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海纳百川藏书博览
简装书库中国史地
通史
中国通史
第 12 卷
近代后编 1919 1949
06
白寿彝
上海市黄浦区教育信息中心
第二节能源
电力
至年,国家长期处于战争动乱中,电力事业未能正常发展。
由于世界大战的影响,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电
业有了一定进展;可是到了七七事变后,被日军侵占的沦陷区电力设施受到
严重破坏;唯有工商经济重心由沿海转移到西南地区的电力和电器工业有一
点建树;而被日军作为后方的东北,日本为了加快掠夺丰富资源,大力开发
水电和兴建火电,有了独特的发展。从年到年全国解放,中国电
力事业和电器制造业,又经历了艰难岁月,虽有一些恢复和发展,但更多的
是遭破坏,尤其是全国发电设备与电力生产,呈现出负增长局面。
(一)电力工业的发展
中国电力事业,自世界大战结束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夕的这段时间,有较
快发展,据国民政府全国电气事业指导委员会统计: 年,全国发电厂已
有座,其中公营座,民营座,官商合办座,中外合资座,
外资座。总发电设备容量千瓦,其中公营千瓦,民营
千瓦,官商合办千瓦,中外合资千瓦,外资千瓦。外资
经营占总容量的%。另据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年月统计资料,
不到年时间,全国发电厂已从年的座猛增到座(其中企业
自备电厂座,占%),发电设备容量达千瓦(其中企业自
备电厂千瓦,占%)。到年,中国发电设备容量增加到
千瓦,年发电量亿千瓦时,如果不计及日本侵占的东北地区,
则为千瓦和亿千瓦时,其中外资经营的千瓦(占%),
企业自备电厂千瓦(占%)。当时中国发电设备容量占世界第
位①。
年,国民政府迁往重庆,大片国土沦陷,大量发电设备遭破坏。其
时西南的川、云、贵三省电力工业虽有一定发展,但到年抗日战争胜
利时,全国(东北三省除外)发电总容量仅万千瓦,比年还少
万千瓦,可见破坏的严重性。而此时日本却在东北开发水电,兴建火电,不
遗余力。年,日本侵略者同时开工兴建水丰、镜泊湖、丰满座大中型
水电站和建设阜新、抚顺等大型火电厂。到年日本投降前,东北发电
设备容量增到万千瓦,占全国装机总容量(包括台湾省万千瓦)
万千瓦的%。至年,全国年发电量为亿千瓦时,发电设备容量
为万千瓦,退居世界位。
火力发电。
① 1936 年美国和苏联发电设备容量分别为 4358 万千瓦和 753 万千瓦。
这一时期,中国的电力发展还是建设燃煤的火电厂为主。
外资经营的上海杨树浦电厂,几经扩建,到年,已安装了台机
组,总容量达万千瓦。年月日,美国国际电气债券股份有限
公司()所属美国和国外电力公司()出资万两白银,向
公共租界工部局买下全部电力资产和营业权,成立美商上海电力公司
( )。至此,公共租界工部局结束了年经营电
气事业的历史。年和年,杨树浦电厂相继新装台万千瓦和
台万千瓦中压汽轮发电机组,其中万千瓦机组是当时中国容量最
大的火电机组,发电煤耗每千瓦小时磅。年,该厂还安装了中方厘米,汽温℃;配装台
万千瓦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这是旧中国仅有的台高压高温汽轮机。
年,杨树浦电厂共有台机组,总容量万千瓦,占上海总装机容量
千瓦的%,占上海公用电厂装机容量千瓦的%,是
当时中国最大的火电厂。年,上海全市共有座发电厂,分别归个电
力公司和工业企业所有。
年,江苏民族资本家施肇曾等前往德国考察西门子公司等电工制造
企业,回国后筹建震华发电厂。该厂于年开工兴建, 年月日
正式发电,初期安装台德国进口的千瓦汽轮发电机组,由台
吨时锅炉供给蒸汽。年月,震华发电厂由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接收,
更名戚墅堰发电厂。年,该厂装机容量达千瓦。
年,北京京师华商电灯公司在西郊石景山另建新厂, 年月
建成发电,安装一台千瓦汽轮发电机组。随后又相继增装①、、
万和万千瓦机组各一台。年,该公司拥有发电设备千瓦,
是当时中国自行经营的第二大电灯公司,仅次于青岛胶澳电气公司(
千瓦)。年前,石景山电厂总容量万千瓦,成为华北最大的火电厂。
年前,中国东北最大的火电厂是辽宁抚顺电厂。该厂为日本帝国主
义所建,早在年已装有台千瓦、台万千瓦和台万
千瓦机组,总容量万千瓦。九一八事变后,再多次扩建。年投入运
行的第一台万千瓦中温中压汽轮发电机组,是日本制造的技术最先进、
容量最大的火电机组(抚顺电厂连续安装了台),到年日本投降时,
全厂装机容量已达万千瓦,一度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火电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