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的方法探析.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的方法探析.doc

上传人:袭人 2022/10/12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的方法探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的方法探析 】是由【袭人】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的方法探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的方法探析
张智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高邮镇武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高邮225601
【摘要】中医、西医治疗痛风方法有很多种,在效果上也很显著。本文从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方法角度进行探析,从中西医结合角度上扬长避短,减少复发率和不良反应。
【关键词】痛风;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1104-0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病逐渐增多。痛风是由于遗传性或获得性病因导致嘌呤代谢障碍和血清尿酸持续升高所引起的疾病。具体说与人体中尿酸代谢失衡有很大的关系,大部分食物中含有嘌呤,而嘌呤又能分解合成为尿酸,人食用含嘌呤的食物过多就会使人体产生过量的尿酸无法排泄,从而导致高尿酸血症以及关节活动不利等症状,还能引起高脂血症、肥胖、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并发症。
从中医的角度看,痛风发病的原因可分为外因、诱因和内因。外因主要是受内寒湿热之邪。诱因主要是正虚邪侵或邪滞经脉之时复加过度劳累,七情致伤,内耗正气,或饮食不节,酗酒、厚味,损伤脾胃,内生痰浊愈甚或复感外伤均可加重经脉痹阻气血运行不畅而诱发本病。内因主要是先天禀赋不足和正气亏虚。禀赋不足阴阳失衡则累及其他脏腑。正气不足致身体虚弱,以上内因再加外因和诱因相加则经脉闭阻,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病。明代张景岳认为“风痹一证,即今人所谓痛风也”,外是阴寒水湿,今湿邪袭人皮肉筋脉;内由平素肥甘过度,湿壅下焦;寒与湿邪相结郁而化热,停留肌肤……病变部位红肿潮热,久则骨蚀。《杂病广要·历节》中有“痛痹者,疼痛苦楚,世称痛风及自虎飞尸之类是也”和“痛风脉浮紧,头痛恶寒发热,为新受之邪,宜五积散”的引述。
中医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并认为痰、湿、瘀为痛风之标,脾肾亏虚为痛风之本。在结合前人经验及现代医学理论的基础上,现代中医将痛风分为急性发作期、间歇期、慢性期3个病期和13种类型治疗,分别为:.寒湿痹阻型、湿热痹阻型、痰(湿)阻血瘀型、血热毒侵型、肝郁乘脾型、脾虚湿阻型、肝肾亏虚型、湿痹稽留型、脾胃虚弱型、瘀血型、脾虚湿滞型、正虚邪恋型、脾肾不足型。本病在急性发作期,病人发热、头痛、关节明显红肿、胀痛,证属风湿热痹。治宜清热利湿、祛风通络。方用四妙散加味汤。慢性期关节疼痛,反复发作,灼热明显减轻,关节僵硬、畸形,活动受限。治宜调理气血,补益肝肾,酌加通经活络、活血化瘀疗法,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除了中药治疗本病,中医还常采用针灸疗法:主要分为体针疗法、耳针疗法以及穴位注射疗法等,其中体针疗法则需根据下焦湿热证,淤血阻络证,痰热挟风证,气血两虚证等辩证情况,实施相应的穴位和相应的疗程治疗。重庆同康骨科医院痛风攻关小组对该病进行研究分型,经辨证论治总结出以中药内服、外敷、针灸、穴位注射、饮食调整的五步平衡疗法。此疗法急性期清热除湿、通络止痛为主,慢性期祛风除湿、涤痰化瘀、调补肝肾、通络止痛,达到治愈的目的。该疗法为中医药治法,无毒副作用,无痛苦,病人易接受。大多服药治疗1周即见效,表现为症状减轻,疼痛缓解,血尿酸下降。
西医认为痛风是尿酸代谢异常,治疗大多缺乏病因治疗,无根治办法。
西医认为痛风是基于尿酸高,且在关节、软组织等部位沉积而引起组织的异物炎性反应。目前,西医的治疗一方面是西药治疗,一方面是手术治疗。药物主要有炎症干扰类的如秋水仙碱、非甾抗炎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还有降尿酸药物,包括尿酸促排药和抑制尿酸生成类以及双重药理作用类药物。对于摘除影关节功能或压迫神经的痛风结节、处理伴有窦道的皮肤溃疡、除去巨大的尿酸盐沉积物以减轻肾脏负担、固定疼痛关节特别是负重关节、切除无法挽救的坏死指趾或矫正畸形指趾等情况,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宜在血清尿酸正常后施行。
西医要求所有患者绝对卧床,抬高患肢,避免各种诱发因素的发生,饮食方面要求患者进食低嘌呤饮食,避免进食动物内脏、海鲜等富含草酸的食物。饮食上多吃蔬菜、水果,禁止饮酒,避免饱餐。另外注意多饮水,保持尿量。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在国内具有良好的效果,不仅结合了两种医学的长处,还减少复发率和不良反应。中医讲究辨证,西医讲究对症,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结合了病患的体质因素,便于对症施治,全面的消除痛风病发的根基;西医的对症快速则有效地降低病患的痛苦,并达到消炎的效果和目的。
辽宁阜新中医医院采用方法是在运用秋水仙碱的基础上,对照病患配以中医治疗。如对于火毒炽盛、胃阴不足的患者,采用四妙散加益胃汤加减治疗。也有医家用白虎桂枝汤、四妙丸合桃红饮配以西药消炎痛如秋水仙碱、碳酸氢钠片等。医者尹显华在痛风急性期用西药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如芬必得、双氯酚酸钠等药减轻病人的疼痛,中药用白虎加桂枝汤加减,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患者疼痛剧烈时,加葛根、山慈菇,大黄、元胡、黄柏、血通等。而在非发作期,也就是中医讲的血瘀型、肾脾两虚血瘀型。西药治疗主要用降尿酸药,抑制尿酸合成药如别嘌呤主要用于血尿酸高,肾脏排尿酸多的痛风病人,促进尿酸排泄药如苯溴马隆、磺吡酮等主要用于血尿酸高肾脏排尿酸障碍、痛风结节较多、尿酸池明显增大者以及对别嘌呤有不良反应者。中药用身痛逐瘀汤或大活洛丸,湿邪重者加滑石、猪苓、泽泻,若面色白、体质虚弱、脉搏细数、舌质淡用三痹汤或八珍汤气血双补、补肾健脾、若皮肤发凉、肤色苍白加制附子、桂枝,肾阳虚者加淫羊藿、肉桂。医家赵晓刚用白虎桂枝汤并渗湿利水加减,配合秋水仙碱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对高粘血症的患者静脉滴注刺五加注射液。张炳球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用西药别嘌呤醇、痛风利仙、或者用消炎痛配合重要涤痰逐瘀汤,如有大便密结者配合大黄,再予四苓化瘀汤。段化瑞等用痛风饮为基本方,关节热痛重加牡丹皮、忍冬藤、尿酸盐结石加半夏、夏枯草;舌苔黄腻加厚朴,配予秋水仙碱,布落芬等西药治疗。对于痛风性肾病,陆晨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药用济生肾气丸配合参苓白术散(由附子、桂枝、甘草、砂仁、车前子、党参、白术、怀山药、山茱萸等组成),西医用秋水仙碱。
综上述案例,这些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病都取得很好的疗效。中西医结合可以扬长避短,相得益彰。值得注意的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切记要结合病患体质等方面的因素,在治疗过程中做好记录,以便调整治疗方案,减小病患痛苦,达到预期疗效。参考文献
[1](草案).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