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2023——2023七年级语文期中末试题.doc

格式:doc   大小:32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3——2023七年级语文期中末试题.doc

上传人:lu2yuwb 2022/10/15 文件大小: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3——2023七年级语文期中末试题.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3——2023七年级语文期中末试题 】是由【lu2yuwb】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3——2023七年级语文期中末试题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3-2023年学年度上期期末考试卷
七年级语文
题号




总分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以下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zhuó〕蜷伏〔quán〕匿笑〔nì〕荫蔽〔yīn〕
〔mèi〕狩猎〔shòu〕 满载〔zài〕 辣峙〔chì〕
〔qī〕枯涸〔hé〕济南〔jǐ〕粗糙〔cāo〕
〔bó〕绰号〔chuò〕 挖苦〔fēng〕 铁杵〔chǔ〕
2、以下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填空〔7分〕
〔1〕,禅房花木深。〔?题破山寺后禅院?〕
〔2〕?次北固山下?写辞旧迎新的诗句是,。
〔3〕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该采取的态度是,。
〔4〕?观书有感?中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到达新境界的诗句是:?。
4、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A、?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荣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B、?月亮上的足迹?这篇文章,记录了美国宇航员登月的全过程。
C、?少圣施威降大圣?精彩传神地描述了孙悟空与哪吒变法打斗的经过。
D、?女娲造人?以时间为序,记叙了女娲造人的全过程,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探索以及当时社会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像力的解释。
5、名著阅读。(3分)
冬天,蚂蚁翻晒受潮的粮食,一只饥饿的蝉向他乞讨。蚂蚁对蝉说:“你为什么不在夏天储存点粮食呢?〞蝉答复说:“那时我在唱悦耳的歌曲,没有工夫。〞蚂蚁笑着说:“如果你夏天唱歌,冬天就去跳舞吧!〞
〔1〕以上故事选自寓言故事集??
〔2〕故事的寓意:
6、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2分〕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根底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于是,欧美兴旺国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此举对开展中的中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词语的顺序不同,句子的表达效果就不同。请参照例如,根据要求改写句子。
例如:原句:这种力量是他给我的。
改为突出“他〞的句子:是他,给我这种力量。
原句:此举对于开展中的中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改为突出“开展中的中国“的句子:
7、综合性学习。(8分)
今年冬天是近几十年来最暖和的冬天之一,,,有数据说明,全球性的温室效应有越来越加剧的现象。为此,校学生会以气侯问题为内容,在学校开展宣传活动。作为筹备小组的成员,请你完成以下任务。你将在宣传活动的发动大会上,简要地介绍有关气候变化方面的知识。请从下面的材料中提取三条主要信息,作为你介绍的重点。
【材料一】过去,全球气候是随着自然的变化而改变的,然而现在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人类使用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排放,加重了地球大气层中自然碳的比重,吸收了越来越多的太阳光,导致全球变暖。全球气候变暖会引起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加速,沙化严重,风暴潮增加,自然灾害加重。一些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增加,造成的损害在不断加重。这些都将危及人类的生存。
主要信息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个字以内〕
主要信息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个字以内〕
主要信息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个字以内〕
我们中国做为世界上最大的开展中国家在解决气候变化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你知道吗?如果知道请列举出两条。
得分
评卷人
二、课内阅读〔共21分〕
阅读?紫藤萝瀑布?片断,完成8——10题〔7分〕
