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初一年级语文教学目标的制订与落实.docx

格式:docx   大小:207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初一年级语文教学目标的制订与落实.docx

上传人:科技星球 2022/10/10 文件大小:20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初一年级语文教学目标的制订与落实.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初一年级语文教学目标的制订与落实 】是由【科技星球】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初一年级语文教学目标的制订与落实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初一年级语文教学目标的制订与落实
 
 
苗挨套
“语文主题学****实验倡导精讲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节约大量的课堂时间给学生进行课内大量阅读。而设置精准的教学目标,所有教学环节围绕教学目标而开展,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障。所以,“语文主題学****实验的课堂特别注重目标的制订与落实。
初中一年级是小学和初中的衔接年级,教师既要明白小学阶段学生学了什么,又要明白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该学什么,所以,在“语文主题学****实验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制订与落实,必须在综合思考中学和小学的知识点及能力序列基础上进行。
现在初中一年级使用的语文教材是统编教材,这套教材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为了实现这一终极追求,教师们要利用好这套教材,在实施教学之前,一定要制订好教学目标,并落实到位。
一、目标的制订
首先,要统观整本教材的布局,明确七年级的整体框架和特点,宏观把握全册书的教学主线,整体规划教学思路,制订教学总目标。也就是说,利用这本教材,我们要思考培养学生获得怎样的人文精神和语文素养,然后通过合适的策略去实现它。努力用足统编教材,让教师清清楚楚地教,学生明明白白地学。例如,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通过阅读,使学生能够感受自然的美丽,体味亲情的可贵,珍视校园生活,珍爱生命,拥有充实而美好的人生,用新的眼光看待世界。教师们要把握住这一主线,将阅读教学贯穿在六个单元中,就可以在不同的课型落实不同的阅读方法:如一、二单元是写景文章,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三、四单元是写人记事文章,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五、六单元是关于动物及想象类文章,教师可以培养孩
子们的速读能力。通过不同的阅读方式,将培养阅读能力这一语文素养目标一以贯之,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学过的诵读方法的基础上学****更多的阅读方法,让学生明白不同的文章可以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去阅读,从而在阅读课外书籍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或适合的方式去阅读,这样也实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结合,孩子会受益终生。
这样的宏观把握和通盘考虑,为落实教学目标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
其次,在教学每个单元之前,要认真研读单元提示,要双线并进制订本单元的总目标。每个单元前面都附有两段文字,第一段文字是“人文情怀”,第二段文字是“语文素养”,语文教师要仔细琢磨,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提炼出单元教学总目标,然后再分项列出。例如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该单元主题是“祖国之恋”,这个单元所选的都是表现家国情怀的作品,通过阅读单元提示的第一段文字,我们便可以提炼出这个单元的一个人文情怀目标:“体会作品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我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这个目标也是我们三维目标中的最高目标。第二段文字告诉我们要精读、品味、体验与想象,把握抒情方式,由此便可以提炼出两个语文素养目标:“精读批注,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效果,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不同文章的抒情方式,将自己‘浸泡在作品强烈的爱国氛围中”。通过培养两个语文素养目标方可实现人文情怀目标。这三个单元总目标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使实施教学时不至于偏离教学方向,此所谓“纲举”才可以“目张”。
最后,在教学每篇课文时还要确立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毕竟单元目标是综合了一个单元四五篇课文的内容而定的,所以,对每篇文章的教学还要做到目标细化,最好一课一目标,一课一训练,一课一落实。目标越具体、越精细,重
点就越突出,学生的学****效果就越好。还以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黄河颂》一文的教学目标只设定为“把握直接抒情的方式,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对祖国强烈的热爱之情”;《最后一课》的目标只设定为“精读批注,品析人物的爱国形象”;《土地的誓言》的目标设定为“体会文章强烈的抒情性,进一步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感”;《木兰诗》的目标设定为“反复诵读,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普通女子、传奇人物”。这样,一个单元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的总目标,通过四篇课文的目标细化,一一得到了落实。
