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2012年全国高考理综生物学试题.doc

格式:doc   大小:91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12年全国高考理综生物学试题.doc

上传人:whetyo 2022/10/13 文件大小:9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12年全国高考理综生物学试题.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12年全国高考理综生物学试题 】是由【whetyo】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12年全国高考理综生物学试题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1年全国高考理综生物学试题(新课标全国卷)评析
一、总体印象 
2021年高考理综生物学试题(新课标全国卷),继续坚持了“才能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着重考察了考生对“根底知识、根本技能和根本方法”的理解和把握。试题明显地表达出“加强根底考察,适当强调综合,亲密联络实际”的鲜明特点。和全国其他省市的自主命题试卷相比较,新课标全国卷所考察的内容给考生和老师传递的重要信息是:“回归学生课本、回归常规教学,贴近生活实际、提倡朴实无华”试卷中通过问题设置比较多地考察了重要的核心概念和科学研究的方法,没有偏题和怪题,难度适中,具有较好的区分度,给人以熟悉、温和、常规、、简捷的命题思路,为2021年的高考复****教学和继续推进高中新课程常规教学的正常开展,提供了可以学****借鉴、参照的形式。
二、试题解析 
选择题
,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一样,但排列顺序不同,其原因是参和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  )
              
                  
解析:该题比较完好地考察了在有关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中,所涉及到的假设干概念和术语。知识考点主要见于《遗传和进化》模块第4章第1节。 
,由于基因表达的选择性特点,可转录出不同碱基序列的mRNA,由此翻译出的蛋白质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上也就不同。在细胞中,tRNA和rRNA中的核苷酸序列也是由DNA决定的,只是它们都不具有携带DNA遗传信息的作用,而是分别承担着识别并转运特定种类的氨基酸和作为消费蛋白质的机器。因此,在同一物种的不同细胞中,tRNA种类应该是一样的,核糖体的成分也是一样的。从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表的分析可以知道,密码子不仅具有通用性(即,生物界中不同生物细胞中的蛋白质合成都遵循同一张密码子表),还具有简并性(即,同一种类的氨基酸还可有多种密码子,如,决定苯丙氨酸的密码子可有UUU、UUC等两种,决定亮氨酸的密码子可有UUA、UUG、CUU、CUC、CUA、CUG等6种),因此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应该是一样的。
 答案:B。 
,错误的选项是 (  )
,细胞的形态构造有明显差异
 
解析:该题考察了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病毒致癌的机理。知识考点主要见于《分子和细胞化》模块第6章第4节。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而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是抑癌基因的主要作用。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不受限制,可以无限增殖。癌变后的细胞,,因为含有病毒癌基因和和致癌有关的核苷酸序列,通过感染人的细胞,可将其基因组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癌变. 答案:D  
,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

 
解析:该题主要考察了哺乳动物(包括人)体内水盐平衡的调节机理。知识考点主要见于《稳态和环境》模块第2章第3节。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导致血浆(三大细胞外液之一)的浸透压升高,使下丘脑浸透压感受器承受到的刺激增强,垂体合成并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进而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排出的尿量减少。答案:B  
,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选项是(  )
,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电-化学-信号”的转化 
解析:该题主要考察了以“人脑的高级功能”《稳态和环境》模块第2章第1节。 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的最高级部位,具有对语言、学****色泽等代表了酸梅这种详细物质的信号(即详细信号),看到酸梅实际上是该详细信号给予的间接刺激(可称为条件刺激),必须通过包括人的大脑皮层有关中枢在内的反射弧参和才能完成的反射活动。唾液分泌是作为该反射弧的效应器──唾液腺的活动。完成这一生理过程,不仅有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也包括兴奋在不同神经元之间,:上一个神经元承受刺激引发的神经冲动即电信号(突触前膜的膜电位变化)—化学信号(上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电信号(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引发的神经冲动)的转化答案:C
,分为a、b、c、d四组,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两组胚芽鞘一样位置分别切除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原因是(  )
 
 
,′胚芽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
,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胚芽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解析:该题通过实验装置图中信息的提取和处理,《稳态和环境》模块第3章第1节。 
从图中可知c组尖端和d组尖端都能产生生长素,c组和d组的区别是d组胚芽鞘是倒置的。由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因此据图中的实验处理结果,a′胚芽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 答案:D
,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以以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构造(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成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

 
解析:该题主要考察了种群的根本特征和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诸多因素。知识考点主要见于《稳态和环境》模块第4章第1节. 
。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决定了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直接影响了种群数量的变化。而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又受各种环境条件(天敌数量的多少、季节更替和食物质量和数量的变化等)的影响。从题中直方图的分析可知,未成熟个体从2月底到6月逐渐增多,从6月到12月逐渐减少至12月变为0,而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因此该种群出生时间大概为2月底到6月,到12月都成熟,10月份出生率可能为0。大量诱杀某种动物的雄性个体,会导致性别比例的失调,进而通过出生率的明显降低,影响到种群的密度的减小。 答案:D 
非选择题 29.(11分)将玉米种子置于25℃、黑暗、水分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每天定时取一样数量的萌发种子,一半直接烘干称重,另一半切取胚乳烘干称重,计算每粒的平均干重,结果如以下图,假设只考虑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源于胚乳,据图答复以下问题。
 
