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民族声乐演唱中京剧唱腔的运用 】是由【凹凸漫】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民族声乐演唱中京剧唱腔的运用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民族声乐演唱中京剧唱腔的运用
【摘要】我国民族声乐演唱不断开展,民族声乐演唱中京剧唱腔的运用,不仅充分利用外乡资源,进一步发扬国粹,防止了民族声乐演唱西化的现象,而且使民族声乐演唱更加具有艺术感染力。本文通过对京剧唱腔的相关研究,进一步分析了京剧唱腔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运用借鉴之处,为民族声乐演唱的开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民族声乐;演唱;京剧唱腔
在我国,戏曲艺术历史悠久,上可追溯到千年之久。京剧素来有“国粹〞之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名片。民族声乐演唱同样有着特别的艺术魅力,受到广阔音乐爱好者的欢迎。京剧表演造型特别、唱腔独特,在民族声乐演唱中有着不可无视的作用。我国一些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家已经不同程度地将京剧唱腔的精华运用到民族声乐演唱中,为民族声乐演唱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京剧与民族声乐艺术开展现状
京剧之名最初出现于清光绪年间,历史上曾经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前身是以唱吹腔、高拨子、二黄为主的徽班,从乾隆五十五年徽班进京到道光末年,经过多少辈人的努力,逐渐开展成为如今的京剧艺术。它汲取了民间歌舞、说唱艺术和滑稽戏等各种形式,并经过长期磨合,把歌、舞、诗、画融为一体,并逐渐到达和谐统一的效果,形成了“以歌舞演故事〞的表演特征。
和京剧相比,民族声乐艺术的开展历史较短。它的兴起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同样作为演唱方式,民族声乐艺术和京剧存在很多方面的相通之处,都是以表演与唱腔相结合,要求表演者
可以很好地运用气息和调节共鸣。京剧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今天的声乐艺术表演中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可以使声乐艺术中唱腔的控制及声音的把握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如今,京剧式唱腔训练已经成为了民族声乐艺术培训中的必修课。经过两者多年的交融,民族声乐表演中京剧唱腔的运用表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艺术表现方面的协调性逐步进步。京剧唱腔在民族声乐中得到运用,不仅可以使两者互相借鉴共同进步,而且可以为我国的文化开展提供更好的创新思路。
二、民族声乐演唱中京剧唱腔的运用
〔一〕“咬字发音〞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运用。不管是京剧表演还是声乐演唱,都是内容和情绪的表达,都是以语言表达为根底的。而语言表达需要注意语音、语调和语气的变化,平常讲话尚且如此,更何况作为舞台表演艺术的京剧和民族声乐。在京剧唱腔中,对表演者的咬字和发音要求很高。咬字清楚作为京剧表演的根底,要求恰到好处,有种形象的说法就好比“猫叼耗子〞,不紧不松。京剧咬字要字正腔圆、字音明晰并且不能吃音,这样才可以保证在表演中演唱发音、收韵和收声都一气呵成,旋律流畅。咬字发音在民族声乐演唱中同样重要。明朝著名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先生在?曲律?一书中曾经提到一句“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腔纯为二绝,板正为三绝。〞足可见咬字发音的重要性,并提示我们在民族声乐演唱中成熟运用咬字发音的必要性。
〔二〕“吐字行腔〞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运用。京剧中讲究声情并茂、字正腔圆,非常注重声音表达的圆润性,做到发音吐字明晰、腔随字转。在民族声乐表演中,同样要将吐字行腔灵敏应用,不但要学会京剧唱腔中的发音和咬字,而且要注重声音的音色特征,根据所要表达的情感,加强声音表现的辨识度,以及声音的情感厚度。京剧中不仅讲究吐字,而且在行腔中更是唱法丰富,京剧中有连腔、滑腔、哭腔、断腔及笑腔等等各种唱法。这些唱法都有助于使京剧表演中声音的情感表达更加有层次。在民族声乐表演中运用这些唱法,可以使歌曲表现更加有意境,突出展示了歌曲中所蕴含的深沉的情感诉求。另外,民族声乐表演中有时也运用了京剧唱法中的“曲情〞,到达了与京剧相近的艺术表现效果。吐字行腔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运用,典型的例子就是著名的蒙古民歌?
牧歌?,这首歌运用了京剧中连腔的唱法,闭目细听,可以想象到广袤的大草原一望无际,朵朵雪白的云彩点缀在蔚蓝的天空,远处成群的牛羊为草原带来活力与安详。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灵敏运用京剧唱法中的各种技巧,可以使音乐更加具有感染力。
三、结语
民族声乐演唱是一门技巧与情感兼备的综合性艺术,不仅要注意歌唱技巧的掌握还要注意歌曲情感的表达。京剧是我国的传统声乐艺术的精粹,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灵敏运用京剧唱腔,对于民族声乐演唱者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不仅要演唱根本功扎实,而且要纯熟掌握京剧唱腔的唱法,另外还要准确表现曲目的情感。京剧唱腔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运用,为我国的民族声乐演唱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为我国民族声乐的创作提供了更加开阔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本文档【民族声乐演唱中京剧唱腔的运用】更多文档欢迎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