⑴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局部,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⑵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⑶“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⑷“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⑸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似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8、表达方式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A、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滞不前地生长。
B、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
C、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D、颜色便上浅下深,好似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9、“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只是深深浅浅的紫〞写出了紫藤萝花的什么特点?〔2分〕
10、“我在开花!它们在笑〞和“我在开花!它们嚷嚷〞这两句话在内容上是否重复?为什么?〔3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1——14题。〔14分〕
〔二〕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缺乏,教然后知困。知缺乏,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1、解释加点的词〔3分〕
〔1〕虽有至道〔〕〔2〕教然后知困
〔3〕然后能自反也〔〕
1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其此之谓乎?
13、找出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并作解释。〔4分〕
本段文字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3分〕
得分
评卷人
三、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15分〕
风筝
王安忆
①风筝或许是永远挣不断线的。
②天下的母亲都爱操心,我妈妈是天下母亲中最爱操心的。在她眼里,儿女全是还没孵出蛋壳的鸡,她必须永远孵着我们。
③妈妈时常辅导我们功课,尤其是算术。她不希望我们去搞文科,而要我们搞理工科。她明白理工科的根底,在小学里便是算术了。
④有一次,临近大考,她辅导我“换算〞。她一定要问我“1丈等于多少米〞,我说:“老师只要我们知道1米等于多少市尺就行了。〞可是,妈妈说:“万一有一道题目是1丈等于多少米,你怎么办呢?〞她的逻辑是对的,我想不出任何道理来反驳,于是只能跳脚了。
⑤其实,她辅导我语文恐怕更适宜一些,可她并不辅导,只管制我读书。第一次看?红楼梦?是在我小学四年级,妈妈把那些不适于我读的地方全部用胶布贴了起来,反弄得我好奇难熬,千方百计想要知道那胶布后面写的是什么。
⑥后来,我和姐姐先后去插队,终于离开了家。可我们却像风筝,飞得再高,线还牢牢地牵在妈妈手里,她时刻注意我们的动向。后来,我到了一个地区级文工团拉大提琴,妈妈但凡路过那里,总要下车住几天。有一次,我告诉她,我们去了一个水利工地演出,那里有一座大理山,有许多大理石。妈妈便说:“这是个散文的意念,你可以写一篇散文。〞这时候,我已年过二十,大局已定,身无所长,半路出家学的大提琴终不成器。妈妈在我们身上寄托的理工之梦早已破灭,又见我一人在外,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反倒生出许多无事烦恼,便这么劝我了。之后,我闲来无事,写成了一篇散文,不料想这成了我第一篇印成铅字的作品,给了我一个当作家的妄想。
⑦然后,我便开始舞文弄墨,每一篇东西必须妈妈过目,然后根据她的意见修正,才能寄往各编辑部,再次聆听编辑的意见,再次修正。她比编辑严格得多,意见提得极其具体、细微。我常有不同意之处,可是总不如她符合逻辑,讲不清楚,于是又只好跳脚了。
⑧然后,我去了北京讲习所,风筝的线仍然牵在她手里,每一篇东西总是先寄给她看。不过,与先前不同的是,妈妈同意让我听了编辑部的意见以后,再考虑她的意见。这时,我如同闸门翻开,写得飞快,一篇连一篇,她实在有些应接不暇了。终于有一天,她紧接一封谈意见的信后又来了一封信,表示撤销前封信,随我去了。风筝断了线,没头没脑地飞了起来,抑或能飞上天,抑或一头栽了下来,不过,风筝自己也无须有什么怨言了。
⑨长大以后,说话行事,人家总夸:“你爸爸妈妈教养得好。〞有所不满,总说:“给你爸爸妈妈宠坏了。〞似乎,对于我们,自己是一点功绩也没有的。或许也对。小时候,我喜欢画画,画的画也颇说得过去,老师总说:“和你姐姐一点不像。〞可无奈大人要我学外语,请来教师,每周上3次英语课。只能敷衍应付。到了末了,连敷衍也敷衍不下去了,只得停了课。如今,我每周两次,心甘情愿地挤半小时汽车,前往文化宫学忆力做着搏斗,不由想,假设当年父母对我拳棒相加,也许这会儿早能看懂原版着作了。再一想,假设当年,大人听顺我的志趣,或许现在也能画几笔了。倒是这样似管非管,似不管非不管,弄出了个写小说的梦。想来想去,儿女总是父母的作品。他们管也罢,不管也罢,都是他们的作品。风筝或许是永远挣不断线的。
文章的标题是“风筝〞,有人认为文中没有写到风筝,不如把它改成“我和母亲二三事〞,你觉得呢?〔3分〕
7、结合上下文,品味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2分〕
风筝或许是永远挣不断线的。
你觉得文中的妈妈具有哪些特点?〔3分〕
9、“想来想去,儿女总是父母的作品。他们管也罢,不管也罢,都是他们的作品。〞请结合你的理解与生活实际,说说你的看法?〔4分〕
得分
评卷人
四、作文。〔40分〕
请以“我最喜欢的一堂课〞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