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商品价格的订定
商品价格的订定
价格决策相当敏感,如:生鲜蔬果、肉品
顾客服务
提供许多多样化客户服务(例如:货运寄送、礼物包裹、修改变更、更多舒适的环境、售后服务支援)的零售业者,有提高价格的倾向。
一个提供许多客户服务的决策,将相对地增加许多营运成本,以及因即时管理所必须在零售价格上增加以支付这些额外的成本,而这样的政策会产生较高的获利。
卖场常提供衣服修改的服务
商品定价目标
零售商的定价目标必须和其任务方向与销售制度相符,有的人以利润为导向,有的人以销售为导向,也有人只是想顺其自然。
若有适当的价格目标,零售管理者就可建立价格制度,而价格制度可以帮助店家作其他决策,也对吸引目标消费群,有助益於零售商店的形象。
定价策略一、以利润导向的目标(Profit- Direction Objectives)
可分为
A3>.目标报酬率: 目标报酬率为事先设定一定水准的利润为目标。
(Maximum Profit):以最大利润为目标是在寻求最多的利润的可能性
目标报酬率为事先设定一定水准的利润为目标。
一个超市的目标报酬可能就是总销售额的2%,而量贩店的目标报酬率亦为2%,百货公司则为3%之目标报酬率。
实际运作上,台湾有些区域性通路或社区型购物中心之税前毛利甚至到5%,而便利商店亦有6%之水准,台湾地区之百货公司略低,%之水准,当然现在的通路数目增加使得获利略降,但亦有均水准之获利。
(Maximum Profit)
以最大利润为目标是在寻求最多的利润的可能性。
零售业者们知道,如果它们依循上面的制度,就等於在邀请其他竞争者进入市场。录影带业者就知道会很快面临其他竞争者,所以趁早将价码提高,以吸脂策略为先,直到像百视达这种竞争者的来临。
其他的零售业者也可能采用其他方法--渗透策略,就是经由压低价位来建立忠诚的消费群,以低价价格印象切入市场为最快速的零售策略之一。
定价策略二、以最大销售为导向(Sales-Oriented Objectives)
客观的销售导向是在找出产品的定位、价格及市场占有率但并没有提到其利润。
零售产品中最常用的两种指标就是其市场占有率成长和销售额的成长。
假如零售商调降其价格,那麼其毛利就会下降,销售量可能就会增加,但不一定能赚更多钱。
定价策略三、维持现有目标(Status Quo Objectives)
对目前市场占有和获利率满意的零售业者有时会采用维持现状当作目标或“别弄翻船”的订价政策。
许多超级市场放弃追求更高利润而以更多折价带来的市场占有率,因为它们害怕激烈竞争所带来的后果。
有些零售业者倾向从别的方面来竞争。举例来说,便利商店,它们的价格和它附近的超级市场并不相同。
特殊的定价策略
一般传统的零售商为了达成其特定的定价目标常要采用不同的定价策略。而这些定价策略也必须和其他商店的零售组合,如店址、促销活动、商品摆设、服务水准、产品种类..维持和谐的关系。
网路商店订价,如:SAM’S CLUB(同属Wal-mart)公司之Always low price 的价格策略定位。
网路商店订价
单一价格策略(Ⅰ):运用单一价格策略,网路零售商在市场上可以维持其一致性,但其缺点是面对不同地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