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战略对策.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战略对策.doc

上传人:雪雁 2022/10/12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战略对策.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战略对策 】是由【雪雁】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战略对策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战略对策
奚青梅摘要中部经济发展存在经济发展粗放、产品结构仍需优化、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当前,中部地区要采取重点产业、新型工业带动经济发展,加强自主创新,发展城市群以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策略,促进中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对策
中部地区主要指地处我国内陆腹地的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六省,总面积19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20%,,%,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材料工业基地和农产品生产基地。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其经济发展与东部地区差距逐渐拉大,同时,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发展措施的出台,西部地区与其经济发展差距也在不断缩小,中部地区面临着“中部塌陷”的危险。因此分析当前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和问题,对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和问题
“中部经济塌陷”的趋势仍在加强。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1,2004,2007年)和国家统计信息网有关公报数据,中部地区占全国GDP比重,%,%,%。从数据来看,。这说明中部地区在全国的经济地位仍在下降,“中部经济塌陷”的趋势在加强。
三大需求均有较快增长,但表现为低层次、低水平。根据国家促进中部崛起工作办公室公布数据表明:2008年上半年,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固定资产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为中部地区崛起提供了良好支撑,但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很大一部分投向了能源原材料产业,表现为低层次水平,将来有可能造成产能过剩,影响到中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2008年上半年,中部地区社会消费品也有较快的增长,但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相比,社会消费品增长偏慢,六省均为20%左右,%水平,与中部地区巨大的人口总量明显不相称。2008年上半年,中部地区对外贸易也有较大的增长,但总量较少,在全国所占份额很低。另外,从反映经济增长效果和质量的重要人均指标来看,中部地区与全国相比差距明显,2008年上半年,%,%,%,%,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第一、三产业增长较快,产业结构仍需优化。2007年中部地区第一、二、::,::。在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中,第一、三产业增长较快。农业生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大多省份增长较快。第三产业也有较快增长,多为恢复性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在第一、三产业增长的同时,主导工业也有较快的增长,工业在中部地区经济主导作用日趋增强。
经济外向度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据有关资料显示,2004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0%,,%,%。由于中部地区没有国家支持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优惠政策,也不具备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外资的地理优势,引资明显缺乏吸引力。加上中部地区科技教育由于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发展乏力。2003年,中部六省科技经费和R&D经费支出分别为460亿元和184亿元,%%,远远低于其生产总值占全国20%以上的水平。同时,中部六省平均每省的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分别为4134件、2172件,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这些都严重阻碍了科技发展水平的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不利于中部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对策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央对中部地区的关注和中部六省强烈的发展愿望,正成为中部崛起的强大动力。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中部地区要利用现有资源和优势,采取正确的发展战略,促进中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重点产业带动战略。中部地区要结合自身资源和比较优势,以特色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拉动经济的持续增长。河南应以郑州为核心,以中原城市群建设为重点,强化交通枢纽地位,建设全国商品交易和原材料批发市场及物流基地,重点提升发展食品、商贸、能源、生物医药、生物能源、新型材料、机械等产业。湖北应以武汉为中心,强化“宜-鄂”沿江的冶金、电力、轻纺、光电、生物医药、食品等主导产业带,加强“汉-十”汽车、光、电一体化生产基地建设,重点培育武汉市的金融、保险、商贸、物流、房地产、科教、信息、技术咨询和产权交易等产业。湖南应以长沙为核心,加强“长、株、湘、潭”产业一体化基地建设,重点培育冶金、机械、卷烟、生物工程、食品等支柱产业。安徽应以合肥为核心,重点发展、煤炭、冶金、机械和旅游业。江西以南昌为核心,重点培育汽车、机械、化工、建材、旅游和食品等支柱产业。山西应以太原为核心,重点发展火电、煤炭工业、化工、冶金、机械等支柱产业。
新型工业化带动战略。实施新型工业化带动战略,是中部地区崛起的必然选择。在实施新型工业化过程中,中部各省要注意结合自身资源和优势,发展基础好、有竞争力的产业,壮大支柱产业,培育有发展前景的重点产业。同时,也要跳出工业抓工业,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对工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加快金融、物流、现代商务等服务业的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要重点发展培育产业集群,促进大企业、大集团与发展中小企业的有机结合和共同发展,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就业,提高人民收入。要合理规划推进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工业园区的竞争力,促进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要重视和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加强对企业家的培训和教育,形成企业家选拔和使用机制,营造有利于企业家成长和创业的良好社会环境,促进企业家创业。
自主创新带动战略。要充分发挥中部地区自身的科教人才优势,加大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力度,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加大科技投入,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建设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和孵化器建设,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要树立自主创新主体意识,大力实施企业技术创新战
略和项目带动战略,加大企业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优势企业整合资金、技术、品牌、管理和人才等要素,延长产业链条,积极走向国际市场。要把推动自主创新和实施品牌战略相结合,以自主创新支撑品牌战略,以品牌战略带动自主创新,不断引进、吸收、开发先进技术和工艺,抢占自主创新制高点,逐步实现由简单生产和贴牌生产为主向自主创新、自有品牌为主转变。要采取多种办法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和管理人才,形成一批优秀创新人才群体和创新团队,带动中部地区各省的技术创新。要保障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设立创新基金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要激励企业家的自主创新行为,发挥企业家在创新中的作用。要加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在企业的转化和应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城市群带动战略。城市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具有很强的聚集作用、辐射作用和示范作用。城市群的发展有利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经济社会公平、协调发展,有利于实现区域经济的一体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湖北省要以武汉为中心,重点打造“1+8”城市圈,河南要以郑州为中心,构建中原城市群,江西要以南昌为中心,形成江西经济增长的核心区域,湖南则要以长沙为中心,构建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安徽以合肥、芜湖等为中心,形成皖江城市带,山西以太原为中心形成大字形经济带,从而构建中部经济发展的六大增长极。同时,中部地区六省要注意构建城市群联动机制,对内加强沟通和联系,发挥统一规划和综合协调作用,加快区域之间要素的流动,增强城市群对中部地区的带动作用,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快速增长。
注释
①《国家统计?中国统计年鉴(2001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
②《国家统计?中国统计年鉴(2004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年。
③《国家统计?中国统计年鉴(2007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
④⑤柯常松:“中部地区2005-2006年经济发展与政策取向”,《安徽科技》,2006年第4期,第41~43页。
⑥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中部地区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比较研究报告”,2007年12月10日。
1/view-233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