目标的制订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理解能力、知识积累和教育的培养目标等多种情况,不可草率。虽然研究教材、制订目标是教师的事,但目标最终是为学生的学****而设计的,所以落实目标,就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到引领、点拨、鼓励的作用即可。
二、目标的落实
(一)落实教学目标,要讲究教学策略
首先要设计好教学环节,根据制订的目标,设计一个主问题,围绕这一主问题设计几个教学板块,简化头绪,由浅入深地完成教学目标。如《最后一课》教学目标是“精读批注,品析人物的爱国形象”,根据目标,设计主问题:你从文中哪些人物身上感受到了爱国情怀,在文中勾画批注。围绕这一问题设计几个教学板块:①浏览全文,思考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上,你觉得哪些人物有爱国情怀。这一问题涉及整体感知和情节概括的能力。②这些人物以前是怎样的表现?这一问题涉及文章对比手法的运用。③今天为何有这样的变化?从文中找依据。这一问题涉及到小说社会环境的描写。④这些人物当中你认为变化最大的是谁?他发生了哪些变化?做精读批注。这个板块涉及人物形象的分析、人
物心理的变化过程和描写方法的运用。通过以上几个板块,将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以及小说的表现手法自然而然地贯穿到教学之中。整个教学环节清晰流畅,教学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轻松完成了教学目标。
(二)落实教学目标,需要设计好学生的学****方式
学****方式合理了,学生才会学得轻松、学得牢靠、学得有兴趣。如《木兰诗》是一篇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的民歌,这个故事学生喜欢听,教学中教师便设计了让学生听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的环节,并让学生学唱;这个故事学生喜欢读,便设计了“我来读读花木兰”的朗读比赛活动;这个巾帼女英雄学生喜欢讲,便设计了“我来说说花木兰”的环节,品析人物形象;这篇文章的格律学生喜欢用,便设计让学生改编再创造,有学生将文章改编成这样一首诗:“机杼声中闻叹息,心中忧愁无人知。昨夜可汗大点兵,愿替家父赴戎机。虽是身为女儿身,却学男儿着铁衣。身赴沙场十二年,抵御外敌护家邦。朝堂之上见天子,赏赐金银百千强。本可官至尚书郎,却驰千里还故乡。阔别十年归故里,双亲老泪落两行。归家着回旧时裳,面对明镜贴花黄。谁说女子不如男,我以此诗赞木郎。”学生的生成如此精彩,真是让人喜出望外。
只要根据不同的课型,精心设计好学生学****的方式,学生就会乐于参与,学得快乐、轻松,且有成就感。讲究教學策略,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快乐,以后学生在学****语文时会不由自主地去运用这种方式,从而更快地形成良好的学********惯,提升语文学****能力。
(三)教学目标的落实,还需要学生反复地训练,夯实重难点
也就是说,为了巩固这个目标,需要学****相关或相似的文章,强化训练这一目标。如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单元主题是“家国情怀”,“把握抒情方式”是
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在教学《黄河颂》直抒胸臆这一抒情方式时,教者除了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到课文用呼告这样直接抒情的方式抒发对黄河、对中华儿女的赞颂之情外,还让学生学****了艾青的诗《我爱这土地》,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以鸟儿的自白为依托直接抒发的爱国之情。此外,还让学生诵读刘半农的诗《叫我如何不想她》,这首诗的抒情方式是触景生情,诵读之后,学生仿写了这首诗,其中一个小组六名同学合创的诗歌,水平之高让人惊叹不已(学生仿写作品略)。
在这堂课中,学生还当堂背诵了陆游的《书愤》,体会到诗人至老不移的爱国情怀。整节课,通过课内外诗歌、古今诗歌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强化了“把握抒情方式”这个目标,并达到了让学生学会运用的教学效果。
通过多篇文章训练同一目标这样的主题教学策略,目标得到了落实,目标就不再仅仅是目标,而是转化成了知识和能力,高效地达成了目标。
(四)落实好教学目标,要利用好课本上的七个助读系统
课本上的七个助读系统是指单元提示、课前预****注释、旁批、读一读写一写、课后练****以及补白部分。这些助读系统可以被称为教学的一个个小指挥棒,教师要聪明地、有智慧地加以运用,利用好了则省时省力,事半功倍。
(五)落实好教学目标,还要及时检测反馈
比如,教师每天通过小抽考落实语言基础训练,每学完一个单元就及时进行单元专题小检测等,这样可以及时查缺补漏,使教学目标真真正正地落到实处,使学生真正学会。
(六)目标的达成,阅读是头等大事
教师只有将统编语文教材“三位一体”的阅读系统落实好,语文教学才能成功,即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一体化,形成完整的阅读系统,通过“1+X”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的大量阅读。这“X”既包括“语文主题学****丛书文章的阅读、文学名著的阅读,也包括更广泛的阅读。例如,在教学杨绛先生的《老王》一文时,为了落实“关爱弱者抒大爱”这一人文目标,还拓展阅读了巩高峰的《女搬运工》、黄兴蓉的《山果》、毕淑敏的《带白蘑菇回家》和梁晓声的《怀念赵大爷》这几篇文章。通过对这一组文章的自主阅读,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生活在底层劳动人民的艰辛,体味到了普通人身上那质朴、真诚的情义。另外,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杨绛先生这位女作家写此文时藏在背后的那份辛酸和显现在人前的那份优雅,教师可以推荐学生课外阅读关于杨绛的传记《且以优雅过一生》。
但是拓展阅读时,到底该选择什么样的篇目,选择什么样的阅读方式,采取什么样的反馈方式,才能检验出阅读效果,才能论证出这样的阅读策略的可行性,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下足苦功、硬功和真功。
教是为了不教。当教师把目标设计好,落实的方法设计好,教学策略实施好的时候,学生便得到了“渔”,而不仅仅是“鱼”。学生胸有钓鱼法,还何愁钓不到鱼呢?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