(1)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淀粉被水解成        ,通过        作用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 
(2)萌发过程中在       小时之间种子的呼吸速率最大,在该时间段内每粒种子呼吸消耗的平均干重为         mg。 
(3)萌发过程中胚乳的部分营养物质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其最大转化速率为     mg·粒—1·d—1。 
(4)假设保持实验条件不变,120小时后萌发种子的干重变化趋势是            ,原因是                . 
解析:此题以玉米种子萌发为命题材料,依次考察了植物细胞呼吸最常利用的能源物质葡萄糖和来源、《分子和细胞》模块第5章第3节、第4节和第2章第4节等. 
第(1)小题的答题要点直接来源于课本中知识,侧重考察了考生对教科书相关知识内容的熟悉程度。 
第(2)小题的求解,通过对图中曲线变化情况的分析,“假设只考虑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源于胚乳”,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被胚细胞吸收后,一部分转化为胚发育成幼苗的组成物质,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通过对图中“萌发种子直接烘干称重”那条曲线上各时间段的数据进展处理,可依次
计算出:0—;24—;48-;在72—-=?粒—1?d-1,因此萌发过程中在72—96小时之间种子的呼吸速率最大。 
对第(3)小题的求解,需要根据对图中“萌发种子直接烘干称重"和“萌发种子切取胚乳烘干称重”两条曲线各时间段的数据,结合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有机物量=胚乳减少的干重量—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计算出:72-—=,96—120小时为27—5=22mg,最大转化速率为22mg。在第(4)小题中,由于已告诉实验条件保持不变,长出的幼叶不能进展光合作用,随着胚乳中营养物质的不断消耗,将导致幼苗不能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而死亡。 
答案:(1)葡萄糖,呼吸   (2)72-96      
(3)22   (4)下降  幼苗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且不能进展光合作用 
30.(10分)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a)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深呼吸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
 答复以下问题: 
(1)图(a)中,a、b、c、d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a是       ,b是       ,c是       ,d是       。 
(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a)中       的调控. 
(3)图(a)中神经元①和②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的突触如图(b)所示)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①中的       (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②的       (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 
解析:该题仍然是侧重考察考生对神经调节有关知识的理解,《稳态和环境》模块第2章第1节。题中各小题的设问都比较简单,只要读懂图,就可写出答案。第(1)小题考察反射弧的组成;第(2)小题只要明白屏住呼吸为主动意识控制的行为,必需要受到图(a)中大脑皮层的控制;第(3)小题考察了突触的根本构造。 实际上,完成肺牵张反射的示意图(a)和突触构造图(b)中所蕴涵的信息是很丰富的。但命题者假设再充分利用图中的信息,通过设置有一定梯度的系列问题,来构建成有关“神经调节的构造根底及功能”的知识网络构造,不仅可拓展知识的考察范围,也可增大了对考试大纲中第一才能──理解才能的考察力度。 
答案:(1)神经中枢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  
(2)大脑皮层   (3)轴突  细胞体(树突或胞体)
31.(10分)一对毛色正常鼠交配,产下多只鼠,其中一只雄鼠的毛色异常。分析认为,鼠毛色出现异常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控制毛色的基因显隐性未知,突变只涉及一个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二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只涉及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假定这只雄鼠能正常生长发育,并具有生殖才能,后代可成活。为探究该鼠毛色异常的原因,用上述毛色异常的雄鼠分别和其同一窝的多只雌鼠交配,。 
(1)假设每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和毛色正常的鼠比例均为       ,那么可推测毛色异常是    性基因突变为    性基因的直接结果,因为                               . 
(2)假设不同窝子代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同一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和毛色正常鼠比例是       ,另一种是同一窝子代全部表现为      鼠,那么可推测毛色异常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 
解析:该题以明确告知鼠的毛***状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出发点,通过子代性状变化的分析,考察考生对最根本的遗传定律──别离定律和基因突变的理解和运用。知识考点主要见于《遗传和进化》模块第1章第1节和第5章第1节。 
(1)假设毛色异常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要想表现毛色异常,该突变只能为显性突变,即由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毛色异常雄鼠基因型可拟为Aa,正常雌鼠那么拟为aa。用毛色异常的雄鼠和同一窝的多只毛色正常雌鼠交配,后代毛色异常鼠和毛色正常的鼠才能出现每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和毛色正常的鼠比例均为均为1:1的结果.
(2)假设不同窝子代出现该小题所说的两种情况,可推出:①毛色正常雌鼠基因型为Aa,和毛色异常的雄鼠(aa)交配,后代毛色异常鼠和毛色正常鼠比例是1:1;②毛色正常雌鼠基因型为AA,和毛色异常的雄鼠(aa)交配,那么后代全部为毛色正常鼠 
答案:(1)1:1  隐  显  只有两个隐性纯合亲本中一个亲本的一个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时,才能得到每窝毛色异常鼠和毛色正常鼠的比例均为1:1的结果
(2)1:1   毛色正常 
32.(8分)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一样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答复以下问题: 
(1)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        (填“不同”或“同一”)种群。 
(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共同形成一个         (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3)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3组实验: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一样的项圈,乙组同时抛出2个一样的棍棒,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他两组,、乙、丙三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间隔        (填“一样”或“不同”)。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草原上的                      。 
解析:该题不仅简要地考察了种群、群落等生态学概念,还通过模拟实验的设计,考察了“类比推理"的方法在生态学研究中的运用。知识内容考点主要见于《稳态和环境》模块第4章第1—2节和《遗传和进化》模块第2章第2节。 
(1)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因此,草原上同一种鹿的雌性群体和雄性个体应算是同一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