作学****和老师指导串讲法为主。
以四人学****小组为单位,先自主结合手头资料扫除语言障碍,然后小组合作相互答疑,尽量字字落实,然后全班交流,各小组有权指定某组或某位同学翻译或者答疑难点词语。(如果学生有讲得不到位的,可以让其他同学补充或者是老师直接补充。)
8
老师则对学生的探究合作学****成果做小结,这个小结以串讲的形式展开,稍微详细一点,给基础好的学生巩固一下,给基础稍微弱些的学生一个查缺补漏的时机。
老师小结:(多媒体展示)
:“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孔子而:进而,然后时:按时****温****之:代词,它
亦:也说:通“悦”愉快乎:语气词,吗朋:志同道合的人
自:从乐:快乐知:了解
8
而:但是愠:愤恨、恼恨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
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吾:我日:每天三:多次省:反省
吾身:我自己为:替谋:谋划忠:尽心尽力信: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温****br/>:“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而:就学:做学问立:独立做事
不惑:通达事理知:懂得天命:自然的规律和命运
耳顺: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逾:越过、超过
10
矩:规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旧的知识而:然后知:领悟以:凭为:做矣:语气词,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而:却则:就罔:迷惑无所得殆:有害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贤:高尚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陋巷:简陋的住所堪:忍受
(在落实重点字词的基础上,把句子翻译也落实下去。)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