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分析 】是由【mam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分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
为进一步规范医院可重复运用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的管理,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和医疗平安,制定《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
医用织物——医院可重复运用的纺织品。
:
---病人用医用织物(衣物、床单、枕巾、手术巾等):包括一般织物、污染织物及婴儿用织物。
---医务人员用医用织物(工作服、手术衣):包括一般织物和污染织物。
---特殊织物:带颜色织物和受热易变形织物。
注1:一般织物:包括外观无明显污渍,并判定为无生物污染风险的医用织物;污染织物:包括外观有明显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且含血源性病原体或者其他潜在传染性、多重细菌耐药性,并判定为有生物污染风险的医用织物。
注2:基于对婴儿的特殊性爱护需将婴儿用织物作特地分类。
:
,有专人从事医用织物洗涤、消毒工作。人数满足洗涤消毒工作须要。
,通道间不应有交叉;设置污染区(包括收物交接、分拣、洗涤/消毒和污车存放处)和清洁区(包括烘干、熨烫、修补、折叠、储存、运输以及洁车存放处),两区之间应有实际密闭隔离屏障。并有上下水设施;在进入污染区前增设更衣室;在清洁区增设质检室。
应选用专用洗涤和烘干设备;有条件的宜运用卫生隔离式洗涤、烘干设备。运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和各种有机溶剂,应符合国家有关要求,并在有效期内运用。
①医院应建立消毒隔离、污物/污水管理、卫生保洁、洗涤工作、定期检查清洗质量、从业人员定期体检保健及个人防护等制度。
②分拣织物时应运用耐穿刺长手套,手卫生的要求,工作场所禁止吸烟、饮食,每日换工作服,离开时洗澡。
③发生职业暴露时的处理程序见《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流程》。
被锐器刺伤后,应实行的措施:
如不慎被锐器刺伤,应马上实行相应爱护措施,清创,对创面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局部处理措施:
A、用肥皂液和流淌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B、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淌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C、受伤部位的伤口处理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②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型肝炎高价免疫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记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20ug、20ug、20ug(按0、1月、6月间隔)
③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医疗卫朝气构应当依据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对其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依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对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
HCV暴露处理
病源:HCVAb(+)
医务人员①a-干扰素300万u3天;
②定期追踪6-9月
医务人员留意
在意外接触HBV感染者的血液和体液后,可依据以下方法处理
:应马上检测HBVDNA、HBsAg、抗-HBs、HBeAg、抗-HBc、ALT和AST,并在3个月和6个月内复
,且已知抗-HBs≥10mIU/ml者,可不进行特殊处理。如未接种过乙肝疫苗或接种过乙肝疫苗,但抗-HBs﹤10mIU/ml或抗-HBs水平不详,应马上注射HBIG200-400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针乙肝疫苗(20ug),于1个月和6个月分别接种第2针和第3针(各20ug),并在3、6、12个月内接受乙肝病毒复查,在注射3针乙肝疫苗后检查无产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则应接着接种3针乙肝疫苗,1-2个月后检测抗-HBs,如仍无应答,可接种1针60u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
,儿童和成人在三角肌中部肌肉注射。
二、从业人员卫生及管理要求
,能娴熟驾驭洗涤、消毒技能;了解洗涤和烘干等相关设备、设施及消毒隔离基础学问,常用消毒剂运用方法。
、工作鞋、帽、口罩、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
。
,应遵循“标准预防”原则,穿戴工作服、帽、口罩、手套、防水围裙和胶鞋,必要时穿隔离衣,并按要求加强洗手消毒。
、熨烫、折叠、运输等过程中,应穿工作服、工作鞋,并保持手清洁卫生,防止二次污染。
(至少两年一次),患有痢疾、伤寒、肺结核、各类肠道传染病及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的从业人员在患病期间不应参与干脆与医用织物接触的工作。
三、洗涤消毒后医用织物的卫生要求
,干燥,无污渍,无异味,无异物,无破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