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中部地区崛起的竞争优势与崛起的障碍性因素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部地区崛起的竞争优势与崛起的障碍性因素分析.doc

上传人:雪雁 2022/10/12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部地区崛起的竞争优势与崛起的障碍性因素分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中部地区崛起的竞争优势与崛起的障碍性因素分析 】是由【雪雁】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中部地区崛起的竞争优势与崛起的障碍性因素分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中部地区崛起的竞争优势与崛起的障碍性因素分析
李占国[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中部地区的经济现状,通过分析发现中部地区具有显著的自然禀赋比较优势。但我国中部地区并没有把这些潜在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在经济发展中崛起。接着以波特的竞争力分析范式为框架,从要素条件,市场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撑产业,及政府的作用等方面深入剖析了我国中部地区所存在的障碍性因素,最后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中部地区国家竞争优势障碍
中部地区是指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山西六省,这六省地理位置特殊,处于中国中部,连东西接南北,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但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战略提出之后,中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不仅远低于东部地区,近年来甚至落后于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已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被人戏称为不是“东西”。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滞后已经影响整体国家经济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一中部地区的现状
。中部六省(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地处中国腹地,地理位较为优越,是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待开发地带的结合部,有着承东启西、接南进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作用,交通便利,全国物资流通的必经之地,是东西部经济合作的桥梁与枢纽,在全国板块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部地区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矿产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粮食、木材和矿产基地。中部地区耕地资源和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输出基地,是我国重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生产和输出基地,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煤、铜、钨、铝土、金、银等的储量位居全国前列。而上述资源正好是中部地区的优势,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这为未来中部地区各类产业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基础条件。
。科技革命引发的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是一个难得的机遇,较好地承接国际劳动资源密型产业的转移,对于今后的发展无疑影响巨大。中部地区与西部比,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与东部沿海相比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充足且成本较低,不仅生态条件优越,而目更接近国际和中国市场,因此,中部恰逢其时,是承接国际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的最佳地区。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中部地区具有显著的自然禀赋比较优势。根据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可知,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优势会转化为竞争优势,否则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也不会相对慢下来。基于波特竞争优势理论范式我们会发现,中部地区存在一些障碍性因素。
二、基于波特范式的障碍性因素分析
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是指一个国家使其公司或产业在一定的领域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主要是由四个基本因素以及政府和机遇两个辅助因素所决定的。其中,四个基本因素是指:要素条件、本国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撑性产业状况;企业的战略、结构与竞争程度。以上六个因素共同发生作用,促进或阻碍一国经济的发展。
基于波特范式的我国中部地区竞争力分析:
。波特认为要素可分为初级要素和高级要素。一个国家若要取得竞争优势,高级要素远比初级要素重要。虽然我国中部地区具有良好的初级要素,高级要素资源的缺乏严重制约着中部地区将初级要素优势转化为区域竞争优势。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中部地区知识型人才、管理型企业家缺乏,高素质的技术工人严重不足。第二,中部地区的高级要素存在结构性矛盾。中部地区专业技术人员主要集中在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特别是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约90%集中在事业单位,而企业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特别缺乏,严重削弱了中部地区的企业竞争力。第三,中部地区在人才使用中存在制度性障碍,人才流失严重。
。根据波特钻石模型,相关产业和支撑性产业的发展状况对主导产业竞争优势的产生至关重要。相关产业和支撑产业发展滞后是中部地区主导产业缺乏竞争力的重要原因。第一,中部地区的交通、水电、信息、排污、原材料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第二,中部地区要素市场发育滞后,特别是技术、信息、金融等要素市场发育缓慢,使得现代工业发展缺乏应有的支撑;第三,中部虽然聚集了全国20%的科技人员和21%的高校,但由于体制性原因,技术研发落后,中部地区雄厚的科研背景没有成为促进中部产业技术进步和带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重要推动力量。
。中部地区人口众多,消费需求潜力巨大。%,GDP占全国的23%。但农村人口过多,城镇化比率较低。中部地区城镇化率多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东部地区一些省的城镇化率已超过50%。农民的收入较低,消费能力有限,需求质量不高,不利于形成精致的需求。
。波特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影响钻石体系四种核心因素来增强国家的竞争优势。在东部地区,地方政府对经济快速增长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提供公共产品方面,大多数中部地区的中小城市交通、水利、能源、电子网络等基础设施条件差、环境污染严重,阻碍了区域经济发展;在提供市场规则方面,中部地区的法制环境、信用环境、服务环境、市场环境、投资环境不理想,制约资本流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因此,政府在中部地区崛起的过程中应当发挥推动作用。
“崛起”的政策选择
。中部地区的国有经济比重过高,民营经济比重较低,经济活力不足。加快推进国有企业转制,提高经济活力。
,建设服务型政府。放松市场管制,把属于市场的交给市场。破除阻碍要素流动的障碍,尤其是劳动力流动方面的障碍;降低民营企业的行业进入壁垒,营造激烈的竞争氛围,使在位企业致力于创新;大力发展基础设施,提供公共产品,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遵循经济规律,制定适当的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的关联度,形成产业集群。
参考文献:
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译本)[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31491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